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09-08 12:40:08

论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困境与出路

摘 要:农产品绿色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受到诸多关注。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理念的不断认识,消费者对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福建省地处沿海地区,生鲜和果蔬农产品种类丰富,但是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起步晚,观念和理念上不够深入人心,基础设施设备有所欠缺,绿色物流技术支持不到位。文章从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入手,简述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改善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en a lot of attention.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larg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peopl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the continuou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customers' demand for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increasing. Fuji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coastal areas, has a large vari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But the gree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Fujian province started late, present mainly exist lack of the sense of green logistics, poor infrastructure, backwar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and so on. Based on gree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Fujian provi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gree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Fujian province, puts forward personal opinions on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put forward.

Key words: Fuji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products; green logistics; dilemma; outlet

福建省依山傍海,果蔬农产品和水产品种类丰富多样。通过对农产品的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绿色流通加工等,运用冷藏技术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运输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走绿色通道,把农产品及时有效地送往目的地,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通过绿色包装及对农产品的价值的研发,增加其附加值,最终将绿色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困境,农产品绿色物流专门人才的缺乏,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不足等,提出解决对策,帮助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1 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概念

农产品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包括禽类、谷类、果蔬类、生鲜水产品等。

绿色物流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资得到充分的利用。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从管理过程来看,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出发点,改进物流体系,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和逆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的统一[1]。

农产品绿色物流,通过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减少农产品物流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实现农产品增值。

2 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起步晚,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绿色物流的提出与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也在不断的发展。福建省是沿海省份,生鲜果蔬等农产品种类丰富,各地区都有独特的农产品,这对于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提供了资源上的保证。如何做到从生产到销售过程的绿色化,在物流过程中做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实现节能减排,是福建省面对的重大课题。

2.1 组织模式革新,各地成立农民合作社,协调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

近年来,为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福建省政府和企业通过把松散的个体经营组织成有规范管理的、有制度可循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颁布相关的农民合作社的知识和政策法规,来组织有效的农产品生产。从2010年到2013年,福建省成立了20多个不同类型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包括茶叶、果蔬、淡水养殖、稻米等[2]。在农民合作社内部,充分利用其保险、技术、信息网、运输网等[3],在农产品产成后,整合农产品资源,方便直接与企业或超市合作,为其提供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销售。这个过程优化了农产品资源配置,减少农产品资源消耗和浪费,节省了交易时间和交易费用,缩短了物流运输过程,提高了物流效率,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

2.2 便利的交通,保证了农产品及时有效的运输,为节能减排创造条件

便利的交通,能够保证农产品及时有效的运输。福建省背山面海,近年来,福建省的铁路、公路建设有很大的发展,“十五”以来,在省级“以库立项、计划敞开、省级抽检、完工兑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补助政策及管理机制推动下,福建省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全省累计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3万公里[4],农村出行条件有效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公路运输,使农村物流运输不再那么闭塞;截止2013年,福建省已建铁路有漳泉铁路、温福高速铁路、福厦铁路、龙厦铁路等,基本形成了铁路网[4];有可供5~10万吨轮船通航的港湾有沙埕港、罗源湾、福清湾、湄洲湾、厦门港等[5]。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能够为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出合理规划和布局,优化运输路线,保证农产品及时有效的运输,缩短农产品运输的路程和时间,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和空载率;同时,也减少了在运输过程中因路线、时间等问题造成的农产品资源浪费和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促进节能减排起到积极作用。

2.3 农产品电商化为农产品绿色物流注入新鲜血液

为促进福建省农产品企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2013年首期农产品与食品电商发展论坛在福建省农业“重镇”――漳州举

