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7 09:16:41

当前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当前基础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对立与冲突、疏远与冷漠、实用与功利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教师加强自身人格魅力、身体力行、关爱和尊重学生、廉洁从教等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师生关系 问题 对策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existing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present basic education

YANG Rui-Xun

(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Xichang institute , Xichang, Sichuan 615000,China )

Abstract: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ets against with the conflict, drifts apart with such questions as cold and detached, practical and utility, etc. in the basic education at present. So need the pointed reform of adopting to educate and appraise the system urgently, teacher strengthen one's own personality glamour, is it care about and respect student to set an example by personally taking part, hones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rom way of teaching etc., create the good environment for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overall promotion and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 words:Basic educati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总是以师生关系为基本前提,并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基础教育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一些积极、健康的特点。如师生之间交往和关系更趋民主、平等、合作等等;同时,不利于增进和改善师生关系的因素也在增多,从而使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已经客观存在一些与健康师生关系背道而驰的问题。这些问题已不是暂时和少数现象,它使美好而纯洁的师生关系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校园文化。对此问题需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以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 当前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师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中,师生关系对立与冲突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师生关系对立与冲突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两大类:

一类为公开的对立与冲突。表现为师生因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严重分歧和矛盾激化,采用直接的语言和行为上的对抗和攻击等。例如,师生之间发生激烈的争论、争吵。另一类为隐性的对立与冲突。表现为师生双方对待分歧和矛盾,采用间接的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对抗,表面上没有公开的行为冲突。例如,教师,故意疏远与冷落与之冲突的学生或借机惩罚学生等。

以上两者是紧密联系的。隐性的对立与冲突是公开的对立与冲突的根源,而公开的对立与冲突也可能是隐性对立与冲突的最后表现或不断加剧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与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基于此,师生之间一般意义上的对立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师生双方持续处于比较激烈、紧张的对立与冲突时,就会严重破坏师生关系、伤害相互的感情、干扰正常的教育活动,并有可能引起法律纠纷,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结合当前中小学校中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教师随意打骂惩罚学生、学生故意与教师对抗等现象,尽管不普遍,但是时有发生。在一些城市周边和农村学校情况还比较严重,甚至成了“正常现象”。面对日益增多和严重的师生间对立与冲突,需要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

其一,师生之间成熟性差异容易引起矛盾。

教师和学生在文化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存在实际差异。教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思维方式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往往和学生不一样。在对待教学任务上,教师总是通过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施加影响,希望学生通过自己努力练习从而掌握知识、技能,内化思想道德观点完善身心素质。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那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把整天玩耍,随心所欲看作自己最大乐趣,而把学习看作是教师强加给的一种额外负担;教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善意批评和处分,容易被学生视为故意刁难;学生的不成熟还容易使他们违反纪律,违背自己的决心和许下的诺言,甚至还会对教师有失礼行为……所有这些都容易使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和矛盾。

其二,某些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

当前,部份教师出于职业上的考虑和错误的学生观,对学习差、经常违背教师要求的学生往往以嘲笑、挖苦、歧视态度对待。另外,由于学生不太成熟,使他们在有些教师眼里往往没有平等的地位,常常把学生某些兴趣爱好等看成是幼稚的。同时有些教师受封建“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其三,教师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以升学率代替一切的现实环境中,教师不得不被动地片面追求分数、名次和升学率,因此违背教育规律,不顾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任意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盲目、被动地围着教师转,失去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对考试不及格学生横加指责,使学生感到压力沉重,产生对抗情绪,严重的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其四,教师自身评价中错误的“归因”心理。

有的教师把学生学习成绩好归因于自己教的好,而把学生学习差归因于学生本人或其他条件。这样教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错误地责怪学生。反之学生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又与教师有很大差距,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是由于教师缺乏教育经验和能力,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甚至出现学生集体罢课要求替换教师的现象。这种教师“自我中心”评价倾向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与对立。

此外,一些偶然的因素,如教师情绪不佳、突然身患疾病、工作和生活上出现问题、挫折累积效应等也会引起师生之间关系的矛盾。

2.师生之间的疏远与冷漠

当前中小学校师生关系存在的疏远与冷漠现象。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实际交往时间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不畅、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等。

大量调查说明,现在有的教师只管自己讲课,从不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不了解和听取学生意见;课外师生交往极少,形同路人。教师只关心自己的进修、家庭、职称、待遇等,谈不上对学生深入了解、全面关心;在对待学生态度上,学生感受到教师不关心自己,很难接近,自己的思想、意见都不愿与教师交流。这种互不相干的冷漠关系,往往使学生感到孤独、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导致当前师生关系的如此难堪局面,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其中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一,基础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班级数及班内学生人数增多。教师面对大班教学,到了期末也叫不上学生名字,更谈不上了解学生、家庭、学习、思想、智力与个性等。

其二,长期的升学压力制约着师生间交往。双方都不得不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课堂教学及书本知识学习上,相互缺乏人际交往的动机和愿望。

其三,有的教师受传统文化“师道尊严”的思想和意识影响,在与学生交往中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不愿主动接近学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

其四,当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提前的趋势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各年龄段的学生均表现出独立性不断增强,自主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吸收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师生之间的交往联系自然减少。

