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市场分析

时间:2022-09-07 10:45:58

三聚氰胺市场分析

摘要:介绍了三聚氰胺国际以及国内整体市场分布,生产厂家分布以及产能分布状况;根据国家政策和行业动态介绍了并分析了影响三聚氰胺行业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三聚氰胺行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聚氰胺;市场;装置分布;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O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77—02

一、前言

三聚氰胺是尿素下游产品,俗称蜜胺,是一种以尿素为原料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可作为制造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5)等产品的原料。广泛用于木材加工、塑料、涂料、减水剂、造纸、粘合剂、纺织、皮革、电气、医药、阻燃剂等行业。随着三聚氰胺下游产品的大力开发,三聚氰胺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会逐步得到好转。本文对目前三聚氰胺市场情况作了综述,同时对三聚氰胺的行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做了分析[1]。

二、三聚氰胺行业分析

(一)国际三聚氰胺市场及市场需求增长分析

早在2005年时候,全球已有130余家三聚氰胺生产企业,总生产量143万吨/年。其中欧洲地区产量6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7.2%;美洲地区产量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6%,亚洲地区产量6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2%。近年,全球产能每年增长10%左右。2011年,国际产能增长至150万吨/年[2]。

三聚氰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1、生活品质的普遍提高;2、环保标准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3、新的应用领域的开拓。三聚氰胺纤维很像蚕丝,用它制作的各种布料阻燃效果明显。

美国、西欧的三聚氰胺主要出口东南亚。由于东南亚地区对层压板和模塑料的强劲需求,此外,该地区对木板粘合剂和表面涂料的需求增长也较快。2005—2011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板材出口带来了美国、西欧对三聚氰胺需求增长,但最终产品流向东南亚。发达国家美国市场对三聚氰胺的需求平均增长率为2.9%。美国建筑和汽车对三聚氰胺需求终止的风险小;西欧对三聚氰胺的需求年平均增长率为2%—3%,主要应用领域是层压板;由于日本缺乏原始木材资源,其对三聚氰胺需求增长的应用领域是木材黏结剂[3]。

亚洲(除日本外)三聚氰胺主要用于三聚氰胺改性的脲醛树脂胶制造的胶合板。低压层压板的消费量近几年有了明显的增长,欧式家具倍受欢迎。此外,三聚氰胺其它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开发,蜜胺模塑料的用量也有较大的增长。

2005—2011年间,世界三聚氰胺的需求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2010年需求量达到150—160万吨左右。预计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220万吨左右[4]。

(二)近年国内三聚氰胺产能及分布、需求增长情况

我国三聚氰胺产能增长过快,下游需求增速有下降趋势,2010年国内表观消费增速24%、2011年预计在5—10%之间,出口量达15万吨。三聚氰胺建设集中且速度过快,供大于求矛盾突出,依靠出口和开工率调节维持供需平衡,产能趋势将是大产能取代小产能、如山东海化没有竞争优势的6万吨已于近年停产。中国的迅速增长给国际带来竞争压力,欧洲对我国提出了反倾销惩罚性关税。2011年5月13日,欧盟公告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三聚氰胺征收反倾销税,征税形式为每吨固定征收415欧元,对该案国内三家合作企业实行每吨1153欧元(合10492元人民币)的最低限价,限价以下不加收反倾销税。

我国三聚氰胺企业约40家,3万吨以上企业14家,产能占全国总量76%。77%产能、75%的企业有尿素自供能力。2008年以后,我国逐步形成四川、河南、山东、山西、新疆等五个三聚氰胺基地,产能集中其中尤以四川、山东、河南为胜。产能集中度见下表:随着大装置产能扩建,小产能逐步淘汰出局,竞争结果将是单一企业的产能将不低于5万吨。

(三)国内需求及市场情况

根据国际三聚氰胺产业联合会的统计,国内消费主要是南方板材及制胶加工,我国板材行业对三聚氰胺的消耗占总产量的61%。2010年国内三聚氰胺的消费量在50万吨左右,表观消费年增长率为21%,2011年上半年国内产量32万吨,供应量与去年相当。

较大的市场是广东、广西、苏南地区。苏南市场用户多为个体私营企业,需求量虽大,但竞争很激烈。华北市场小生产厂家众多,价格混乱,竞争无序。东北、浙闽、西北、湘赣等地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也比较稳定,西部地区随着大开发的进行,今后的用量也将不断的增加,重点在建筑、油漆业、涂料等方面,但由于该地区整体经济水平较差,需求不旺。

