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时间:2022-09-08 08:31:2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铸塑国魂民魂的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深入宣传《意见》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是新闻界义不容辞的职责。

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强制人们接受。最重要的是只有人们自觉接受和广泛认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代媒体具有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力大、公信度高等优势,运用现代传播的新闻舆论力量,就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到千家万户,普及到每个社会成员,使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内化于心,从而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新闻传播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框架。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凝聚,没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精神滑坡,社会动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的“主心骨”,是价值考量的“定星盘”,是社会前进的“推进器”,是和谐社会的“剂”,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在经济升级与社会转型期,媒体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世界范围思想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呈现多元、多变、多样态势。思想迷失、信念动摇者有之;观念扭曲、道德堕落者有之;追逐金钱、奢靡颓废者有之;有腐朽、没落思想的滋生蔓延,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沉渣泛起。个别人甚至被膨胀的私欲吞噬了良知和人性,出现了凶犯盗车杀婴、医生拐卖婴儿、法官集体嫖妓、教师猥亵女童等挑战道德底线的极端事件。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靠行政、法治、政策、制度等综合手段,但主流舆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闻舆论虽不是一种强制力量,但新闻传播中蕴含道德力量,能对人们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法律、制度是规范人们道德、价值观的“硬约束力”,那么,主流舆论的感化引领是一种“软约束力”。大量的道德、价值观问题不能靠强制力量来解决,而要靠说理、靠教化,靠舆论进行春风化雨般的疏导、引领。为此,媒体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力度,深入浅出讲解24字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鞭挞社会上落后、丑恶、腐朽的道德行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信自强、理性平和、昂扬向上的社会心态。

总之,价值取向越是纷繁复杂,媒体越要站稳脚跟,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在众声喧哗中彰显主流价值,在交融交锋中凸显中国精神,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新闻媒体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必须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正确辨析各种社会思潮,掌握社会思潮的各种特点及影响,从而把社会思潮引导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轨道。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紧密联系。社会思潮是反映一定时期不同阶段、阶层的利益和诉求,并得到广泛传播后对社会生活产生不同影响的意识潮流。社会思潮一般具有下列特征:一是具有时代性。是社会发展的伴生物,它迅速反映客观世界的最新变化与发展趋势。它在诸多的思想活动中脱颖而出,汇成潮流,使人难以回避。二是差异性。由于反映不同阶层的主张与利益要求,社会思潮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往往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正确与谬误,先进与落后,理性与偏激,相互交织。三是多样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种社会意识萌发、涌动,社会思潮相互交融。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信息网络的迅猛崛起,使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突破国界,对社会思潮起辐射、叠加、放大效应。四是流变性。随着情况的发展和公众关注的转移,社会思潮也会演化,其自身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今天是沸沸扬扬的“热门”思潮,明天会逐步“冷却”退潮,而新的社会思潮又会萌发涌动,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恩格斯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这个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6页)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有主流、支流之别,任何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因为主流意识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意识形态上的集中反映。因此,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社会思潮,必须正确处理思想意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思想越是多元,越要突出主导思想的一元化。社会主义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理所应当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统,又顺应了当今时展的社会思潮,植根国情,顺乎民情,顺应民意,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制高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先进性和自身优势,以及广泛认同的社会基础,决定了它能引领社会思潮。所以,媒体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武器,来鉴别、分析形形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选择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的主流思想;有利于促进社会富强、文明、民主、平等的主流意识;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和敬业精神,倡导友善、诚信品格的主流思想,加以广泛传播,使其入脑入心,成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共同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价值目标。

