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杰:死掉的媒体都是伪媒体

时间:2022-09-08 12:22:04

黄志杰:死掉的媒体都是伪媒体

记者: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东澎湃,南并读(并列“南方+”),西上游(并列封面),北无界,中九派”的五大新闻客户端品牌。1月20日,成立半年后的无界新闻又获得“2015年度新媒体资讯应用”奖,成为快速成长的新闻客户端,成功经验是什么?

黄志杰:现在是新闻客户端的战国时代。无界是2015年9月16日才上线,最近获得了复旦大学“普惠新闻奖”年度深度报道奖、 ZAKER年度新锐媒体、胡润优秀资讯类新媒体、新媒体影响力盛典“年度新媒体资讯应用”、新榜“年度模式创新新榜样”、VTime新橙奖年度新媒体创新奖、凤凰网“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第一名等奖项。这是业界对无界传媒这样一个江湖新秀的鼓励和肯定,但是,无界显然才处于起步阶段,现在还谈不上成功。

无界的特点,首先是三方股东的合作背景:财讯传媒旗下拥有《财经》等中国第一流的媒体;新疆是一带一路核心区;阿里巴巴是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拥有互联网基因。这种组合目前在国内还是独一的。而且,无界是在北京运营的,占有地利。这一点,与不少同行区别很大。新闻客户端立足移动互联,因此不应该有太强的地域属性,如果沿袭过去一地一报的模式和思路,走不远。

记者: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有什么理论依据?

黄志杰:听说过这样的分法:第一媒体报刊、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电视、第四媒体互联网、第五媒体移动互联网(或者手机媒体)。但是,这种分法更多意义上是学界的分类,而且我也认为这种分法只是暂时的。确实,媒介即信息,介质本身极为重要,但是,这种分法有3个缺陷:一,如果从出现先后来说,忽略了最早的口头传播,比如一些民族无字的史诗传唱;二,第一、第二本是先后出现的意思,但似有重要性排序的歧义,其实,目前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众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而在之前一段时间,电视才是第一媒体。第三,如果就重要性而言,第一、第二也要看针对哪些群体,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传播路径。比如说,一些老人报纸,正在逆势增长,《快乐老人报》甚至取得百万发行量,为什么?因为报刊这种介质固然在衰退,但老人在增多,因此,在老人这个细分人群,报刊却占有极大优势。

所以,我想,业界出现的这种第一到第五的分法,不严谨,生命力比较有限。

记者:媒体融合以来形成的东南西北中5个强势新闻客户端品牌,标志新闻客户端进入战国时代。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媒体新常态时期,传统纸媒如何保持一枝独秀,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客户端?

黄志杰: 确实,现在处于一个媒体新常态时期,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在打赢之前,我觉得首先是立足。怎样立足,点在哪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当前的繁花似锦先放一放,回到媒体的根本属性上来。媒体的本质,一是挖掘,二是传播。做好这两点,就会立稳脚跟。内容、技术、架构,都要围绕这两点来搭建、突破。我经常说的一个观点是:如今有很多媒体关门,但是它们的死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媒体,而恰恰因为它们是伪媒体,它们不具备媒体的基本价值,因此在这个信息消费大爆炸的战国时代被抛弃。

移动互联其实给予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因为所有人又重新起跑。在这里怎样打造一个有生命力的客户端,这个问题事实上要问用户,只要给用户带来价值,就有生命力。以前办报纸往往纠结于定位二字,这种思维现在恐怕不大适合了,因为它的计划色彩、启蒙色彩还很强。中国的网络用户那么多,任何一个切口都有很大市场。

记者:有专家认为,正在进入沉睡阶段的新闻客户端,不可能成为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您怎么看?

黄志杰:目前确实有很多客户端在“沉睡”,淘汰率极高。维护一个客户端需要大投入,但是目前这个阶段,客户端这个平台是必需的,一个媒体必须要有自己的平台,有基地,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处处被动。所有人都在争夺手机这个屏,为什么不去这个屏上争夺一个自己的阵地?

但我们也知道,客户端也只是一个传播渠道,无界传媒主张无界传播,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将尽量多的渠道使用起来,现在很多媒体都在说“传播矩阵”,这是对的。

关于是不是传统媒体“救命稻草”,其实没有必要那么悲观。比如,集中关注新媒体的阿里巴巴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周桓最近在一个论坛上就说,现在,不少纸媒仍然非常有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阿里巴巴的广告仍然大量投向纸媒的原因。符合媒体两大基本属性――挖掘与传播的媒体,不管是什么形态的,都不需要“救命稻草”。

记者:新闻客户端与传统媒体一样,已经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怎样实现差异化运营?

