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9-07 11:50:01

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奶牛养殖业;发展出境;发展出路

摘要:阐述了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发展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四条措施:一要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二要保证和提高奶牛的质量,三要引导和扶持奶牛养殖户向养殖小区集中,四要加大政府工作力度。

中国分类号:F307.3 文献标志码:A

2006年4月23日,总理在视察重庆江北区光大奶牛科技园养殖基地时写下了“我有一个梦,让每一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留言。中国奶业发展距离总理的嘱托还有一段路程,中国奶牛养殖业是中国的朝阳产业,中国奶牛发展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 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奶牛存栏数呈高速增长的变化趋势,由1978年的48万头增长到2000年的456.1万头,再到2007年的1470万头,年平均增长率为10.71%,但2007年相对2006年的增长百分比为7.83%,增长趋势开始转缓。伴随着奶牛存栏数的增长,我国奶牛总产量也呈增加的趋势,已由1978年的86.3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919万吨,再到2007年的365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2.43%,2007年相对2006年的增长比为lO.51%。同样低于年平均增长率。78年以后的30年内,除1992年和1997年奶牛存栏数、牛奶总产量受养殖效益降低的影响而有减少外,其他年份均在增长。目前我国产奶量增长占全世界奶量增长一半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产奶国。

我国牛奶的来源主要是奶牛及改良种奶牛,其次是黄牛、牦牛和水牛。目前我国共有1470万头奶牛及改良种奶牛(截至到2007年底),包括黑白花奶牛(中国荷斯坦奶牛)及其改良牛、三河牛、新疆褐牛、草原红牛、西门塔尔高代改良牛。中国黑白花是引进国外各种类型的黑白花奶牛与本地的母牛进行杂交并经长期选育而成,其体貌特征主要为毛色是黑白色,其平均年产奶量应为4500---5000公斤,现已分布全国。三河牛、新疆褐牛、草原红牛、西门塔尔高代改良牛均属乳肉兼用品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等省,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这些品种的年产奶量为1500--3500公斤。

中国奶牛养殖主要分布在内蒙、华北、华东和新疆四大区域,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主要包括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北京、天津、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我国的奶牛养殖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全国共有67所高等农业大专院校、111个畜牧兽医科研院所,多数都设有畜牧兽医专业,其中一部分设有奶牛专业和研究所,以及奶制品加工专业。省、县、乡、村四级养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为发展奶畜业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同时进行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

二十世纪末,奶业被国家列为受调整和鼓励扶持发展的一个产业,因此,全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奶业列入了重点、优先扶持发展的一个农业项目,并从政策、财政等方面广开绿灯,包括政府给奶农补贴购买奶牛,允许从国外购买引进奶牛,对奶农实行不征税等政策,于是1999年以后,我国奶牛养殖业进入超常速发展期,奶牛价格一路走高,价格最高时一头刚出生的优质小母犊可以买到1万多元,年产量为4500公斤的三龄黑白花奶牛可买到3万多元的高价。随着2005年以后奶牛养殖业效益的降低,奶牛价格开始回归到合理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减少,养殖场、农户开始将部分低质低效的奶牛淘汰掉,致使我国奶牛淘汰率开始增长,已从不足10%增长到20%。宁夏、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2002年至2004年出生的后备奶牛开始投产,产奶量普遍在5500公斤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由于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面的优势,效益普遍较好。我国奶牛养殖业已从超常速增长向正常增长转变。

二 我国奶牛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1 奶牛整体遗传素质不高。单产水平低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1470万头奶牛中,真正属于纯种的荷斯坦奶牛仅占三分之一,其余多为与我国各地方奶牛杂交的低代次改良牛,有些奶牛甚至是黑白花奶牛与当地役用牛的杂交代。我国的优质高产奶牛大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国营奶牛场、大型乳制品企业的奶牛场和农村规模养殖场,而作为我国奶牛养殖主体的农户家庭饲养所占的良种比例则不足20%,造成我国平均每头奶牛年产奶量仅为3500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000公斤,不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000公斤以上)的二分之一。并且在我国,大多数奶牛场和个体散养户对建立奶牛谱系档案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造成奶牛档案不健全,血缘关系不清楚。用高价购进的具有相当使用价值的国外良种奶牛已产下多胎,但并未意识到更换的重要性,已造成牛群的近亲繁殖,使得奶牛的遗传素质提高并没有较大的改观。

