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 康乐寿长

时间:2022-09-08 02:47:12

“小马哥”趣谈养生(3)

马有度,人称“小马哥”。重庆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药评审专家,科普作家,全国首席中医健康科普专家,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从事中医医疗工作50余年,经验丰富。

在天地万物之间,什么最宝贵呢?万物之中人最贵,对人来说最宝贵的是“命”。唐代药王孙思邈说得好:人命至重,胜过千金。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又是什么最宝贵呢?那就是生命的健康。怎么才能享有健康的生命呢?这就全靠我们头脑的智慧。说到中医的养生智慧,不得不提到一个古老而又前沿的话题――“治未病”。

治未病这个说法最早出自《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什么意思呢?聪明的圣人,善于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疾病已经形成才去治疗,动乱已经形成才去治理,这就好像口渴了才去挖井,开战了才去制造武器,那不是太晚了么?所以,只有疾病还未形成之前就预先防止,那才是最好的办法。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就生动地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

中医又强调:“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编者注:上工即高明的医生;下工则是平庸的医生)。这个“治未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变。因为疾病的转变是逐次加重,由浅而深的,要求我们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防止它恶化,切莫耽误治疗时机。这是“治未病”的第二层意思――“已病防变”。既已患病,尽早治疗,防止病情深入转变,当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未病先防”,不让疾病发生,才是最好的办法。

对待疾病,首重预防,从源头上去治理,这就抓住了要害,抓到了根本。唐代药王孙思邈说得好:“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又说:“常需安不忘危,预防诸病。”宋代名医朱丹溪也强调说:“与其治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古代前贤为让广大民众牢牢记住“未病先防”,还采用诗歌来宣讲,邵应节的防病诗写得生动:

爽口物多终作疾,

快心事过必为殃;

知君病后能服药,

不若病前能自防。

圣人先贤“重预防、治未病”的指导思想,是维护健康最为重要的理念。放眼当今世界,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这些流行病、传染病正在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脑卒中、心肌梗死这些危险“杀手”也在一旁虎视眈眈。面对这两大类疾病的威胁,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加强预防,尽早预防,全民动员“治未病”。

一方面,讲究卫生,改善环境,研制疫苗,加强群体预防;另一方面,又要讲究养生,保护精气神,扶正祛邪,注重个人预防。中医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讲究养生,正气强盛,即使流行病袭来,也可以减少发病;即使患病,病情也轻,康复也快。中医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究养生,身心协调,许多慢性疾病也就难以发生。

(下期敬请关注《早防亚健康 远离过劳死》)

上一篇:改善痰湿体质的刮痧法 下一篇:老人要当心内脏性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