“作者反馈”

时间:2022-09-08 12:22:13

作者在完成一本书之后,往往还要写一篇“后记”,通过“后记”来说明写作过程,或评价相关内容。本文所说的“作者反馈”,是指在作文互动评改及教师评讲之后,学生针对自己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劣得失进行自我评价及修改所写的反思性后记。

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写作主体的积累,这个积累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材料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写作经验、写作体验的积累。很多人都认同“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写作理念。这告诉我们,写作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而写作的过程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成长方式。多写能够提高写作能力,但不是写得“多”就一定有用,只有对写作的过程有了真切的体验,且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才能充分地理解写作规律。

专业人士写作,从构思到完稿,基本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一方面致力于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同时还能对自己的写作行为进行检测与反思,根据反思再对写作行为进行调整,也就是边写作边修改。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言:“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可见好的作品是反复修改、多次加工的结果。

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应该自己去感受写作过程,积累写作的经验,感悟写作的规律。这个过程是谁都无法替代的。

评价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让学生真正学会自己修改,才是作文评改的最后归宿。指导学生根据模拟评改的方式和要求让学生对同伴和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改是非常重要的。发现法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的积极建构者。所以,作者一定要参与到作文的评改活动中。作文教学中真正的评价者、修改者应该是学生。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把评改的权力还给学生,逐步让学生获得独立修改的能力,这应是写作教学的最终追求。

作者反馈就是作文互评完之后,作者针对自己的文章写的一些心得体会。没有反思、内化、重建这一环节,任何好的师生评改都收不到实际效果。这是合作互动评改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习作的效果,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在合作互动作文评改中,学生进行互评互改。这只是一个开头。重头戏还在后头。学生在阅读学生评语的基础上再进行自我评改,写作者反馈,即心得体会。作者反馈,就是在自我剖析习作。在习作的时候,学生是很少能发现自己问题的。在听完教师的讲评和小组互评后,习作者再重新思考、重新领悟,就能够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的作文。无论好坏,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然后承优去劣。这样就使得评改落实并真正发挥它的效用。有了反思,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在学生看来,那是思想的再交流和再论辩,从而使作文评改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益。

作者反馈,付诸写作教学环节,效果如何呢?

一、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

如果没有“作者反馈”这个环节,学生在作文后更关心的是等级和分数。作文成绩好的,非常高兴;一般或不好的,把本子塞到抽屉里完事。教师讲评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取得多少积极的功效。设置“作者反馈”这个环节可以督促学生好好地琢磨别人的评改建议,学习别人作文的长处,对照自己写的作文,从中发现问题;也可以使学生把别人的缺点、错误当作教训,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笔者的学生陈同学和周同学曾分别写道:

1.不爱写作文的同学,最痛恨的就是这个“作者反馈”环节。因为他们觉得在写完最后一个标点之后,就是大功告成了,写反馈就是浪费时间。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我看来,作者反馈非常重要!心里的感想再多,不写出来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在看完其他同学给我的评语和打出的分数之后,我会重新认认真真地看我的作文,他们的看法是不是我隐隐约约的感觉呢?我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他们所说的问题呢?他们所说的不足,我要怎样修改呢?作者反馈是一次我对自身的反思,如果在“作者反馈”当中能够真正发现问题,那就比多写几篇作文对我更加有帮助。

2.在我看来,最有帮助的应该是“作者反馈”这一环节。在获得了老师、同学的评价后,我们都会将这些信息整理归类,比如在语言、立意、文章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做一个最后的概括。很自然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发现自己欠缺的地方,并且针对这些方面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整篇文章顿时就会面貌一新。“作者反馈”综合了老师、同学和自己的思考,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从而使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上,自动扬长避短,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

如一次作文训练,以“忠言逆耳利于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写作及评改要求:提出鲜明观点,对己方的观点有正面的阐述;整理好写作思路,运用合理的结构去呈现;运用两种以上的论证方法,有力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评讲及互动评改后,汤同学的作者反馈是这样写的:

先找一下优点鼓励自己:

①开头引出论题,而且用了“苦口良药”这个俗语作类比,比较生动;

②全文思路比较清晰,三、四段段首都有比较明显的提示本段主要内容的总领句。

缺点:

①材料的角度太单一。除了邹忌只记得诸葛亮了,而且感觉诸葛亮《出师表》这一例子有些牵强,最后正面论证的时候虽然能讲“忠言逆耳”,却无法很好地论证怎样“利于行”。而邹忌的例子语言不够简练,有点唆,后面正面论述的部分只能压缩。全文只举了两个事例,都是中国古代的,反映出阅读量的不足,且不能很好地利用并整合自己所了解的名人事迹。比如《唐之韵》里提到刘禹锡的两次因诗被贬,用在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

②论证方法单一。再看题目,要求“两种以上的论证方法”,觉得自己离达到这个要求的距离还是有点远,整篇文章下来未免有些单调。

③结尾处只是略微提到“忠言逆耳利于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如果适当安排文章结论,将其发展为一个分论点的话,本文的写作角度会更多样一些。

④段首句要再改进,整篇文章的结构会更清楚明晰。

⑤减少涂改,字再写好一点!

