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桥飞架南北 双塔浑然天成

时间:2022-09-08 12:53:11

河南省人民医院是卫生部直属的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新病房楼工程是医院新建设周期的第三部分,也是医院总体规划发展的收尾工程。

新病房楼工程建筑面积118600m2,地上21层(不包括设备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1.2m,设有1420张病床、45间手术室、8间导管室,是一栋规模庞大、内容复杂的医院单体建筑。内部功能有:护理单元、医技科室(住院部药房、住院部放射科、功能检查、导管造影室、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手术部、重症监护室、放疗中心、中心供应室等)、病案室、太平间、地下车库等。

采用贴建,延续医疗功能结构,拓展内涵

在医院的建筑布局中,门诊楼位于院区南侧,分为东、西两栋,医技部门位于门诊楼地下室,整体连成一片,同时与院区中部住院楼的医疗主干道联通。新病房楼位于医院院区北侧,在地下、地面以及地上不同层面与现有住院楼相接,延续了医院南北向的主导医疗结构。现有的高层住院楼处于总体布局的中心枢纽处,在交通组织、空间疏导等方面不能适应医院新的发展,对新建住院楼与医技部门的联系使用有较大影响,需要对医院的医疗功能框架进行调整以适应医院大规模发展所带来的新要求。

在分析新建住院楼主要功能与医院现有医疗功能分区基础上,针对大规模医院的使用特点和运行效率,提出采用相对的功能分散式布局模式,将现有住院楼与新住院楼频繁使用的部分医技检查部门,如放射科、功能检查科、检验科等分离出来,在新建住院楼内形成新的医技分中心,缓解目前住院楼的医技检查部门与门诊部合用的低效率和混杂矛盾,也避免了贯穿现有住院楼所可能产生的拥堵情况。

另一方面,现有病房楼内的主要医疗功能如手术部、重症监护室、中心供应室等在新建病房楼内得到扩充与调整,有些部门整体移位,有些则保留在原位与新建部分组合在一起,各个部门都要同时兼顾两栋住院楼的使用,新建建筑既要考虑现有功能的正常运转,又必须保证在建成后与现有建筑紧密结合。设计方案在分析场地条件和现住院楼使用情况之后,改变以往医院以连廊联系新老建筑的做法,采用贴建的方式,将新老建筑按一栋建筑进行设计,使新老住院楼从功能、交通组织等各个方面都形成崭新的整体。

通过延伸医疗主街、设立医技分中心以及新老楼一体设计的方式,医院的总体功能布局在保持现有格局正常使用的同时,又扩展出新的功能内涵,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变化进行系统性的更新。

以新带旧,重组交通系统,提升总体医疗品质

现有高层住院楼的使用,在现阶段出现较大交通压力,楼内1180床的住院床位以及部分医技科室仅依靠5部病床电梯与两部客梯进行垂直交通运输,严重制约了医院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某些医疗功能的内容发生改变,如出入院办理程序、病案管理、住院药房扩充、信息科的位置调整等逐年变化,原建筑内部相对比较合理的空间布局、环境也出现局促、拥挤的现象,总体使用条件与现阶段人们所期待的医疗服务水平相差较大。

新建住院楼承担着解决老楼使用问题的任务。在常规概念中,以高层建筑部分主体相连是比较直接的解决办法,即新建病房楼的主交通核靠近老建筑,新老建筑合用,能够直接缓解老建筑的交通压力,但对新建病房楼来说牺牲较大,会出现自身交通距离过长、日照遮挡严重、形体围合产生窝风区等不利状况。实施方案采用了独立解决老楼交通的措施,在现住院楼垂直交通厅的外侧,直接贴建由3部观光电梯构成的专用垂直交通体,并在新楼的7、12、18层分别架设了双向天桥,方便了两楼之间医护人员的工作联系,形成使用与环境俱佳的新景观。

