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龙的非洲执教生活

时间:2022-09-07 09:00:26

徐云龙的非洲执教生活

在古雅优美的苏州大学校园,笔者采访了在非洲乌干达支教回国休假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徐云龙。

乌干达素有“东非高原水乡”之称,面积约有两个江苏省大,常住人口2600多万,有40多个部族,首都坎帕拉是惟一的城市,约有1500名中国人在那经商。乌干达是中国的老朋友,1962年,刚从英联邦殖民统治下宣布独立的乌干达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徐云龙是执行中国外交部的援非教育计划,将在Mbarara科技大学的发展和研究学院工作生活两年。徐云龙说,Mbarara距离首都280公里,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苏北县城,镇虽不大,但却是乌干达最大的市镇。在那里.徐云龙不仅是大学里惟一的中国人,而且是镇上惟一长住的中国人。

由于缺少经验,徐云龙轻装简行,除了一台老式的笔记本电脑和几件换洗衣物及常备药品外,带去能吃的就只有一袋香菇了。走进Mbarara大学的校园,问题便接踵而至。首先是通讯障碍,那边网速奇慢,卫星无线信号不稳,与家人联系很不方便。这位与电脑打了近20年交道的电脑专家有种双手被缚的感觉。另外,生活上的不便也常常困扰着他。房间里没有电视机,周围没有一个可以交流的人,每顿饭都让他难以下咽,自己不仅双手被缚,就连嘴巴、眼睛都像被蒙住一样,那种孤单、寂寥、无奈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想象!最不可忍受的是,校园里经常没有预告就停电,自己的生活只能是,来电了,工作、烧饭;停电了,睡觉、休息!

“我是2004年4月14日到学校报到的,4月29日正式上课”,时间非常紧急,不知道学生的背景,又没有教材.课怎么上?徐云龙心里没底。徐云龙笑着说,他学了多年的英语,也参加过大学英语竞赛,还经常获奖,但当他真正见到外国人时,嘴巴还是不利索,前几天张不开嘴,后来发现自己语音不准的地方很多,甚至对人家常用的单词都不熟悉,在大学校园,他因为只知道“pig”而不认识“pork”,整整有半年没吃上猪肉。

为了准备上课,徐云龙开始做课件、练口语。察看教室环境、熟悉教学设备、背诵学生名单!第一次在非洲上课,徐云龙特地穿上西装.还专门请了班里英语最好的同学坐在前排随时纠正他的发音,他对学生说,”每一个错误都指出来,哪怕错了一百遍,也要纠正一百遍”。在Mbarara大学,没有教材,徐云龙就利用空闲时间不停地在网上搜索、下载.他还发电子邮件向母校苏州大学求援。为了帮助Mbarara大学改造网络,徐云龙把设计要求和思路发回母校,请学院里的同事帮他一起解决难题。徐云龙在Mbarara大学声誉很高.偌大的校园,只有他是来自外国的计算机专家,因为乐于助人、性格开朗,学校里很多人遇到电脑故障都来找他,徐云龙是来者不拒,服务周到。他开玩笑地说:“我在国内不是教授,但在Mbarara是教授,一方面因为我算是电脑高手,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姓徐,非洲人不会发xu这个音,他们就发shoe(鞋子),但“鞋子”终归不好听,所以学校的人就叫我‘professor’(教授)。”

在Mbarara,闲暇的时候,除了上网、听歌、看古今中外的小说外,徐云龙最喜欢出去游玩。交朋友。在乌干达工作一年,徐云龙的朋友已经遍布古巴;荷兰、德、美、英、日等世界各国。乌干达人生活节奏较慢,交流和聚会很频繁,豪爽的徐云龙总在他们的邀请之列。有意思的是:非洲人请客,不是西方人的AA,制,也不是中国人的一人买单,通常情况是,他开张清单给你,请你认购某样东西或出点赞助费。有一次,徐云龙参加一个同事的婚礼,他就按照新人列好的认购单,送去了一双鞋。说到那次参加婚礼,徐云龙觉得有点遗憾,因为婚礼前,他被偷掉了与西装配套的裤子,所以穿上休闲裤就去赴宴,结果他发现大家都是盛装打扮,自己很有些失礼。“但也真的没办法,我生活简单,只带了两条裤子到非洲,没想到,裤子会被偷掉”。

“不过总体来说,乌干达人不太,为难,中国人,一般老百姓喜欢和中国人来往、交朋友”。在那个遥远的国度,徐云龙爱上了非洲音乐,学会了非洲舞,在课堂上他也朗诵中国诗词、教唱中国歌,那首“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歌,还让文学功底深厚的他过了把填词瘾。

徐云龙补充说,在Mbarara,他常常受到贵宾一样的礼遇:开会时,他的位置总在主席台的中间;参加朋友聚会,他会被隆重推出;走在街上,人们热情地向他打招呼;遇到小学生,更是让徐云龙感慨万千:小学生们站齐队伍,将手高高举过头顶,虔诚地他敬礼!那一刻让徐云龙永生难忘,“作为中国人,我感到自豪!”

上一篇:出国留学购汇须知 下一篇:海外学子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