尽管社会思潮带有明显的阶级、党派、社会集团的烙印,也有反政府、、反人类的粗鄙不堪的异端邪说,但相当多的是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这一点出发,解决属于思想认识的社会思潮,只能采取充分说理的方法,帮助人们分清理论是非、思想是非。为此,新闻媒体要从全党全国的大局出发,针对社会思潮,充分摆事实、讲道理,发挥疏导、沟通作用。比如,有人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宣扬以“自我为中心”,不讲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有人一味追名逐利,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网上有人鼓吹40岁前赚够4000万元的“事业观”,“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择偶观,“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找鞋去吧”的为人观。又如“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引发的一波一波的舆论热潮……新闻媒体对诸如此类的价值观问题,要深入了解和密切关注,深入研究人们思想活动的规律与特征,摸准群众的思想脉搏,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循循善诱,疏导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人们认清这些价值观的危害,从思想的误区中走出来,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事业与责任、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的关系。街谈巷议中人们议论纷纷的问题,也就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是社会思潮的雏形,新闻媒体不能回避,而是要敢于触及,把政府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与群众关切的热点结合起来报道,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理解的桥梁。正确把握热点事件、热点问题的报道,有助于引导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不仅由一定理性形态的思想为主导,而且交织着广泛的社会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一旦被激发而演变为社会思潮时,积淀在社会心理中的理性因素就能为意识形态奠定思想基础。因此,群众情绪,社会心态,往往是社会思潮的“晴雨表”和“催化剂”。所以,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社会思潮,就要悉心把握社会心态,了解群众在思考什么,期盼什么,满意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憎恨什么,加强对社会舆情的调查、分析、反馈工作,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媒体一方面及时、正确、有效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决策和方针政策,起着“上情下达”的作用;另一方面,媒体要充分反映群众的意愿、呼声和合理诉求,起“下情上传”的作用,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双向汇流的态势,把引领社会思潮落到实处。社会思潮看起来纷繁复杂,但都是社会矛盾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激化后的结果。为此,新闻媒体要认真地把握这些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运用新闻舆论力量,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从而弱化甚至清除错误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

“风起于青蘋之末”,当某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思想露出萌芽时,新闻媒体就要以极大的政治敏感紧紧抓住,迅速传播、形成舆论力量,使这种先进思想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从而汇成社会思潮,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

1979年,清华大学化工系同学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这个口号反映了当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体现了时代精神。新华社记者发现后及时报道了清华大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组织了许多后续报道加以跟进,使这个口号广为传播,成为时代最强音,并转化为各行各业人们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新闻媒体引领社会思潮的成功范例。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新的传播业态发展迅猛,改变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给舆论生态带来了始料不及的变化。“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传统媒体话语权的垄断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舆论生态新格局的出现,使思想文化多元化更加凸显,对新闻传播工作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媒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目前,我国网民达6亿多,为世界之最。网络传播具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每个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好恶,随意运用发帖、博客、BBS、微博、微信等手段传播信息,极度公开、自由,少有核实审定和准许的制约,也无需考虑传播后的社会效果。这种高度的随意性,往往成为偏激冲动和情绪化舆论的“推手”。网络空间的这些特征,使之成为正确和谬误的交锋区,各种思想观点的集散地,谣言的高发区。一些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丑恶现象通过网络广泛传播。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传播阵地建设。主流媒体及其重点网站,应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对网上舆论的引导,使其回归到理性平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正确轨道。为此,主流媒体及其重点网站,要对群众迫切希望回答的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对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热点事件要认真应对,促使热点问题降温,热点事件缓解;对群众的一些疑虑和模糊认识要认真疏导,释疑解惑;对网上蛊惑人心、恶意煽动的谣言要予以有力回击;对网上的一些流言要及时予以澄清;对网上揭露的腐败行为要加强舆论监督。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掌控网上舆论的主动权。

针对网上信息“碎片化”的弱点,主流媒体可以凭借新闻专业队伍理论素养高、系统思维能力强的优势,进行深度引导,使受众获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使主流舆论发挥认知辨识、明事悟理的作用,从而有力地引导社会思潮。

近几年,主流媒体与网站实行良性互动,使主流舆论在多次传播中,获得放大、叠加、深化的效果,成为引导社会思潮的有效手段,值得倡导。其做法是,舆论热点和新闻事件,大都以互联网上民间舆论为发端,网络率先曝出抢眼的新闻线索或提出议题,随后主流媒体加以跟进,根据新闻线索进行深度开掘,揭示其丰富的新闻内涵;或根据网上议题,主流媒体发表评论,发出理智声音,对网络舆论作有深度的“二次传播”,最后又回到互联网上“发酵”,使主流舆论进一步扩大影响,构成了一条完整的认知“链条”。这已成为当今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崭新格局,并显示出交互式、融合式的特征,使民间舆论与主流舆论相互融合,主流舆论在多次传播中得以壮大、强化,从而汇成强势的正面思潮。

主流媒体还可通过研究受众分众化、对象化的话语环境,提高跟进报道的针对性、互动性,及时对网上舆论进行再评议,并且对最新进展率先在网上发声,成为新媒体的“意见领袖”,从而抢占舆论的制高点,成为网络舆论导向的“正向标”,有效地引领社会思潮。

(作者为新华社上海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上海市新闻工作协会原副主席)

上一篇:探析公路桥梁施工管理要点与对策 下一篇:铁路站房钢结构施工过程监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