尿素出厂价与本地三聚氰胺价格进行对比,两产品走势极为相似,三聚氰胺市场仍是以尿素成本为导向,上半年与尿素相比稍偏上,说明三聚氰胺的旺季在上半年[5]。

(四)近年三聚氰胺行业动态

国内建筑及装饰材料行业发展助推三聚氰胺需求快速增长。

1、国内新的工艺技术发展较快

我国三聚氰胺技术世界一流,行业在全球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现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技术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以5万吨/年生产能力为例,采用我国技术投资仅为国外技术的15%左右。四川美青和玉象新增装置的单套产能均为5万吨/年,均采用清华大学开发的第三代技术。

2、国际投资降温,产能向油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三聚氰胺行业投资规模较大,受原油及天然气价格上涨以及环保治理费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成本逐年上升。由于产能扩张,企业间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却逐年下滑,行业利润空间下降。国际三聚氰胺行业投资热情降温,美国、日本装置退出、部分厂家将三聚氰胺生产中心转向中东以及东南亚一些油气资源丰富而且市场消费集中的地区。除奥地利三聚氰胺国际公司在阿联酋建设8万t/a三聚氰胺装置外,中东地区的卡塔尔国家化肥公司计划建设大型的尿素装置配套建设三聚氰胺生产装置,其规模将在10万t/a以上。国外新建三聚氰胺装置都在向超大规模化且与大型尿素配套方向发展。

3、我国三聚氰胺短期产能增长过快,2008年以来行业洗牌加速

尽管我国三聚氰胺的产需矛盾已经非常严峻,投资三聚氰胺的热度依然很高。在统计的2011年我国的三聚氰胺预计新投产装置40万吨、未来2—3还有40—50万吨投建。从规划和发展势头看:四川玉象、山东鲁西都在向单企业40万吨能力迈进,单体企业的规模竞争优势逐步形成。

近两年小产能装置压力增加、产量不足,靠外购尿素的企业开工率下降明显,有的长期停车退出。

4、国家出台政策引导行业升级走向

国家将出台政策,坚决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聚氰胺项目,鼓励大型三聚氰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工艺技术水平。2008年12月份,工信部草拟了《三聚氰胺生产许可条件》(征求意见稿),新增的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必须依托现有生产尿素、纯碱、碳铵等化工产品的企业建设,并与上述产品关联生产。新增的三聚氰胺生产装置单套能力不得低于1.5吨/年。

三、三聚氰胺发展趋势

大吃小、利润率下降、需求量仍呈增长趋势,增速放缓、新项目进入、产能调整、市场问题会使投资降温等将成为三聚氰胺今后发展的趋势。

(一)2011—2013年间,国内尿素行业竞争利于培养国内三聚氰胺的国际竞争实力,但是大量装置迅速投建,行业竞争迫使没有原料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产品品质优势的企业将在近2—3年内退出竞争舞台,山东海化6万吨退出就是先例。

(二)三聚氰胺的低价格将会拉动下游需求增长,出口量的增加。下游产品链应用更加广泛。

(三)三聚氰胺消费与房产消费关联性强,专家对房产需求拐点预测:预计中国人口增速将在2015年后进入下降通道,202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5亿,在2015—2020年期间中国房地产供需结构出现拐点,走向下降。因此在房产拉动需求支撑下未来10年,三聚氰胺的需求仍呈增长趋势。

四、结语

随着三聚氰胺规模化突击进入,行业暴利时代不再。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生活质量、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三聚氰胺消费在国内将会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世界经济在慢慢的复苏,国际、国内的三聚氰胺市场需求重新保持增长趋势,需求量日益增大,未来房产仍是国民消费的重头戏,并且随着对三聚氰胺下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大,多种应用广泛,性能优良的三聚氰胺衍生产品逐渐被开发并工业化生产,这些也将三聚氰胺市场保持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会让三聚氰胺消费每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幅度。

参考文献:

[1]ChemicaI OnIine DigitaI MarketpIace for ChemicaI Process Industry2.htm:DSM technoIogy makes smaII meIamine units competitive,14,Nov. 2000.

[2]黄洋俊.三聚氰胺产需现状与发展[J].辽宁化工,200l,(6):311—315.

[3]刘政,刘军,曾世琼.三聚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川化,2005,(3):1—4.

[4]中国化工信息网.中外三聚氰胺企业展开新一轮博弈[EB/OL].2008—2—15.

[5]中国化工信息网.我国三聚氰胺行业:规模由小变大技术不断进[EBOL].2007—9—20.

上一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图书馆 下一篇:对服务礼仪课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