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独立书店

时间:2022-09-07 10:36:36

带你走进独立书店

在舒缓的音乐和浓郁的墨香中,流连在一排排书架间,与一本钟意的书不期而遇,抑或是在几本爱不释手的书之间犹豫不决,干脆就在书店里舒服的咖啡厅找个座位,点一杯咖啡或是香茗,坐下来细细翻看。说不定还能碰上一场文学沙龙,遇见那些文字背后的文化名人。

这种在实体书店选书、看书、买书的读者体验是电子书或网购图书无法替代的。在中国,也有很多能给人带来这种阅读体验的独立书店,它们在网络和电子书的冲击下,探索着各自的生存方式。

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三味书屋是北京第一家民营书店,它的店面在长安街上显得那么小,但是却很有力量。一进门,一整面墙上贴的都是老读者写的寄语和祝福,在其中还有《今日中国》杂志的名誉总编辑爱泼斯坦先生的墨迹;另一侧是曾经在这里做过讲座名单。这里不卖流行文学,不卖畅销书。店主李先生说:“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是我们挑选过的。我们选书的标准是要引起读者的思考。另外,书品如人品,我们也要根据作者选择书目。我们有固定的老读者,也有慕名而来的年轻读者。”

店里特别安静,跟窗外的车水马龙截然不同,像是另一个世界,连音乐都是轻轻的,像是怕打扰到沉浸在书里的读者。谈到书店的未来,李先生说:“纸质书、纸媒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这些是电子书、互联网永远取代不了的。其实,独立书店的店主还是希望单纯地只卖书,但是现在市场压力大,房租越来越高。因为这个房子是我们自己的,所以我们还能一直坚持只做纯粹的书店。我们这里的书一律全价卖,没有折扣,也没有会员。”

的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当当网和卓越网为代表的网络书店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与实体书店分庭抗礼。网络书店以其便利的购买方式和低廉的价格对实体书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网购、电子书、微阅读兴起的同时,各地房租也不断上涨,实体书店显现出衰微势头。

2011年10月末,拥有16年发展历史、国内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房因资金链问题关门歇业。第三极书局、季风书店、风入松等独立书店也陆续倒闭。2015年网上书店零售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率为33.21%。京东、天猫、当当三家网店在网购图书市场“三足鼎立。

不过,那些生存下来的有特色的独立书店也逐渐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北京的万圣书园、三味书屋,上海的钟书阁,南京的先锋书店,贵州的西西弗书店,杭州的晓风书屋等等都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名片。2014年11月,总理在浙江杭州京杭大运河考察时走进了晓风书屋,他说:“虽然实体书店受到了网络冲击,但是纸质书是文化的象征,永远会有市场。”

书局与古迹合璧

北京最有“京味儿”的独立书店非正阳书局莫属。正阳书局主营北京历史史料、京味儿文化、民俗和艺术类的图书。只要与北京相关的,从《密云县志》、《全聚德史话》这样的旧书到《消失的胡同》这样的新书,这里应有尽有。所有这些都是80后掌柜的崔勇亲手淘来的。书架的角落里还摆着“北京兔爷”和北京茶壶。北京历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是这里的常客,老读者还可以在这里借阅,他们都与店主崔勇成了好朋友。

2009年4月,崔勇不顾家人的反对在廊房二条76号开办了正阳书局。2013年底,西城区文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书局找到了崔勇,提出将西四南大街43号的元万松老人塔院的房间免费给书局做场地。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古建,又让文物再焕生机,和专注于北京历史文献的正阳书局相得益彰。元万松老人塔院目前被西城区打造成了一个非营利性的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正阳书局参与运营这个空间。崔勇说:“我做书局是出于个人爱好。现在做实体书店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们很幸运,得到了西城区政府提供的这个免费的空间,减少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2015年,加拿大、法国等国的独立书店都出现了回暖迹象,这要归功于当地政府的支持措施和当地人民对实体书店的“死守”。实际上,同法国、加拿大等国一样,中国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也引起了国家的注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书店的政策和建议。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3年启动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决定从2014年起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12个试点城市开展实体书店扶持,56家实体书店共计获得9000万元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5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等16个省市。2016年1月7日,“2015年图书市场分析报告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根据该报告,2015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12.8%。实体书店零售市场继2014年实现3.26%增长之后,2015年继续保持增长。

单向空间的多向思维

除了专注特色、坚守传统的独立书店,越来越多的书店开始了多元化的创新发展。

连锁独立书店单项空间原名单向街书店,创办于2006年,书店的名字“单向街”取自德国著名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单向街》。创始人许知远本人就是著名的作家、媒体人,他创办书店的初衷就是想给自己和朋友一个安安静静看书的地方。单向街书店最初位于北京西北的圆明园附近,附近清华、北大的学生是这里的常客。2009年,因为房租涨价,单向街搬到了商业街区蓝色港湾。2012年,单向街再度因为资金问题搬至朝阳大悦城,并在爱琴海购物中心设立分店。一度颠沛流离之后,单向街书店改名为单向空间,扩展了融资方式,拓宽了销售渠道,创新了产品形式。在2014年1月10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独立书店高峰论坛”上,单向空间的运营总监武延平先生将单向街的逆袭归功于书店的“多向思维”。

单向空间爱琴海店位于爱琴海购物中心3层。作为一家书店,单向空间在这个商场中并不显得格格不入。书店色调是白色和实木色,简洁明亮。书架是嵌入墙体内的,书店内的桌子上也摆放着书籍。书店内还有供大家读书的桌位。收银台旁边的柜子里摆放着笔记本、毛笔、明信片、日历等单向空间系列产品。书店最里面是咖啡厅,咖啡香中沙发座上的人们读得正入神。周末这里会经常举办文化沙龙,吸引很多慕名而来的读者。

采访中,我们遇到了正在店里认真挑选书籍的小成,她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说起单向街书店就像在聊自己的老朋友:“这家店在圆明园的时候离我们学校非常近,那时候我们就去过。那时书店有一个小院子,会放露天电影,会请一些嘉宾做沙龙跟大家聊聊天,特别田园式的状态。而且所有活动都是免费的。当时那些嘉宾都特别好,大老远地来到圆明园就为了和大家聊聊。书店也没有说一定要大家买咖啡或者买书。后来,书店每一次搬迁都会有人写一些怀念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搬到商场里之后,这里的生意好了很多。很多路过的人都被吸引进来逛一逛,顺便就买几本。现在大家并没有抛弃实体书店,而且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回归到实体书店了。”

单向空间在书店门前设立了一个“发呆区”,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区域,大家可以免费在里面看书、学习或者休息。在一个角落里,我们遇到了正在做考博习题的小王。他说:“这里离我住的地方很近,环境不错而且还免费,所以我经常到这里来学习、看书,有时候也会去书店里买书。但是这里的书多是文史哲方面的,像我们专业的一些理工科书籍是买不到的。”

书店还开发了单读、微在两个应用软件,每天推送文章、读书音频、视频和资讯。在单读上,可以听到创始人许知远先生朗读一些书籍的节选片段。在与新媒体的交锋中,单向空间没有排斥这些多媒体的形式,而是采取了融合的态度,将书店做得更加贴近读者。单向空间的读者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阅读到书店推荐的有质量的文字。

现在越来越多的独立书店采取了单向空间的发展方式,依托书店的平台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与互联网、新媒体融合。书店里不仅可以读书,还可以休息、会友、参加文化沙龙,独立书店逐渐变成一种陪伴,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上一篇: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 下一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品社《节日万花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