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现代主义艺术特色研究

时间:2022-09-08 11:26:28

《红楼梦》的现代主义艺术特色研究

摘要:曹雪芹作为现代派文学的先驱者,在《红楼梦》中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多样:形式上包括杂揉化、魔幻化、象征性等特质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是对人类命运与大背景下的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挖掘。本文基于现代主义文学形式特点,主要分析《红楼梦》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现代主义 红楼梦 魔幻 现实

引言

曹雪芹的心血之作《红楼梦》的横空出世,不仅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中产生无可估量的巨大影响,研究学界诸多著名专家也都认为:“西方上个世纪才展现的现代文学某些主要特点其实在我国18世纪文学巨典《红楼梦》里面早已展露痕迹。”[1]所以,曹雪芹是现代文学创作诸多先行者当中的一员,《红楼梦》中带有现代文学的若干因素。在这点上,笔者借用博尔赫斯对韩愈等探索者评论的话来说:“这部作品当中稍微带有一些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这个特点至少在表现形式和基调这个层面上是相似的。”本文基于这一观点,将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形式和基调予以延伸,比较两者的相似之处。

一、杂揉化

20世纪西方现代作品,尤其后现代作品里面通常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即杂揉化。吴晓东先生在评论关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杰出代表人物托马斯的代表作――《万有引力》时,总结过有关杂糅化的特点,即作者在其著作里面“融汇许许多多的文艺种类,比如说滑稽小品、喜剧、侦探小说等,在著作内容中追寻的多元化内容穿插其中,这里面有物理、自然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著作中饱含着类似于百科全书式的企图”。这样融汇诸多领域与在著作中追寻多样化的内容均包含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以上特点在《红楼梦》里面也有所表现。

首先,《红楼梦》里面“融汇了许多西方现代小说所包含的文艺种类特点”,在这里面较为显著的就是融入了神话内容。在《红楼梦》第一回开篇,曹雪芹描述了两则美丽动人的神话传奇:其一是“女蜗补天”的故事;其二是“还泪”的故事。这两则故事彼此独立,甚至能够单独作为一则神话故事而存在。除去神话故事之外,这部作品里面还穿插了内容丰富的诗词歌赋、灯谜、笑话等片段内容,以至于连中药药方、书籍笔记等都囊括其中。例如在第十回中提到的一例中医药方,第三十七回中提到的探春的“花笺”等,庞杂的涉足领域近乎囊括了那个时代全部的学科体系,像“百科全书”一般全部包容进了《红楼梦》之中。 [2]《红楼梦》里面的诸多文艺种类都可以归属于曹雪芹视角下的客观描述内容,从根本上来说,不能完全归类于文艺杂糅。

其次,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近的是,《红楼梦》也有着“大百科全书式”的追寻――故事内容上也将时代的方方面面囊括其中。《红楼梦》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视为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的描绘涉及诸多领域,例如园林学、中医甚至还有政治、经济、艺术等,全部被写进小说里面,贯穿于贾府的兴衰之间,这类似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表现特点。

基于以上两点,作者曹雪芹的完成历程具有特殊性,小说所构成的结构与涉足内容的多元化,初步展现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里常有的杂糅化特点。

二、神话特点

神话化的特点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中的重要特点之一,这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里面表现得尤为显著。杰出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著作《百年孤独》里面囊括了数种流传至今的神话原型,将神话故事的关键桥段重组融合其中。小说《红楼梦》中存在同样的手法,以神话的方式将小说内涵引申,展现出作家和小说里面各种人物角色之间生活与精神的联系。[2]

《红楼梦》中第一则神话是开篇伊始“补天”这个故事,曹雪芹并没有直接引用这个神话,而是没有拘束于原篇内容,对这个神话细节有所改动,更自然地融合于小说之中。这则神话故事最早来源于《淮南子・览冥训》,故事内容描述的是在远古时期,支撑天与地的四根巨大的柱子一夜之间坍塌为虚无,大地破裂出了一条又一条巨大的缝隙;天空塌陷,不再覆盖生活在大地上的芸芸众生,大地也不再完全地承托住凡间的万千生灵。[3]危机发生后,女娲把五色石拿来锻造,利用其弥补天上的窟窿,然后斩断螯的四条腿,用来当作支撑天地四极的支柱,从那以后天和地终于分离并恢复原貌。曹雪芹虽然套用此神话,但在描述时留有玄机,为小说后续情节做好铺垫。将神话改为女蜗娘娘在补天后遗留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经过日月淬炼之后,通了灵性,看到其他诸石都能用作弥补天,而自己却因无材被遗落,整天自怨自艾。后来遇到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经由他们将这块奇石带到了人世间。经过辗转多年,最后遗落在大荒山下。这块石头上刻了一个故事,也就是《红楼梦》里面的主要情节内容。在这里,有个地方特别需要关注:这个神话故事非常精准地描绘出曹雪芹和主人公贾宝玉内心世界的感受,表达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情绪、无力回天的感触。

