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产业集群的特色和成长机制探析

时间:2022-09-08 11:19:17

台州产业集群的特色和成长机制探析

摘要:台州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台州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了四大特色:属于内生式集群和集群内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制造业集群和流通类集群的并联耦合与联动发展;集群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上,且各产业集群间的关联性较强;集群内企业外向型特征明显。在特色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体制优势、专业市场支撑、民营金融发展、企业家资源和独特的区域“文化基因”等五个方面对台州集群的成长机制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产业集群;特色;成长机制;台州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129-02

1引言

近20多年来,浙江省台州市依靠政策优势,在政府的引导下,台州人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发展民营企业,台州的高速发展被经济学界广泛研究,称之为“温(州)台(州)模式”或“台州现象”,并被视作发展民营经济的典范。而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出现以产业集群形式“抱团打天下”的格局,形成了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目前,台州已形成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医药化工、塑料模具、家用电器、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食品饮料、鞋帽服装等有一定特色竞争力的九大制造业产业群。

2台州产业集群的特色

2.1 台州产业集群是典型的内生式集群,集群内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民间传统手工业,繁荣的商业文化,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人文网络,使得台州产业集群带有明显的原生特征,集群的发展较好地结合了本地的要素禀赋优势和历史文化因素,其发生发展是一个自然选择与演化的历史过程,台州产业集群都是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民营企业在台州产业集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已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95%以上,产权明晰的微观基础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州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2 制造业集群和流通类集群(专业化市场)的并联耦合与联动发展。台州是生产型产业集群和流通型产业集群比较典型的区域。生产类产业群是制造业集群,集聚取向选择在要素供给成本较低的区域,特别是在资金流动活跃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乡镇,形成较多的制造产业集群。如台州的阀门、汽车―摩托车配件、水泵、缝制设备、橡胶等产业群都是制造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大型专业市场在一定地域的集聚也可界定为一种集聚形式,称之为流通类产业集群,也可以理解为批发商集群。路桥是传统工商集镇,民间创业活跃,形成了生产型产业群与需求型产业群并存的产业格局,形成了塑料制品、模具制造、摩托车配件和节日灯等类企业的集聚地,是典型的专业市场产业群。

2.3 从产业结构看,台州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上,且各产业集群间的关联性较强。目前,台州已形成以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医药化工、塑料模具、家用电器、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食品饮料、鞋帽服装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台州各产业集群间的产业关联性较强,产业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局面。例如,模具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行业,对塑料行业具有直接的支持作用,对汽车摩托车、缝制设备、家用电器的塑料配件生产具有很大的支撑作用。

2.4 台州的重要产业集群内企业外向型特征明显,外向度较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除罐头产品出口增长缓慢之外,医化产品、汽摩配件等商品的出口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如2005―2006年出口增长率较大的主要商品有医化产品(约43%)、阀门(约69.3%)、汽摩配件(约57.7%)以及服装(约38.9%)等。又如2006年台州阀门出口金额6.77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出口额增长69.3%,台州已成为全国出口阀门的主要生产基地。

3台州产业集群的成长机制

3.1 民营经济体制优势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是台州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民营经济是在家庭工业、专业市场、民间资金和股份合作制共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这几个方面因素的同时作用,形成小企业发展的综合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解决小企业在资金、原料、技术、制造、销售等环节的所有问题,降低了小企业进入产业的门槛,企业才得以“铺地板式”地扩张,使得原始意义的产业集群快速形成。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股份合作制企业向股份制企业的转变构成了台州企业制度演变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对市场的反应灵敏。全市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已初步形成以量大面广的个体私营企业为基础、以股份合作企业为中坚、以规范化股份制为主导的企业产权制度新格局,经济的微观活力显著增强,为发展台州产业集群奠定了微观基础。

3.2 专业市场充当了产业集群形成的支撑机制

专业市场与当地相关工业之间联系紧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构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台州产业集群以专业市场为依托,把成千上万小企业有效组织起来,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经营模式。当地的专业市场对台州产业集群的发展尤为重要,以台州人的观点来看,就是“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兴一个城镇,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先是在某个地方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形成所谓的“一乡一品”、“一镇一品”。为了给这些产品找销路,便出现自发性的市场。市场出现和扩大后,促进了市场背后的生产发展,然后又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市场一旦形成并逐步成熟后,也便会形成自己的合理秩序。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台州地方政府把商品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突破口,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各地专业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细化现象明显。市场是产业集群地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市场这一平台,台州的各产业集群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3 民营金融的发展和活跃的民间金融活动为台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民营金融机构发育是台州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催化剂。台州市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为发展定位,被誉为贴在客户身上的银行,其经营机制和体制得到中国人民银行高度的肯定。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原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是一家民营股份制机构,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5.04亿,贷款余额达到43.19亿,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仅占0.83%,①这两家银行为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台州民间金融活跃,小企业的成长与民间金融的活跃程度直接相关,以“会”为筹集资金的形式,筹集的资金用以投资小企业。在民间金融支持下,台州小企业的生产资金来源广泛,投资活动比较活跃,使台州小企业的金融活动一直游离于国有金融体系之外。区域内小企业要获得资金来源首先选择以乡缘和血缘作为信用背景的民间金融,民间金融能够快速适应当地产业群的发展需求,这种信用基础支持了民间金融的有效运作。

3.4 企业家资源是台州产业集群发育和成长的核心和动力

一般说来,产业集群地就是企业家的集聚区域。企业家或主导产业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来源及产业网络的创建者、促进者和催化剂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市场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是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之外的新生事物,因此,曾被称作是“能人经济”。台州产业集群是在民营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台州如果没有这些“能人”(企业家),就无法形成现在如此规模的产业群。所以,台州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推动有很大关系。台州是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一批颇具影响的企业家,如飞跃集团的邱继宝、吉利集团的李书福、海正药业的白桦等。在台州,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人们勇于创新,对于个人创业有充分的热情。在改革开放开始,就能摆脱过去思想的束缚,积极经营,勤劳致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现在的发展阶段,他们才能够享受先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5 台州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的深层原因在于台州独特的区域“文化基因”

从文化底蕴来看,台州具有鲜明的人文特点,兼有“山的硬气”和“海的灵气”,“有硬气、不张扬、敢冒险、善创造”是台州传统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台州产业集群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台州产业集群的兴起与台州独特的人文资源有很大的关系。在台州,人们不讳言利,讲究实际,重视工商,不尚空谈。这种世俗化倾向和强烈的致富冲动,不仅深刻影响经济当事人的动机、动力和行为,而且影响政府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影响政府行为及其政策取向,使台州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另外,由于台州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几乎全部在同一个乡镇或同一个村落,在这样一个人们相互之间的背景和历史都清晰明了的“互识社会”里,信任和承诺所致的人情信用也许比签字画押的现代契约合同更为可靠。并因这种人文环境,能促使中小企业有效掌握商机,作出决策,降低风险。这种以家族、本土团体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在一个生产、技术、市场三重结构都不稳定的大环境里,往往较其他形式的产业组织更具灵活应变、规避风险的能力,它们虽小但坚定,既富有弹性又富有效率。

台州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是与本地产业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台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既是民间创业力量涌动的结果,也是政府产业政策推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盛世豪,郑燕伟. “浙江现象”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史晋川,等.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台州现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论我国当代夫妻财产制的发展与完善 下一篇:新时期莆田城市化道路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