黄志杰:新闻资讯类的必然会同质,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提供服务都是新闻信息服务。无界在内容上的特点,有三点比较鲜明,一是评论,二是调查,三是“一带一路”。在众声喧哗的喧嚣时代,需要独立独到的观点;在信息泡沫时代,需要可靠犀利的调查报道;在世界经济地理格局重塑的时代,需要一个有全球化视野的媒体出现。2月份,无界新闻(乌尔都语)客户端上线,这是我们在巴基斯坦的布局。

单单内容上有特点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技术上有特点,在运营上有特点。相对于现有的几千家报纸而言,新闻客户端还太少。

记者:澎湃打造最强大的内容问答平台,以此吸引用户,依靠海量用户来吸收广告,等于重走传统媒体二次售卖的老路。澎湃发展一年半,盈利模式依然未能拨云见日,无界新闻怎么看?

黄志杰:作为东方早报的转型之作,其实澎湃已经做得很好了。澎湃、无界这样的严肃的政经新闻类媒体,因为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在盈利上自然比其他商业应用要更难。

在经营上,无界的尝试是“母体+模块”双层结构。我们在无界旗下,不仅有无界新闻,还组建了无界新辉大数据公司(主攻舆情、数据分析服务)、无界智库、无界新盟(主攻高端会务)、无界基金等。目前这几块,除了无界基金是一个公益性的基金外,其他几项业务拓展都不错。1月30日,无界刚刚完成了“天山峰会”的承办工作。

记者:传统媒体日渐衰退,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在“这个最坏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纸媒怎样融合转型,才能迎来“最好的时代”?

黄志杰:媒体融合是一个陈旧的概念。我是从传统媒体出身的,如果要针对传统媒体来说,我觉得可能是需要重视两个词――“注意力”与“主战场”。大众的注意力在哪里,或者说,人在哪里,我们媒体人就要去哪里。我们是媒体人,理所当然应在“主战场”打仗,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更不能建马奇诺防线自娱自乐。

记者:新闻客户端的人才结构怎样安排才算合理,像有些客户端那样,把传统媒体人就地转化成新媒体主力军,就能走出传统媒体的困境吗?

黄志杰:无界是全新组建的团队,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我们还在磨合之中,不断在变化,在真正成功之前,确实不能说怎样算“合理”。“直到无界长成苍天大树,直到世界再也没有误解,直到人心再没有疆界”是我的公司邮箱签名档,供大家参考。

记者:无界顾名思义没有界限,可否理解为内容无所不包。相对于澎湃的“新闻与思想的最大平台”,并读的“新闻・社交・分成”,南方+的“创造更多价值”,上游的“上游新闻”,九派的“资讯奔流 激越中国” 等4大品牌有什么异同,无界新闻的核心理念和定位是什么?

黄志杰:互联网一大特点是要拥抱不确定性,我们建议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无界新闻的广告词是“故事从新开始”。

无界新闻的定位是“一带一路”,倾力于时政的、商业的报道,原创的新闻内容很硬朗,运用各种新的技术。 我们提出“极致挖掘、极致传播”,并且坚持“独立、独到、独家”的基因,这是新闻本身的价值。

我个人对“无界”有三个层面的理解。第一层是无疆界,中国一直没有一个走出去的媒体,无界新闻以“一带一路”做标签,它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新媒体,一定要走出去。互联网已经把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打掉了,呈现的是一个新空间,我们的视野一定不要受疆界的干预。

比如说评论,会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发出有传播力的声音,这个领域以前媒体是设限的,它们给自己划了一个界限,这之外不去触碰。但无界新闻希望在这方面展示我们的家国情怀,希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信息互通、民心互通上有所作为。另外两个层面是传播渠道和方法没有界限、机构内外没有界限。

记者:马云已经入股20多家包括新闻客户端在内的媒体,这种电商巨头“互联网+媒体”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黄志杰:阿里巴巴本身拥有巨大的用户购物行为数据资源,这种资源如果与算法推荐结合,可以做到真正的个性化信息定制,真正的千人千面。这是阿里巴巴的天然优势,他们一定会用起来。

另外,目前处于媒体机构的低谷期,是一个投资的好机会。阿里巴巴的大手笔投资,正说明他们从长远的角度看到了媒体的价值。

人物简介

黄志杰,无界传媒执行主编。曾任《t望东方周刊》主笔、《网络传播》执行主编。个人微信公众账号“呦呦鹿鸣”(ID:youyouluming99)是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传播奖唯一获奖自媒体。

上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 下一篇: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同质化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