《红楼梦》里面的第二则神话是“还泪”。这则神话尽管是曹雪芹自己构思的,但有专家将这则神话故事称作是一个作家别出心裁构思而出的“亚神话”创作,而不是直接引用我国某个古典神话里面的素材,“还泪”还称作是“拟神话”。然而绝大多数专家仍然把它直接叫做神话。这则神话哀婉、凄美而动人,描述了于灵河岸上,神瑛侍者每天都用甘露来浇灌仙草,后来仙草修炼得成便用“眼泪”来报答侍者对其浇灌之恩德。这则神话简单直白地暗含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还尤为生动地描摹了他们俩人的个性特点。与此同时还为这部作品奠定了哀怨、纠缠而动人的感情基调,这个基调就好似看不见的手,暗暗地掌控着这部作品里面所有角色的命运,尤其是林黛玉的命运,暗示其将眼泪掉尽,最终逝去的悲惨结局。《红楼梦》的神话使其蕴含了哲学道理与飘渺朦胧的文学美感,深化了人物特征的塑造。

三、魔幻化

“魔幻化”是西方魔幻现实文学的主要特点,“魔幻化”是将真实予以魔幻化或是将魔幻予以真实化,在小说中将真实的场景和幻想的场景融汇于一体,作品里面的是一个虚拟构建的世界。在这其中,一切发生之事均是真实存在的。这类小说的杰出代表作是《百年孤独》,里面描写了魔力无边的磁铁、不用烧水就会沸腾的水壶、没有翅膀就可以飞行的摇篮、在生发过程中会有声响的草儿等虚幻事物,均是真实和幻想的完美结合,这些内容让人感到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一切发生之事均是真实存在。[4]类似这样魔幻化的桥段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例如男主人公贾宝玉的故事,“宝玉”名字由来是指贾宝玉自出生时起就将性命般要紧的玉石一直佩戴于身。这部作品里面对其魔幻化安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首先是贾宝玉“衔玉而生”。这个细节还描绘于第二回对其出生状况说明里面。含着玉石降临人间,这样的事情是作者自己幻想出来而绝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玉石外面还刻有字迹,那更加不是真实世界会发生的事情。在《红楼梦》里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真正存在之事,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将幻想之事真实化了。其次,那枚玉石居然可以辟邪。这块宝玉不但是主人公与生俱来就有的,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枚玉石跟主人公的性命相连,不但通灵,还可以驱邪避鬼。如果这块玉石脱离了男主人公的身,那他就会有性命危险。作者将真实和幻想交融于一体进行写作,因此,在《红楼梦》虚拟构建的小说空间里,曹雪芹将魔幻化情节安置于真实场景之中,带有现代主义文学色彩。

四、象征性

象征性写作方式在历来文学小说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方式,在现代文学小说里展现出来的特点一般都是集中、显著的,其不仅只是写作技巧,更是展现形式,它传达了作者关于这个纷杂世界的更繁复、多义或是更朦胧的掌握与解析,呈现于作品里面的特别意象往往是一种主旨内涵的象征,这令作品有了复义性,小说中的这类因主旨级象征而得出复义性特点就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当中较为常见的特点。例如卡夫卡的杰出代表作《城堡》里面的“城堡”意象,均有着多重象征含义的主旨内涵,小说是整体与全方位的象征。这类主旨级的整体象征在《红楼梦》这部作品里面也有所体现。[5]

这部作品里面的象征意象同样是整个的、主旨级的。周思源在其论文中提到这部作品创立了全新的写作方式――“象征现实主义”。李庆信更是讨论这部作品当中的“本体象征、寓言象征与符号象征”。由此可知,这部作品里面使用了很多的象征手法。然而,身为主旨级的象征意象,笔者认为一定是作品里面小说所在之中心背景“大观园”。这个地方是作家虚拟构建出来的地方,暗含了作家的爱恨情仇与自身人生经历,象征了曹雪芹期盼的完美境界。显而易见,“大观园”是作者内心中“理想世界”的象征,曹雪芹把这个地方象征化暗合了现代主义作品表现手法,两者作品的主题都是通过里面的象征意象传达的。

结语

综上所述,就《红楼梦》在表现形式、基调与思想等层面来说都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有非常类似的地方,其中微妙地带有一些现代主义文学特点。不是说这部作品被现代主义所作用,或是这部作品是现代主义初现倪端的表现,就像类似博尔赫斯可以将韩愈看作是卡夫卡的先行者、其作品稍微带上了卡夫卡的某些特点那般,同样可以将《红楼梦》看作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先行者,且带有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郭孔生.《红楼梦》手帕意象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4(29).

[3]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朱丽.《红楼梦》袭人形象的传统解析与现代视角[J].语文建设,2013(17).

[5]雷玉梅.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J].语文建设,2014(35).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中的运用 下一篇:小森机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