其五,学校管理评价制度不健全,教书育人没有真正成为衡量教师教育行为的统一标准。本身就非常辛苦的教师大部份自觉投入与学生交往的意识和精力有限,结果只有部分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的教师与学生交往多,从而影响到师生深入的交往和联系。

3.师生关系的实用与功利

学校师生关系本身应该是一种平等纯洁的教育关系。然而,当前由于诸多原因,原来纯洁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重侵害,师生之间交往的实用性与功利性色彩越来越明显,表现为:

一方面,有些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学校和班级有更多发展机会,向教师送礼和请客、有偿家教等。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为了个人私事寻求家长无偿帮助并动用家长关系。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发生如此复杂、微妙的利益和金钱关系是前所未有的,使师生关系变得扭曲。教师因此无法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导致目前师生关系中相互利用、获取利益的实用与功利色彩日益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其一,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更注重实惠和实用。其中少数人纯粹为追求个人私利和满足物质需要而进行人际交往。

其二,教师自身因素。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请客、送礼、走后门、拉关系等行为充斥到人们日常交往中,少数教师在金钱和利益失去了心理平衡,对家长和学生请客吃饭、大礼包都来者不拒,更有甚者,对学生和家长索拿卡要。

其三,部分家长不适当的介入。部分家长希望自己子女在学校里得到特别照顾,就采取请客送礼的手段。没有请客送礼的家长担心自己子女不受重视,影响学习成绩,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所以也随之跟进,因而助长了师生之间不正常的实用与功利。

二、 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策

日趋文明、民主、开放的中国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变得非常紧迫和重要。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而学校、社会、学生、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到改善师生关系的活动中来,为改善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出自己的努力。

1.学校应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教师减负

当前,中小学教师整天围绕着学生的分数、升学率打转。不改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师生关系的调节就会受到严重制约。

首先,评价主体、标准应多样化。学生分数作为评价唯一标准的做法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应当多标准地评价学生,多一种标准多一批好学生;此外,教师与学生都应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客观。

其次,评价应突出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育质量应以动态评价取代静态评价、淡化横向评价注重纵向评价。学生成绩只要有进步就应是好的教育质量,从而给教师教育工作减轻压力。

其三,正确对待“升学率”。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评价教学质量是错误的,关键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问题。应当通过考试这根指挥棒去加以引导,促使教师认识到,只有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协作、分享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成绩。

2.身体力行,关爱和尊重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善于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真正有针对性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班级中的差生、行为习惯有问题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教师应多亲近,多引导相信他们能改正错误成为优秀学生。同时,注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人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只有言行一致的真正关爱、信任、理解帮助每一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

当前中小学生民主、平等、自由、独立的意识和观念已经逐渐增强。作为现代教师。仅仅对学生充满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心灵,不仅尊重优秀学生,还须尊重中等生、后进生,同时,赞赏每位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方面的独特性,赞赏学生的“异想天开”和“胡思乱想”,对常规的质疑和批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教师交朋友,向教师打开心灵的大门,形成“亦师亦友”的民主、平等、相对自由的和谐关系。

3.教师需要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深深的影响和吸引学生。教师想吸引学生,得到学生尊重和爱戴,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必须在人格方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成为一名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

首先,教师要自知。教师只有自知才能全面地、客观地、发展地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其次,加强自身学习。教育工作是一种动态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更多知识、不断探索教育艺术。其三,学会自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将自己言行“控制”在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允许的“程度”和“范围”之内。其四,增强自尊感。一位有自尊感的教师,不仅能增强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教育责任心,而且会时刻注意加强自身道德品质的塑造。

总之,知识丰富、性格开朗、品德高尚、办事公平、态度可亲、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学生就会主动与他亲近,团结在他的周围。

4.自觉遵守《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廉洁从教

师生之间的金钱与利益关系为何屡禁不止,主要是对教师廉洁问题,现行的法律法规往往无能为力。一是因为其数额较小,不算严重违法;二是民不告,官不究,使许多教师的问题被隐匿。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七条内容为:“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抑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这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广大中小学校教师与管理者首先应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该规范。通过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认清不廉洁从教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进而通过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真正把该规范转化为自身道德品质。

其次,学校管理者和负有责任感的教师应对学校不廉洁现象旗帜鲜明的自觉抵制和坚决反对,同时对不廉洁教师应批评和教育,在校园里形成“廉洁光荣,不廉洁则耻”的文明风气和正确舆论。

其三,堵死问题的源头。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等形式向学生和学生家长宣传怎样才是真正尊重教师,要有正义感,不向违反师德的行为妥协。

其四,中小学校还可以针对廉洁问题制定廉洁公约和签定廉洁承诺书,来加强教师的自我约束,真正让教师做到“不想占,不想拿,即使想拿也不敢拿”。

总之,既要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又要有舆论监督和自我约束和家长积极配合才能根本解决教师廉洁从教的问题。

(特别鸣谢:本文经西昌学院贺新宇副教授悉心指导,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李清臣、钟声震主编.教育学.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 任顺元著.师德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 瞿世杰.加强师德教育,切实廉洁从教,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4

[4] 周兴国.课堂里的师生冲突:根源及对策,教育评论1991:1

[5] 顾泠沅.师生关系与教学策略的改进.教育参考,1997:1

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10-25

上一篇:数控车床可换刀、换速加工梯形螺纹的操作技巧 下一篇:关于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