2 成本高涨.效益下降

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奶牛业发展从2005年开始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饲草价格走高,奶价持续低迷,奶牛价值下降等问题,使得奶牛养殖业效益大大降低,在2007年一年中,饲草料生产成本已上涨10%--15%,而牛奶价格在同期只上涨了2.3%,料奶比价从过去的1:1.47下降到1:1.13,极大地影响了奶牛养殖业的利润空间。2007年奶牛养殖收益每头比2006年减少1500元。

3饲养管理粗放,饲料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2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比例仅为28.9%,5头以上的占76%,奶牛分布在千家万户,人牛混居,农户饲养管理粗放。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养殖户养殖奶牛时间短,对奶牛的生理和营养需求缺乏了解,饲养技术水平较低,很多养殖场特别是小型的及个体养殖户饲料结构不合理,青贮饲料使用不足,粗饲料结构简单,且原料质量不能保证。如北方地区,粗饲料以玉米秸秆为主,且加工粗糙,90%以上的农户用简单切碎的玉米秸秆、麦草或稻草等农作物作为粗饲料,其他粗饲料如苜蓿等优质牧草因成本高,农户几乎不用。奶牛日粮配合不平衡,粗精粮比例不当,奶牛得不到必要的营养需要,造成产奶量低。

4奶牛生产条件差。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随着养殖小区的建设和奶牛养殖规模化的发展,养殖环境在逐步改善,机械化挤奶比例在逐步提高,但仍有相当一大部分奶牛在分散的个体饲养条件下,人畜混居,奶牛养殖环境条件差,生产设备简陋,不符合奶牛生产的卫生条件,奶牛多为人工手挤奶,奶挤出后也无法将其立即处于低温状态下保存,牛奶易被污染变质,影响了牛奶的收购价格,从而降低了养殖效益。据统计,平均一头奶牛的年排泄物达11吨,每年我国因养殖奶牛而产生的饲料残渣、粪便等废物达18亿吨,需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用于其他用途,但在广大农村因季节等原因,这些废物不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还田,造成了农户生活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同时也为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埋下了隐患。

5奶牛“两病”防治净化艰难,常见病多发影响效益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力和扩散力很强的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奶牛业危害严重。近年来,奶牛“两病”在全球奶牛养殖中呈上升态势,已严重威胁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养殖户利益受损。我国奶牛“两病”的防治与净化也不容乐观,有些奶牛场,年年开展“两病”防治,但就是不能根除,离净化的要求甚远,甚至有一些奶牛场采取一些小动作来应付畜牧兽医防检疫部门的“两病”检疫,使奶牛的“两病”无法得到彻底清除和净化。除此之外,隐性炎、不育等奶牛常见病,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养殖户养殖效益受损,造成养殖户放弃患病低产奶牛,成为奶牛淘汰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6奶牛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力度不够

奶牛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很高,技术性很强,需要饲料生产、选种配种、人工授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鲜奶收购等不同专业的相互配合,组成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奶牛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于当前我国奶牛生产以农户养殖为主的情况更是如此,但当前的社会化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一些地方出现“买料难”、“配种难”、“买奶难”等情况,对奶牛疾病的及时治疗和提供奶牛保险等方面也存在缺陷,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千家万户分散的、小规模的养殖形式更是急需一种新型的综合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引进新品种,指导生产管理、卫生防疫、鲜奶销售等各种服务。农户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涉农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技术培训,但是一些担当技术推广和普及中重要角色的业务部门,由于工作滞后,使很多实用技术仍停留在实验阶段,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

7奶农面临的风险大.农户组织性弱

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把“稳定国营和集体奶牛场、大力发展个体养殖户”作为发展奶牛养殖的指导方针,农户养殖奶牛已成为我国奶牛养殖的主体,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个体散养仍是我国奶牛饲养方式的主流。

