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任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7 11:01:11

国防生任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按照“政治合格、成绩优良、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志愿献身国防事业”的培养要求,国防生在校期间必须修完本专业的全部课程,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历学位。但是从毕业的国防生综合素质来看,部分国防生素质还达不到预期培养效果,究其原因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国防生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1国防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国防生的招生来源来看,国防生的基础文化普遍比较高,招生分数都是在国家重点大学分数以上。在智商上一般都是高于普通高校学生的。但是,经过地方四年高等教育后,培养出来的部分国防生达不到当初的教育效果。主要体现在学术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上,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部分国防生很难适应第一任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1部分国防生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部分国防生入校动机不纯,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想:有的是抱着对军队的好奇心,有的是想体验军旅生活,有的是把部队作为工作的跳板,这些少部分国防生没有树立为军队建设作贡献的人生价值观。入校后,部分国防生认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已经确定,不用考虑找工作的问题,在学习、生活、工作上出现了自我要求不严、纪律意识淡薄等现象。同时他们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自己在校已经是未来的干部,降低了培养标准。同时,在管理上也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对国防生要求放松的现象。部分国防生没有真正理解、领会军人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没有体会到军人价值的重要意识。

1.2国防生缺少部队实践经验

国防生直接来自社会,对部队根本不是很了解。他们对部队的人才需求不是很清楚,对院校开设的一些课程根本不理解。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学习环境与地方院校进行比较,不能够体会国防生与地方生的重要区别。平时考试只满足于分数及格,不去更深更远地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思想上就存在着“混”的思想,没有认真的去考虑:军队需要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他们有的把时间花费在娱乐、交友、恋爱、上网等事情上,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国防生与地方生在校学习内容有所不同,国防生担负着专业学习和军政训练双重学习任务。虽然国防生进行了一定的军政训练,但是训练的强度与质量与部队的需要还有差距。部分学员的管理经验比较缺乏,主要原因是缺乏实践经验。

1.3国防生考评淘汰制度不完善

在国防生教育实施初期,已经实施淘汰制度,但是实施的力度不大,受到客观与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执行起来有很大的困难。首先,在国防生现行体制中,对国防生的制约不是很强。从招生到分配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使淘汰制度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其次,在淘汰制实施过程中,外界干扰较多。国防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社会环境与背景比较复杂,在实施淘汰制度时,难免有说情之事。出现了一些有原则不坚持,有章不循的不良现象。以往的国防生淘汰比例偏低,主要是由于淘汰制度不够完善,使国防生的淘汰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不重视学习的国防生产生不了警示作用。

2国防生教育改革的对策

2.1切实激发国防生献身国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国防生是部队人才的重要来源,全面提升国防生素质,必须把政治素质放在突出位置。献身国防、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是培养国防生政治素质的重要课题。目前,各签约高校都在这方面不断探索,努力寻找扎实有效的方式方法,但部分国防生到达部队之后,违约或者提前要求转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激发国防生献身国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2国防生到基层部队实践锻炼效果显著

一是融入基层连队生活。建立国防生下连当兵制度,利用大二暑假组织国防生赴基层连队当兵锻炼,一方面强化他们基本的军事技能体能素质,磨炼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另一方面让他们切实了解基层部队训练、教育、战备等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况,学会与干部、战士沟通交流的方法技巧,真正补上“当兵”这一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国防生对部队的感情。二是熟悉基层连队工作。建立国防生班排长制度,利用大三暑假组织国防生赴基层部队担任班排长职务,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提升军政素质,学习组训方法,体会带兵之道,掌握开展基层连队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为第一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国防生干部到达部队基层之后,普遍反映与士兵、士官、领导沟通能力差,使其在工作开展中遇到了许多阻力。

2.3建立健全国防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制度

(1)建立健全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量化考评制度。从源头解决问题,从深处做好教育,从平时做好动员,使国防生切实认识到军政训练的重要性,自觉训练、热心训练,促进军政训练的正规化和长效化。

(2)建立健全国防生暑期部队实践考核制度。随着国防生深入部队实习制度的不断健全,如何保证暑期实习效果是一个重要命题。在部队实习过程中,各高校选培办应该实行全程跟踪、全方位考评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正视自身能力与部队需求的差距,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指明方向。

(3)建立健全国防生培养全程淘汰制度。随着部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也是军地联合培养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选培办必须肩负起责任,完善全过程淘汰激励机制,对于不适合在部队发展的学生要及时淘汰,并做好相应后续工作,确保为部队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学林.国防生培养问题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151-225.

上一篇:就业与职业导向下的法学本科教育改革 下一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