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定位、风险及顺利推进路径探析

时间:2022-09-07 10:24:06

“一带一路”定位、风险及顺利推进路径探析

摘 要:自国家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构想和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就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焦点。“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打破区域壁垒,共建共荣的合作发展新模式,是一种互惠互荣的世界情怀。

关键词:合作理念;战略视角;零和博弈;地缘政治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01

一、“一带一路”基本内涵及提出背景

1.“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值得注意的是,从属性上看,“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其本质上是以发展中国家――中国领先发起,旨在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合作理念和倡议。这种理念和倡议依托于既有的多边的区域合作平台,引以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且借用古代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的巨大向心力,主动友好地同周边地缘国家发展以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为主的新兴外交理念。

2.“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

2013年9月,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构想。2013年10月,在访问东盟期间又首次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策划,由此,“一带一路”在成为中国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一个发展策略的同时,也逐渐进入专家学者的研究视野。那么“一带一路”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呢?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从国家内部环境来讲,主要是为了解决海强陆弱、东快西慢的发展格局。改革开放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跻身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然而,改革开放这一进程却从侧面拉伸了贫富差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成为中国经济实况的前沿窗口,而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还停留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地区经济状况和地理范畴中的三个地势阶梯的海拔高度正好呈现出一种整体的反比例现象。这种经济发展的阶梯分层是当今某些城市问题与乡村问题的原因所在。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的高度一致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一些经济落后的中西部乡镇尤其是广大农村逐渐成为“空城计”的现代版。村落里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者,留守儿童、青少年犯罪、老年人养老、农村耕地闲置等问题逐渐成为令人烦扰的一大社会困境。相应地,因为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年轻人就想方设法在大城市工作、定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困境的一个“帮凶”。譬如房价居高不下、城市治安难度加大、城市人口过于膨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供求不一、农民工子女择校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生问题凸现。这种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为共同富裕和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造成了阻碍。

其次,铲除新疆“”亦是“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标杆,地区文明程度也明显提升。而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滋生的温床,这严重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给众多百姓带来了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巨大威胁。利用“一带一路”可以激活西部地区,通过政策的合理倾斜,促进其经济文化的强劲发展,最终铲除“”滋生的土壤。

最后,“一带一路”对外来讲则主要是为了充分整合沿线国家的资源,以促进共同发展。随着多极化格局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及亚欧国家逐渐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各方需不断催生内发动力、合作潜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利益凝聚力和共生力的国家需要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二、“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和风险

1.“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

定位是明确自身身份和角色的自我认知,只有拥有良好的定位,才能在实际行动中不脱离身份和使命的轨道。“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长期的发展战略,其基本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该是怎样的呢?

“超越狭隘的‘局域思维’,确立‘举国战略’的视角;超越简单的‘点线’思维,确立‘地区战略’的视角;超越单纯的经济、文化维度,确立‘长期综合战略’的视角。” 尽管“一带一路”主要空间地带存在于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但“一带一路”要突破狭隘的局域思维,调动全国力量来为“一带一路”建设凝聚力量。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流动的相互连接的利益链接。

再者,尽管“一带一路”从字面上看是点与线的汇合,然而,“一带一路”却涉及周边地区和国家具有强大辐射功能的合作发展圈。因此,不能局限于点线思维,而要确立地区范围的战略视角。

另外,尽管“一带一路”是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但基于多边的双向的经济文化交流,其早已突破这简单的领域,只有树立长期综合战略,才能使多重因素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真正推动“一带一路”的健康发展。

2.“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着很多风险和挑战,这些风险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带一路”地区涉及大国地缘政治的敏感地带,容易引起冲突。单是美国方面,美国推行“新丝绸之路”及“北南走廊”计划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可能受到冲击。此外,中国为推进“一带一路”所建设的“丝路基金”和“亚投行”也衬托出美国计划的无力和不足。尽管中美一直保持着政治经济上的联系,但美国一直以“零和博弈”的心态去处理与中国的关系,美国可能会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阻挠。

(2)“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政局动荡,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处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深度转型期,难免出现局势动荡,而这会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3)“一带一路”的沿线地区和国家因为处地缘政治破碎带,有着复杂多变的历史问题,民族矛盾也时隐时现,这些都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4)“一带一路”建设突破一国范围,把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新兴的国家合作模式。中国集中力量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但有些沿线国家几十年来其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静止阶段,而我国的投资有可能出现投资损失风险、债务国违约风险及投资项目泡沫化

风险。

三、如何建好建实“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推进利益共同体来整合各国资源,取长补短,以协和效应来获得“一加一大于二”叠加效应的共赢战略。

“一带一路”在推进过程中面临很多疑虑、误读,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声音,采取针对性策略,利用媒体的传播效应,以战略性思维对”一带一路”进行广泛诠释。在做好“一带一路”宣传工作的同时,要充分调动海外华侨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地方形象的海外扬声器和打造者。加快地方进入国际化视野,破除海外对“一带一路”的误解,真实报道中国,重构维护中国正面形象并满足侨民新闻资讯需求的新闻格局,表达海外华人利益诉求,加速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对“一带一路”的合作问题,应该站在长远利益的角度分析,不能拘泥于当下的矛盾和问题。“一带一路”强调国家间的合作,因此,为了取得“一带一路”建设的凝聚力,针对周边国家要避免倡议战略化和地缘政治化,立足于国家间的合作,取得政治信任。“一带一路”强调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沟通,这“五位一体”是一个互融互通的整体,在贯彻这一政策过程中要把握好核心:其中,政策沟通是软性前提,道路沟通是硬件基础,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是关键,民心沟通是灵魂和核心,民心沟通可以为其他四项打下良好基础。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研究“一带一路”时,要用科学系统的方法,避免研究的碎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系统地考量各种因素,完整系统地制订“一带一路”建设方案。

“一带一路”建设有一个政策倾向就是平衡国内经济发展格局。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各种平衡,力求通过“一带一路”推进国内经济平衡。投资环境和社会基础对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机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国内存在海强陆弱现象,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可能处于弱势地位,这就需要中央政策给予支持,以达到海陆共进的良好局面。

寻找合适的时机以开放的姿态融入TPP,给TPP适当地做“减法”。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出口大国和外汇储备大国,经济贸易自由化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不二选择。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主要市场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欧盟和日本。从发展前景来看,TPP将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可能成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国要跟踪研究TPP议程,根据国际局势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权衡各种关系,以恰当合适的方式适时加入TPP,给TPP做“减法”,对TPP中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进行商议修改,推动世界的公平和正义。

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姿态去建设,并根据成员国的不同国情对“一带一路”进行调整,提升“一带一路”的包容性和共生性。

应建设好“一带一路”民心工程。“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升级版,是历史文化遗产对当今社会的馈赠。推进“一带一路”要通过民心相通达成可以互通的文化共识。譬如,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万里茶路”的历史文化传统正成为中国、蒙古、俄罗斯国重振“草原丝路”的文化共识。

参考文献:

[1]王卫星.“一带一路”前瞻――全球视野下“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 (9):4-8.

[2]胡麦秀.美国主导TPP的战略动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情报杂志,2012,(9):81-86.

[3]王志民.“一带一路”战略的地缘经济政治分析[J].唯实,2015, (4):19-22.

[4]吴建南,杨若愚,郑长旭.中国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态势对比分析[J].情报杂志,2015,(11):79-83.

[5]唐朱昌.“一带一路”的定位、风险与合作[J].社会观察,2015,(6).

上一篇: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建设及引导机制... 下一篇:浅谈网络语言传播的弊端及规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