同时,新住院楼的功能系统充分考虑对老住院楼拥挤格局的缓解,新建住院楼采用了双医疗主街的模式,以两组垂直交通电梯核与老楼新增的观光电梯为主轴,裙房部分东西两侧按功能属性分别布置公共设施与医技科室,可以使新老建筑同时使用医技部门和休息、等候、会客等功能,不会出现人流交叉和拥堵。在老楼的功能调整上,也注意理顺现有功能分区,使现住院楼主要保留住院部与一部分手术室,交通与公共区域偏向新建住院楼,这样老住院楼的功能相对比较纯粹,也为改造翻新腾挪出空间。

细分空间,创造多样化、人性化的医疗环境

为改善建筑内部的使用条件,新建病房楼在功能分区、建筑形态和空间组合等方面进行细分,使建筑内部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区域环境,通过形体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采光与通风,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使患者、探视者和工作人员感到舒适亲切、轻松自在。

首先,以双医疗主街形式分隔公共区域与医疗科室,两种性质的功能在交通流线、停留等候方面都避免交叉混杂。出入院办理处围绕东侧椭圆形的住院大厅,在靠近电梯厅的东侧医疗主街设有展示长廊,在加宽通道以缓冲交通流量的同时也增添了空间的趣味和活力。大厅的二层、三层周围分别是休息交流区与手术部、导管中心的等候区,大厅的采光天棚安装了电动遮阳百叶,能够随日照变化调节室内光线与温度,空间开阔明亮、色调柔和,供人们在此探视会面、等候休息。西侧医疗主街在一至三层分别设置放射科、功能检查科等医技部门以及导管中心、手术部的医护人员专用入口,方便快捷,没有干扰。

其次,在高层护理单元之间的公共区域,利用主楼倒“品”字形平面的最南端与现住院楼邻近的位置设置了宽敞的患者活动区,空间东、西贯通,视野开阔通透,使患者能够在本楼层内进行轻松的会客、交谈和活动,既方便了患者,又减轻了垂直交通的压力。护理单元内部结构采用比较特殊的放射状单双廊结合形式,病房部分与医护用房在护士站的位置汇合,既自然区分医患区域,又使护士护理的视线范围最广、护理距离最短。护士站前设有小型休息会客区,便于医患交谈、给护理空间引入自然光线和通风,逐级错动的病房入口缓冲空间也给护理单元内部增添了活力和趣味。

考虑到高层住院楼内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环境,楼内所有科室都实现了医患独立入口、医患区域相对分开,医护工作房间尽量靠近建筑外周以亲近自然,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动静结合,造型浑然一体,升华总体形象

新建病房楼形象设计的出发点是“收尾、整体和提升”。

医院近期建设的建筑都以曲线造型为主,门诊楼在东、西两侧以波浪式的屋檐形成南北方向舒展的造型,现有高层住院楼则以居中东西方向展开的弧面展示医院的面貌,二者相辅相成、自由活泼。

新建病房楼则以稳重的机翼型对称布局形成医院浑厚的背景屏障,庞大的建筑裙房将门诊楼和老住院楼的动态造型稳定在坚实的基础之上,高层主体棱角分明,挺拔的竖向线条指向天空,与现有建筑的平面方向相对应,形成全方位的三维空间延展性,使医院的总体形象动静结合、完整和谐。

新建病房楼的建设也使现有住院楼的形象焕然一新,通过采用色彩相近的石材饰面、比例相近的开窗形式,使老住院楼仿佛新建不久。尤其是两楼在高空相接的六架玻璃天桥,与两端通透的电梯厅形成两楼之间共存的纽带,将两座高层建筑紧密地拉接在一起。南侧的老住院楼曲面舒展简洁,北侧的新住院楼折线韵律错动,两者在天桥的联系下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

小结

新建病房楼的建设完善了医院的医疗功能框架,整合了医疗资源,丰富了医院的文化内涵,统一了建筑形象,也带动了河南省人民医院整体医疗环境的提升,使医院在总体硬件设施、医疗水平、服务内容方面有了新的飞跃。医院的总体建设完成后,将形成总床位数3500张的大型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将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周到、安心、舒适的医疗服务。 (编辑 吕志新)

上一篇:在时尚中 在电影里 下一篇:从此,刘涛有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