行[6]。福建省盛产果蔬、生鲜、茶叶等农产品,对于发展农产品电商有着巨大的潜力。农产品绿色物流讲究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物流成本、节能减排等要求。福建省重视农产品与电商的结合,农产品电商化为农产品绿色物流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脚步。首先,农产品通过电商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交易,精简了现实生活中繁杂的交易环节,避免了农产品不必要的运输,减少了流通环节,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和物流运输成本;其次,农产品电商化势必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量,电商背后的配送需要依靠强大的物流运输体系,专业性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绿色物流技术的支撑必不可少。农产品电商化本就离不开物流运输,这迫使物流企业不得不重视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

3 限制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困境

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有大量、多品种的农产品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农产品绿色物流顺应经济时展的必然趋势。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起步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农民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概念认识不清,绿色意识淡薄;农产品绿色物流缺乏专门的人才,绿色物流的技术跟不上需求的脚步;福建多山的地形,农产品的季节性、分散性,都给绿色运输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农产品信息网络不通畅,绿色流通加工环节薄弱,农产品附加值的增长范围受限。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福建省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才能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真正做到农产品从农田到消费者手中的绿色化。

3.1 农产品绿色物流意识薄弱

从农民到消费者这一整条物流链上,由于文化知识的局限,且绿色物流属于新兴事物,大多数人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意识薄弱。在生活中我们也很少接触到关于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知识。在生产端,农民的生产种植技术依靠经验,缺乏新兴的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植入,在源头上做不到绿色生产。而在生产过后,由于技术、资金等局限,对农产品的初步加工不足,导致其损耗。而后的进一步流通加工、包装、运输等,企业对其不够重视。农产品绿色物流意识薄弱,导致在每个物流环节中,均会出现不合理的加工、处理、仓储、运输等,致使农产品损耗率增加,同时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达不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3.2 缺乏专业人才,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助力不足

农产品绿色物流人才是促进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推手,高素质物流人才可以很好地推动物流模式创新,促进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现在,福建省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还是一块短板。近年来虽然有些大专院校增加了物流专业,如:福州大学的八方物流、福师大的物流管理,但是专业性不强。农产品绿色物流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助力,所以,对于农产品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从事农产品绿色物流,除了需要了解绿色物流知识外,对于农业的相关知识、技术运用、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物流运输,都要做相应了解,才能很好地参与到农产品绿色物流中。专业型人才的缺乏使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助力不足。

3.3 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跟不上需求的脚步,滞后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

农产品绿色物流离不开绿色物流技术的支撑。很多农产品时效性较强,尤其福建省盛产果蔬、海鲜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保障其质量和价值都需要绿色物流技术尤其是冷藏保鲜技术的支持。否则在运输过程中会造成农产品腐烂、变质。福建省目前冷冻库的容量满足不了大量农产品保鲜的需求。据了解在运输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生鲜农产品都用冷冻车、冷藏车厢等运输工具。制冷机械、保温式冷藏车辆在汽车总数中占得比例还很少。福建省一些乡镇地区的农产品运输还是使用小型敞篷卡车,噪音、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机械化水平低,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依靠人工操作的比例还很大,速度慢,在反复对农产品的接触过程中,造成部分农产品的损耗。绿色物流技术还包括运输规划、绿色包装、绿色农产品加工等,这些绿色物流技术的不足滞后了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

3.4 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分散性,增加绿色运输难度

福建省许多地方推广“一村一品”农产品种植[7],无论瓜果蔬菜的种植还是奶蛋禽鱼的生产,都具有明显的产地分布特性;荔枝、龙眼、柑桔等季节性农产品,时令短,农户分散性生产,这些问题都给后期物流运输增加了难度。如何有效地组织其物流运输,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物流运输模式,否则在生产地域性、分散性和季节性以及批次数量又不确定的情况下,没有专业性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和物流网点对物流运输路线做出规划,会经常发生车辆周转不灵活和不合理的运输及空载等现象,增加绿色运输难度。而不合理的运输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容易造成在运输过程中农产品的变质腐烂,以及运输车辆尾气的排放量增加,对环境的污染加剧。