虽然近几年来有象伊利、蒙牛等乳品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帮助农户建立奶牛养殖小区,部分解决了奶牛品种差、原料奶的收集等问题。但整体来说,原料奶市场并没有形成原料奶供应关系和原料奶收购的价格机制,收奶和卖奶之间关系脆弱。即使是加入到“公司+基地+农户”这种组织中的养殖户的收益也不一定稳定,多数仍为交售原料奶的买卖关系。当奶源偏紧时,收奶方马上加价抢奶;市场稍平稳一些,奶源比较充足时,收奶方就会压价、拒收,在这个过程中,强者总是企业,吃亏的总是奶农,奶农面l临的市场风险较大。同时也因为我国奶牛养殖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奶农的组织性程度不高广大奶的话语权不多。

三 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策略

1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

(1)推广奶牛体系记录

奶牛体系记录是牛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牛群中的每一头泌乳牛每月定期测量日产量,并以每次按比例采集的奶样混合后通过牛奶成分测定仪器及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出牛奶中脂肪、蛋白质、体细胞数等数据,以提供在制定饲养管理措施、调整奶牛的日粮配方、牛群选育、公牛后裔测定、炎防治等方面所需的第一手资料,是使饲养管理科学化、提高奶牛管理水平、提高牛奶产量及品质的基础工作,是“以牛为本”管理理念的基本表现方式。

(2)加强疾病防治工作

健康的奶牛不仅直接降低了治疗成本,也提高了牛奶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加强奶牛的疾病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如防治炎要特别重视挤奶卫生,严格执行挤奶操作技术,减少炎的发生。

(3)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

根据奶牛生理变化和不同的生理阶段,合理供应日粮,要做到精饲料营养平衡、精粗饲料比例适当。应对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集的饲养技术进行推广,饲料配方根据干奶牛、新产牛等不同时期对能量、纤维、蛋白质等营养需求不同而做调整,个体农户饲养一般不具备配置饲料的设备和技术,无法依靠自身能力解决满足产奶牛实际需要的饲料的问题,应使用专业饲料厂生产的奶牛专用饲料。

(4)改进挤奶方式和条件

要规范挤奶的操作规程,合理规划挤奶时间间隔。随着机械化挤奶比例的提高,挤奶设备的卫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要定期对挤奶设备进行清洁、检测、消毒和更换,从而预防奶牛疾病的传播和保证牛奶的质量。

(5)为奶牛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满足优质奶牛的养殖环境要具有良好的牛舍卫生、牛体卫生和运动场条件,具备机械化挤奶设备,要注意保持牛舍场地的清洁卫生,及时清洗并定期消毒,尽量设置奶牛运动场,做到奶牛散栏饲养。寒冷和炎热均要浪费饲料和降低热量,牛舍设施一定要做到通风、保温和防暑,牛舍每一项设计应详尽考虑奶牛生产和生活习性,为奶牛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2提高奶牛质量

(1)慎重选牛

好的奶牛是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购买奶牛一定要慎重。在购买前需要向有关专家或懂行的人进行咨询,最好到专业奶牛种牛场选购优质高产奶牛。购买时要注意奶牛的年龄,查阅奶牛档案。我国已实行良种登记制度,正规奶牛场对每头奶牛都有详细的记录,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就容易了解种牛的品质。还应主动要求检疫部门检疫。

(2)加强优质种牛的育种推广

选种配种是净化牛群、提高产奶量的关键所在,在大力推广奶牛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同时,应实行选种配种和良种奶牛的谱系建设,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优秀种公牛,采用胚胎移植等技术,扩大和加速优势优质种母牛在牛群改良中的作用。

现在我国在奶牛良种繁育体系中冷配为主,优质冻精是关键,要进行详细的冻精冷配登记和奶牛个体档案建立。加强冻精配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要对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实行统一考核,统一管理,统一供精,强化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工授精人员的业务水平,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杜绝劣质冻精的使用。

