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矫正儿童多动症的

时间:2022-09-08 02:13:03

我是这样矫正儿童多动症的

庆庆今年11岁了。在二年级我接班时,他的座位被原班主任单独安排在讲台旁。上课时,他一刻也停不下自己的活动即做鬼脸等,文具被拆得一塌糊涂,而且制止后一转身就复犯。一个星期下来,这种症状一直持续。凭经验,我知道这是一个发育异常的孩子。于是,我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得知庆庆在产期就出现过问题。在我的建议下,家长带孩子到省脑科医院进行了系统的检查,确诊为混合型多动症。

庆庆的爸爸是个出租车司机,母亲没上过学,在家开小店。庆庆是独子独孙,从小被爷爷奶奶宠爱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的自控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即放任自己,无所畏惧。

庆庆刚入学时,对学校纪律非常不适应。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坐在自己座位上,他就拉这个扯那个,书桌里都是玩具。老师制止,他还吐舌头做鬼脸。经过一段时间教育,他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了。由于他经常不经过别人同意就去拿同学的东西,大家都不愿意给他。遇到这种情况,他就跟同学发生争执,不让步地去抢,常常发生争执。为了班级纪律,原任班主任不得不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讲台边。

为了能使他融入到学校正常的集体教育生活中,减少他的不正当行为的发生,我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教育辅导。

在矫正的第一周,我有意识地指导他参加一些需要精力的活动。特别是借着三项锻炼的机会,要求他参加、学会跳大绳。另外,他喜欢拿黑板擦玩,我就引导他参加劳动,负责擦黑板工作,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他很高兴,干得很带劲。这既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也培养了他正确有序、认真做事的习惯。

针对庆庆喜欢表现的特点,在课堂上我尽量创造机会让他表现,只要有互动,就让他上讲台表现,有时还请他做我的小助手,辅助教学。这会促使他在一个时间段内可以静心听课,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克制了他的多动行为。

为了让他学会遵守规则,我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借助游戏里边的规则,让他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纠正不良行为,提升自控能力。

比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搭城堡的游戏,就引导庆庆和同学们分成组,每组成两排相对而站,两人双手搭建两座长长的城堡。从排头开始,每组同学都要穿过城堡,再排到队尾,哪组先完成即为胜。在这个游戏中,分组是学生自由组合的,只要求两组的人数一样多。通过这个分组,使庆庆首先懂得要得到同学的悦纳,必须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同学协商,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而在通行城堡的过程中,庆庆一开始的时候总是争先恐后地挤到前面去,结果本组同学反而落后,大家就有了意见。这时候我就马上提醒他,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不能参加游戏。

几次游戏后,他对游戏的规则熟悉了,也逐渐遵守了,同学们也都能接纳他了。

针对庆庆的多动行为多为无意识或者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发生,我就利用班会时间,带着学生开展讲故事或小辩论。引导学生,特别是庆庆,积极参与讨论,使他在讨论中懂得好动不专心是学不好本领的,是不受人欢迎的。当然,任何教育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对庆庆进行教育矫正的过程中,他还是经常做错事,有一次竟然烧废塑料把手烫伤了。我在照顾、安慰他的同时,告诉他:这是因为他太多动,才伤害了自己。如果继续下去,还有可能犯更大的错误。他有些害怕,表示以后不这样了。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他克服多动行为的自觉性。

多动症的孩子常常会忘记纪律,特别是玩起来后,就会忘记自己该怎么做。为了使庆庆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每次活动之前,我都先找他谈话,对他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提醒了不一定就能做到,在活动过程中,庆庆还会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候就需要用语言、动作,特别是眼神给予他一些必要的暗示,及时提醒他遵守纪律。经过一段时间,我和他形成了默契。

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我们主要是以事先提醒为主,使他在每一次活动前,先明了游戏或活动的规则,有意识地灌输规则。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每当他情绪激动时,我摸摸他的头或背,他就会很快地安静下来,这时就比较容易接受我的意见。后来,当他上课做怪态而无法自控,或提醒不管用时,我就走到他的身边,一边轻抚他的头或后背,一边讲课。他很快就安静下来认真听讲了。再后来,只要我在他的身边,他都能比较平静、专注。

过近一个月的训练,庆庆的行为有了一些转变。

多动儿童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对其感兴趣的活动注意力集中。因此,可用兴趣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在对庆庆的教育过程中,经过游戏活动的训练,他的行为有了一些改变。但是,要让他真正转变多动表现,最重要的不是靠外力去制止或提醒他,而是要让他专注于有益的活动,激发挥他的兴趣,使他在自己的兴趣中集中注意力。

庆庆喜欢看故事书,特别是有漫画的书。我就让他妈妈带他到书店去,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我也常常把儿子小时读的书带来给他,他特别高兴。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注意时间有了加长。

庆庆喜欢做手工。每次劳动课上他都忙得不亦乐乎,尽管做的作品很不好。于是,我决定以帮助他完成手工作品来提升他的兴趣,从而增强注意力并安排手工制作较好的同学轮流帮他。当庆庆在大家的帮助下制作出第一个成型的作品时,他兴奋极了,珍爱地捧在手里。此后的每堂课,他都能在大家的帮助下完成作品,至少劳动课上的有效注意时间大大加长了。

又过了两个多月,他的行为又有了改变。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后,他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了,课堂纪律也有好转,异常行为大大降低。这要归功于他的兴趣。因为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之后,他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兴趣。为了能参加他喜欢的活动,他就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他做到了这一点,说明他内心的需要已经能成为他自控能力的一根指挥棒,即只要他有需要,并知道怎么样达到自己的需要,就能有较好的表现,多动行为也随之减少。

经过三个月的矫正,庆庆彻底不乱动了。

上一篇:我的“意外”老师 下一篇:芬兰崇尚“减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