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2012—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效果及关键环节

时间:2022-09-08 09:09:23

三原县2012—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效果及关键环节

随着市场拉动和科技支撑的双重作用,玉米己经从第二大作物提升到第一大作物,玉米的用途不再局限在粮(食)、饲(料)的供给,而作为工业能源被广泛地使用,玉米的需求量急骤增加,因此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农办机[2011]39号)要求,按照小麦高留茬收获玉米免耕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灌溉、除草、施肥)玉米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的技术模式及工艺路线,从2012年至2013年先后在我县陂西镇大华村、西阳镇光明村等村建立示范田,示范面积累计7777亩,累计辐射带动全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收获新增面积8.3万亩,2013年玉米收获面积25万亩。(全县玉米种植面积32万亩),2013年玉米机械化收获率达78%。促进我县玉米机械化装备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1 技术应用效果

1.1 节支增收

通过三原县县两年来的试验示范,玉米机械化收获每亩机收费105元(含玉米收获机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成本和机械拉运玉米棒每亩20元),而人工收获玉米每亩人工费140元(含秸秆清运、玉米棒拉运费用70元),玉米机械化收获每亩比人工收获节约成本35元;玉米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经科学测算,亩节约肥料20元;实施免耕施肥播种比传统旋耕播节约一道工序,亩节支27元;亩玉米增产39.5公斤(按每公斤玉米2元计算),亩增收收79元,合计每亩节支增收161元。

1.2 生态效益

实施机械收获后大量玉米秸秆还田后,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有机质量含量增加,同时减少秸秆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社会效益

转变群众传统的种植习惯和思维模式,提高农民禁烧秸秆的自觉性,农机服务组织结合农机作业项目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2 玉米全程机械生产的关键环节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玉米免耕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灌溉、除草、施肥)、玉米机械收获及秸秆还田等环节,以耕、播、收作业为主。

2.1 选择优良品种 玉米品种选择穗位不高、植株较矮、成熟一致有利于机收的品种。依据玉米种子发芽特性、形状、大小不同选定适宜的播种机具,确定合适的播量,玉米品种统一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玉米种子选用包衣种子,种子精度≥98%,纯度≥97%,发芽率>95%,出苗率>80%。

2.2 玉米栽培技术 统一实施免耕播种,改现行等行距种植(行距50㎝)为宽窄行播种(宽行70㎝,窄行50㎝),以适应当地机械作业。在玉米三叶,五叶期及时间苗定苗,亩株数控制在4000-5000株。

2.3 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在小麦收获秸秆还田收获时,秸秆长度≤15 cm,薄厚均匀覆盖与地表。然后用免耕施肥播种机对秸秆覆盖田块直接施肥播种,玉米播种深度4~6cm,对需要进行播前表土作业的地块,使用旋耕机进行浅旋处理后再免耕施肥播种,浅旋深度不大于5cm,确保秸秆地表覆盖率不低于30%。玉米播种前,结合测土配方技术,确定施肥量。种肥要求隔离,适当深施;追肥要求近距离深施速效肥料,并且研究结合播种一次性施用复合肥,保证玉米作物整季肥料需要。

2.4 播种机具对农艺的要求 从农艺角度讲,点播优于条播;土壤墒情不好时播种要深一些,好时则播种要浅。因此,重点研究试验可调深度播种机具对农艺要求的适应性。

2.5 科学施肥 在测土配肥的基础上,推广应用玉米专用长效缓释肥,底肥一次性施入全生育期所需肥料。施肥深度5-10厘米,施肥距玉米种子或植株10厘米左右,或亩施尿素7公斤左右,过磷酸钙20-30公斤,钾肥(氯化钾或硫酸钾)10公斤作底肥,追施尿素30公斤左右,按照穗肥50-60%,攻秆肥30-40%,粒肥10%的比例结合灌水追施。

2.6 节水灌溉 根据玉米各个生长期的水分需求和土壤墒情,保证玉米“四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大畦为小畦,改大水漫灌为小畦均灌,改全田灌溉为隔沟分根交替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保持土壤有较好的水分物理状况,充分提高灌溉的利用率。

2.7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田旋花、牛筋草、画眉草、铁觅草等,可用喷施选择性玉米除草剂“燕麦黄龙”等消灭杂草。玉米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在玉米心叶末期,防治玉米螟用生物农药Bt乳剂每亩200~300mL加水稀释灌心叶,还可在露雄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灌心叶,每公斤药液可灌60~100株。防治粘虫可利用90%固体敌百虫兑水2000~2500倍液或西维因600~800倍液喷雾治虫。

2.8 玉米机械化收获及还田技术 选择适宜当地的玉米收获机械,一次完成玉米摘穗、秸秆还田等作业,要求籽粒破失率≤2%,果穗破失率≤3%,籽粒破碎率≤1%。秸秆切碎长度玉米≤10cm,留茬高度尽可能低,秸秆粉碎后均匀地覆盖在地表,如收获质量达不到要求,应及时对机械进行调整。

上一篇:拖拉机的安全生产和措施 下一篇:新昌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