(3)因地制宜选择奶牛

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奶牛对其有不同的适应性,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引用种牛。荷斯坦奶牛产量高,适用于很多地区,但荷斯坦奶牛相对耐寒而不耐热,在高温环境下,会食量下降,产奶量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其生产力,并不适用于南方饲养,南方应引进耐热性能好的乳用奶牛或娟姗牛,环境和饲养条件差的地区可饲养西门塔尔等优良乳肉兼用牛,可在发展奶牛生产的同时促进肉牛业的发展,提高公犊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提高奶牛的综合经济效益。

3引导奶牛养殖户向养殖小区集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热的兴起,农民个体奶牛饲养业迅速发展起来,大力发展农村奶牛养殖减轻了我国发展奶牛业所需大量投资对国家财政的巨大压力,使农民和社会闲散资金有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出路,可增加农民收入,

起到促进农村稳定,繁荣农村经济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户的奶牛生产多在自家庭院中进行,生产者没有奶牛生产的专业知识,多采用人工挤奶,随意饲喂,无任何防疫措施,这种饲养方式的结果,首先是对农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农村人口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其次是使所生产的牛奶质量得不到保障,降低了牛奶的经济价值,同时也不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与使用,牛的传染病容易发生蔓延。但由于我国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能借鉴国外家庭牧场的生产模式与经验,建立规范的奶牛养殖小区则成为发展我国农村奶牛养殖业的可行措施。

奶牛养殖小区是以一个或几个自然村为单位,在居住地外独立建立的独立养殖场,但小区内仍以养牛户为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防疫与疾病治疗、配种、饲料加工、机械挤奶、饲养管理技术等可由小区的配套设施统一进行或对其进行指导。小区由奶农投资兴建,由奶农选举出的小区管委会进行统一管理。各级政府在土地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应统一规划设计养殖小区,加强小区的基础设施和挤奶厅、粪污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养殖小区的管理水平。发展奶牛养殖小区有助推近奶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有助于农户实现挤奶机械化,将牛赶到小区去养既改善了奶牛的生产环境,也改善了农户居住环境。

4加大政府工作力度

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和不违反国家土地法律法规的原则下,政府应优先安排规模奶牛场、养殖小区、机械化挤奶站的建设用地,并对养牛大户划拨一定数量的饲料用地,各地县级部门对养殖小区的建设应提供适当的便利条件。

在目前乳制品企业垄断奶价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应当从现在牛奶的成本价人手,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使牛奶收购价达到成本价,保护农户的利益。并积极引导乳品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建立和谐共生关系。

对于2005年开始实施的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政府应加大补贴支持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并增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使补贴金发放到位。

各级政府要制定奶牛保障办法,采用农户出一部分、政府补一部分、企业帮一部分的办法,建立奶业发展基金,让所有奶牛加入财产保险,帮助农户抵御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

政府应大力支持饮奶营养知识的宣传工作,应动员新闻、教育、文化等部门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普及饮用牛奶可以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和钙等作用,应继续对学生饮用奶实行价格的优惠政策。扩大国家学生奶计划实施规模。

政府应引导、充分发挥经济组织上联政府、企业,下达养殖户的协调作用,传播信息,处理产销矛盾,保护农户利益的服务功能。近年来,有的地方在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由畜牧部门牵头,工商、民政等部门通力协作,帮助养殖户建立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代表农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的监管、支持帮助工作仍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玉满.破解我国奶业发展面临的风险、问题及制约因素[J].今日畜牧兽医,2006,(02)

[2] 马保臣,等.我国奶业发展的理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07)

[3] 王伟忠.等.奶牛饲养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7,(09)

[4] 张秀芳.陈凤丽.如何饲养好奶牛[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7,(09)

[5] 蔺泉田.对奶牛养殖业发展前景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6,(01)

[6] 陈新.牛奶生产稳中有降奶牛养殖业面临困难[J].中国乳业。2007。(05)

上一篇:统筹城乡一体化中的博弈问题 下一篇:POP广告的创意与设计要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