⑥结尾依然短小无力啊。

从这篇“作者反馈”中可以看出,作者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作文,并找到了选材方面及论证方法使用单一的问题。作者自己发现问题,才能印象深刻。相信这样的反思对她以后的作文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有利于教师做出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所教,并不等于学生所得。教师全班性的评讲缺乏对具体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作者反馈”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学生在自我反馈中可以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让教师更加理解该生的作文。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作文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作者反馈给出相应的指导。

“作者反馈”可以谈如何选材,为什么会想到写这件事;也可以谈自己在写作中遇到的障碍,感觉写作过程中最难克服的困难是什么,在写作中是否尝到了一点创造的快乐,写完之后检查,自我感觉是否良好,较满意的是什么,不足之处是否能认识到等。这样的反馈信息为教师所掌握,以便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做出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扬长避短,不断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有利于学生反省审视,训练思维能力

作者反馈这个环节,促使学生从关注作文结果到关注写作过程,能够深化、提升学生对课堂所教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学生写反思写评语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锻炼写议论文的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对此,殷同学曾写道:

反馈这个环节的存在,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对照老师上课对作文的讲解,仔仔细细地再次阅读自己的习作,开始时真的有点难为情,只能硬着头皮去看自己的习作。但时间一长,我发现自己竟然喜欢上了反复斟酌自己的作文。参照同学的评价,我反复查看自己的作文:这次与上次相比有哪些地方改进了?又出现了什么新问题?有什么问题屡教不改?这样的审视给了我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自己作文的机会,让我的写作水平在不断地自省中得到了提高。

写作过程就是思维的展现过程。“作者反馈”环节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契机。如一次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命题的作文中,宣同学原稿中的一个段落是这样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尘嚣滚滚的俗世,唯有南山才是陶渊明的归宿。尽管那儿贫瘠、荒芜,尽管那儿是肉食者眼中的鸡肋,尽管那儿不为人所知,但陶渊明珍爱它、耕种它。他种下的是豆,也是他才华的种子。正是因为他默默耕耘,呵护心中这片净土,他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享受。也正是因此,他的胸襟才那样广阔,不为世俗所扰。

宣同学在“作者反馈”中这样写:

本文用了陶渊明在南山耕种,史铁生在地坛思索,梭罗在瓦尔登湖自力更生,分别修炼起内心的事例。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因果论证、反问论证。耕种自己的土地,我将“土地”理解为人的心灵。陶渊明的心灵是受了俗世烦扰的,史铁生的心灵是受了创伤的,梭罗的心灵是刚开荒的。“耕种”是内心的反省,是对个人、社会的反思,并在反思中寻求到新境界的过程。事例是有的,但我感到事例运用有些问题。论证不充分,而只是材料的堆砌。

该段修改后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尘嚣滚滚的俗世,陶渊明放任身心于南山之中。尽管那儿贫瘠、荒芜,尽管那儿是肉食者眼中的鸡肋,尽管那儿“也无车马喧”,但陶渊明珍爱它、耕种它。种下地里的是豆子,而他心中那片沃土正悄无声息地滋养着的,是才华的种子,是安贫乐道的情操,是清高可贵的品格。正是因为他默默地耕种自己的土地,正是因为他在功名利禄的夹缝中躬身呵护心中的这片净土,正是因为他种下淡泊名利的种子,连根拔除俗世的杂草,他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享受。也正因如此,他才能超然物外,在那小小的心园里,悠然遨游。大千世界,不尽尘嚣,我们也要耕种自己的心园,以免受到俗孽的侵袭。

显而易见,通过反馈,学生修改重写段落,对论据怎样更好地紧扣论点,更充分地进行论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思维水平上到一个新的台阶,论据的表述就有了感染力,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作者反馈,不能流于形式,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它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评讲后的“作者反馈”,要求教师要对“作者反馈”进行批阅,肯定鼓励学生,及时在班级与学生分享。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528400)

上一篇:浅议如何加强医院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 下一篇:可感点即可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