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二联横向流污水处理的总结与认识

时间:2022-09-08 03:19:24

宋二联横向流污水处理的总结与认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宋二联合站横向流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模式和特点,以及在投产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油水分离及地面集输的生产需要,所做出的改进,为日后投产大联合站作为技术储备。

关键词:横向流污水处理系统 油水分离 地面集输

一、系统简介

横向流由含油污水聚结区和分离区组成。具有如下特点:

1.横向流采用重力分离技术处理含油污水:“横向流含油污水除油设备”中的填料板属斜板的一种,它有效增加了除油器的工作面积,缩小了分离高度,能提高油珠颗粒的去除率。

2.聚结板板型结构独特:聚结板区由相互正交的亲油性较强,疏水性良好的正交梯型板组组成,水流在其中延正弦波路前进,污水中微小粒径的油珠在聚结材料表面上润湿附着不断进行碰撞结合扩大,使小分散油珠聚并成大油珠。

3.分离流态独特:污水流经叉板型的分离区时水流变为交叉流,由于水力条件不断变化,使聚结变大的油珠及固体颗粒再次碰撞、聚并,大颗粒通过具有独特通道的变流速横向流分离板区,从水中分离出来。避免了处理后的油、杂质和污水重新组合发生二次污染。

二、运行中存在的难点

1.处理量超负荷

宋二联含油污水处理系统超设计负荷30%运行;使横向流聚结除油器的处理时间由设计的1小时缩短为现在的46分钟;一次滤罐滤速由设计的12m/h增为现在的15.6m/h;二次滤罐滤速由设计的8m/h增为现在的10.4m/h。

2.横向流处理污水含油不合格

含油污水的乳化程度直接影响横向流的除油效率,乳化程度越高,除油效率越低。该站横向流处理前污水含油控制在50mg/L以下,乳化程度高使横向流除油效率低。经横向流处理后污水含油为18mg/L,处理效果差。

3.含水油分离、沉降效果较差,流量调控困难

三、突破瓶颈,针对运行过程中的难点采取措施

1.平稳供水、加强排污发挥好横向流作用

原来我们是依据污水储罐和油岗3#罐液位来调控供水,供水量在50~150m3/h间波动,波动大使处理效果变差。现在我们改变了调控思路,既考虑油岗3#罐污水液位和实现平稳供水这两个因素来调控供水量,污水储罐液位由注水岗切换倒运清、污水来调控。外网供水正常时把3#罐污水液位控制在3.0~3.2m范围内,供水量控制在95~105 m3间。在外网供水量大时,把3#罐污水液位控制在3.5m的上限范围内,向污水岗也上限供水,把水量调控在120m3内。当来水量低时把3#罐污水液位控制在2.8m的下限范围内,向污水岗也下限供水,把水量调控在90m3内。外来污水量有变化时,通过3#罐用仅有的缓冲空间控制污水量在90~120m3间小范围波动实现了平稳供水。

2.适当提温保证污水沉降分离效果

一是在反冲洗时较平时增加滤罐清洗剂用量,加大清除污油力度。避免石英砂滤罐污染。

二是提高来油温度,让芳深二(该中转站烧伴生气,伴生气不能回收)把来油温度又重新提到61℃,使来水温度由38℃上升到39.5℃,上调了1.5℃,缓解了温度下调后系统出现的矛盾。

3.摸索反冲制度,保证滤罐处理效果

解决滤罐进、出口压差大问题:横向流处理污油效果差使滤罐也要处理污油,导致一次滤罐污染严重。反冲洗时一次滤罐的进、出压降都在0.25MPa以上容易堵滤罐,针对这一现状,调整了一次滤罐的反冲洗周期,由每天一次增为每天的白天和夜里12点各反冲洗一次。调整后一次滤罐的压降降到0.15MPa以下,但日增反冲洗水量220m3,同时滤罐在刚反冲洗完时处理效果差,选7月份日反冲洗一次、二次的两组指标进行对比,日反冲洗两次的污水含油指标上升了7 mg/L,悬浮物1.1 mg/L见表。为此我们又改回用原反冲洗周期。但增加滤罐清洗剂用量,解决了滤罐压差大的问题。

4.进行污水加药试验,优选药剂,摸索合理加药量

针对宋一联合站污水含油、悬浮物不合格的实际情况,我们与石油学院共同进行污水加药攻关试验。取污水样加不同药剂对比沉降分离效果优选药剂。选出的药剂分别为:

LM-3型杀菌剂,该药剂主要成分为异噻唑啉酮、泰乐芬及季胺盐的复合物。可有效杀死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和铁细菌。

LM-1型絮凝剂,该药剂的主要成份为有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氧化硅铁铝盐等。可使微小的悬浮固体聚集变成大颗粒,有助于过滤。

四、结论及建议

1.调控来横向流污水量实现平稳供水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受3#罐调控空间的限制缓冲沉降时间短,沉降效果还较差,建议投用污水沉降罐缓解上述矛盾。

2.含水油温度下调后不能保证来水质量和污水处理效果。温度越高来水水质越好处理污水效果也越好。在来横向流污水温度在不低于39.5℃的前提下,处理的污水水质能维持在今年夏季水平。

3.合理优选药剂和增大药剂浓度能保证含油处理效果。但由于悬浮物粒径小目前处理难度大。处理效果不明显。下一步需要在药剂、过滤处理工艺、滤料的选型等方面进一步做过细的工作。

作者简介:郭洪艳,女,1984年生,地面建设工程初级工程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黑龙江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现在大庆油田第八采油厂第三油矿工作,从事地质技术岗位。

上一篇: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转型发展 下一篇:腈纶污水处理影响因素及处理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