3.5 绿色流通加工环节薄弱,绿色包装不到位,农产品附加值增长范围受限

目前,福建省的流通主体仍以个体经纪人和运输户为主,流通过程组织度低,规模较大的流通企业较少,造成农产品经历的流通环节多,流通过程不规范,损耗率增加。农产品进入市场,往往要经过收购商贩到田间收购农产品,再通过加工企业、销售商贩、批发商贩、零售商贩等多个中间环节,最终才到达消费者的手中。经过层层的环节,消费者最终购买的价格比收购价格贵了很多倍。繁杂的流通环节,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降低流通效率,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率,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在农产品加工环节,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于分散的农户,企业与原料生产基地的结合大多是松散型的,没有固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各个环节的衔接不顺畅。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仍处在保鲜和粗加工为主,由于缺乏技术和设备,精加工不足,没有强有力的加工企业支撑[7]。加工过程对农产品的包装都比较简单,绿色包装不到位,很多包装材料还是使用不可降解性的材料,重复使用的频率低,一般是一次性包装。粗加工,粗包装,使农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绿色流通加工环节薄弱,绿色包装不到位,使投入市场后的农产品价值并没有增加多少,农产品的附加值增长范围受限,限制了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

3.6 绿色监督机制不健全

与发达省份相比,福建省的农产品绿色物流市场混乱,绿色监督机制不健全。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还未完善,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加工、包装、销售等都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税收优惠政策、安全监测、绿色物流规范等尚缺乏制度的保障,对农产品物流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没有明确的惩罚制度,这样造成绿色监督机制没有依据,致使很多企业在物流过程中投机取巧,不遵守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相关法律制度。

4 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出路

4.1 增强农产品绿色物流意识

不论是农民、企业、消费者,树立农产品绿色物流观念对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加大农产品绿色物流观念的宣传力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福建省政府要意识到农产品绿色物流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各地区的宣传栏上增加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知识,可采用真实照片和漫画结合的方式,吸引人们的眼球去了解相关知识;制定相关农产品绿色物流的优惠政策,鼓舞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和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二是发挥物流协会、物流企业的积极作用,对高校学生进行讲座、实地参观、实践操作等活动,更直接地注入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知识。农产品绿色物流意识增强,农民、企业、消费者才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中去,不断地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

4.2 提高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

所谓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包括在农产品物流的整条供应链上的硬件设施和农产品产后的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物流信息技术等。冷库是仓储保鲜的基础设施,经过近几年发展,福建省冷库数量不断增加。对于一些易腐、易变质的农产品,专门的冷藏运输工具、制冷拖车、冷藏车厢等数量有所增加。农产品绿色信息平台的搭建,让物流信息技术贯穿物流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农村地区。农产品基地、物流园区对于物流信息的接收、处理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很多个体户经营者物流信息化水平很低。如果能把物流技术推广到农村,扩大范围,对于建设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技术,推进农产品绿色物流是有很大帮助的。

4.3 加强流通加工环节,实现绿色流通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农户”、“农超对接”等流通模式,已在福建省广泛运用。例如永辉超市,就是“农超对接”的典型,与农产品基地达成合作,通过订单和预算采购,既保证了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又大大缩短了流通环节,减少农产品的损耗率,也能够做到合理运输,实现绿色流通,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和企业要合作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其竞争力,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加工水平,采用农产品速冻技术,脱水保鲜技术,真空压缩和杀菌灯技术,实现绿色加工,延长农产品的有效期限。在农产品生产基地附近建设农产品自动加工生产线,保证大量的农产品收获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加工。对于零散的个体户经营,政府要做好组织工作,帮助联系企业与农户。政府的大力支持,还包括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购买相关的加工设备,通过加工优化完善农产品品质,延长其使用期限,这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途径之一。在绿色环保的包装基础上,借助包装形象,文字说明,生动展示给消费者,使包装起到宣传农产品广告作用。水果、蔬菜、海鲜产品等,在加工过程中充分挖掘、提高它们的营养价值,研发出不同的用途,以提高利润空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4.4 组织合理有效的物流运输

截止2012年,福建省挂名的物流园区有33个:分布在福州、泉州、厦门、莆田、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但都不是专业性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对于农产品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集散中心还有待完善[6]。对于组织合理有效的物流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必须规划运输网点,连接产、销双边的物流活动。或者通过整合信息,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由第三方提供运输设备和安排车辆、时间进行农产品物流活动,可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对节能减排有积极作用。对于季节性的农产品,尤其是福建省的果蔬和海鲜产品,由于时令短,为保证其质量,需要及时的物流运输才能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先了解市场需要,再通过运输网点或者农产品集散中心,对这些季节性农产品优先运输,运用专业冷鲜运输工具,尽快送达目的地。大多数的农产品生产是分散型的,从农田到餐桌,是一条很长的物流运输过程。需要整合运输路线,选择最短路线运输,走绿色通道,并且回程装载,减少空载率。只有组织了合理有效的运输,才能简化流通过程,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物流运输,减轻农产品的损耗,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农产品绿色运输。

4.5 加强农产品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相对专业的人才必不可少。福建省一些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课程,但是专业性不强。一方面,高校应合理设置物流课程及相应培训方案,增加绿色物流、农产品、运用技术等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真正做到高校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政府组织成立专业性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使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仅学习理论知识,并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到相应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去参观、实践,接触真正的农产品绿色物流过程。实践时间可以安排在周末或寒暑假,并由相应的物流企业人员指导,而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讲座就让学生们理解操作的过程。学校开设的沙盘模拟教学毕竟只是模拟,只有动手实践,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这样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真正需要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人才,学生毕业后才能较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4.6 加强绿色监督

根据目前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实施的具体情况,颁布相关农产品绿色物流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统一农产品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监测、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等标准;政府通过制定奖惩制度和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农产品主体参与到农产品绿色物流中,有了政策制度的保障,绿色监督机制才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绿色监督的队伍可以由政府相关人员为主,物流协会成员、物流企业工作人员、农民合作社人员为辅等组成,分布在不同环节,参与到农产品物流的整个过程。切实监督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实施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机关汇报,反馈问题。

4.7 建立农产品废弃物循环物流系统

所谓农产品循环物流,就是将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包装、加工边角料、处理垃圾等废弃物通过回收站集中回收并进行加工或重复利用,使其重新具有使用价值。因为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品垃圾会比较多,可以模仿普通的废品回收,由个人承包回收工作,再统一集中到农产品废品回收站,集中加工处理;或者模仿可回收垃圾的做法,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处设置农产品废物环保垃圾箱,由回收站的人员来接收废品。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加工运输企业都愿意配合这么做,尤其是小型的农产品加工、运输公司,所以要主动和被动相结合,应该具有实践性。农产品所产生的废品大多是有机的,可以回收加工用来发电,这样农产品废弃物加工后的可利用性会大大提高。

5 总 结

福建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目前农产品物流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上福建省农产品种类丰富,陆地、海里都有生产,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情景乐观,发展趋势良好,如果能够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相信福建省的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会有很大的进步。在大部分地区能够实现绿色生产、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绿色流通加工、逆向物流的绿色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减少对农产品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才能使农产品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香. 广西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实现途径[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9):16-18.

[2] 饶淑雯. 福建省农产品供应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12):75-77.

[3] 侯秀英,等. 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4(1):39-43.

[4] 刘娜翠,等. 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分析与优化[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14,17(1):12-16.

[5] 吴兴南. 福建鲜活农产品物流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5):13-18.

[6] 谢梅芳. 浅析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6):19-21.

[7] 罗小凤. 福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与发展[J]. 三明学院学报,2013,30(5):35-39.

上一篇:新《旅游法》实施后对雅安市旅行社服务质量的... 下一篇: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的模式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