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变速箱“重生”的“传奇工人”

时间:2022-09-07 07:57:17

让变速箱“重生”的“传奇工人”

“在厂里,欧玉伟就是一把排忧解难的利刃,生产上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技术上没有他攻克不了的难关,他是当代‘智能型’工人队伍的杰出代表。”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变速箱厂负责人自豪地说。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头羊”,我国装载机生产厂家唯一有实力与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等公司在国际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变速箱厂(以下简称“柳工变速箱厂”)里,传动系统是企业的心脏,变速箱则是大动脉。欧玉伟带领自己的团队研制和生产的变速箱,其技术性能不仅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能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

破译变速箱划线基准技术的“智能工人”

欧玉伟是变速箱厂镗铣工高级技师,他凭着扎实的文化和技术理论功底,从普通的机床操作工成长为名扬柳工内外的工人技术专家。

柳工是国内生产装载机的龙头企业,传动系统变速箱是企业的核心产品,变速箱产品有1000多个尺寸,欧玉伟全部储存在大脑中。

曾经,变速箱厂因为变速箱箱体没有稳定的装夹定位基准,加工前必须行车吊运变换3次姿态划线定位基准,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长,废品率高,成为全厂生产大循环中的“肠梗阻”。

欧玉伟临危受命。他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大胆提出要设计制造一套变速箱箱体和壳体划线装夹组合工作台,安装在进行第一道加工工序的机床,通过一次吊装划线找基准。他从原材料仓库选出废旧材料进行精心加工,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调试,专用组合工作台装上机床一次试加工获得成功,并通过柳工技术和设备部门的验收,正式投入生产,为企业节省原材料3万多元,还使变速箱的生产能力从月产600台提升到月产1800台,同时省去一道工序、少用两名划线工和配套的一台行车,每年创造和节约经济效益200万元。

征服“洋”设备的高手

变速箱厂唯一一台数控加工中心,是柳工花费近800万元人民币从美国引进的先进设备,中方特别派出欧玉伟配合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他第一次走近这台“洋”机器。

欧玉伟一边跑前跑后为美国专家打杂,一边悄悄把整个安装程序和主要技术参数熟记于心,对英文标注的各种操作技能,他也死记硬背“刻录”脑中。进入零件试加工阶段, “洋”机器开始“水土不服”——国内生产的铸铁件毛坯与国外的相比有差距,导致加工设备“胃口”要粗、“肚量”要大、“牙齿”要能抗过敏,“洋”机器显得力不从心,撞坏了几把价格昂贵的进口专用刀具,美国专家一筹莫展,同意欧玉伟走上操作台试一试。欧玉伟重新编制加工参数,调整刀具的安装位置,修改刀头的角度,把单刀切削改为双刀切削,结果零件加工一次成功,尺寸精度完全符合图纸设计要求,美国专家齐刷刷向他竖起大拇指。

世界最先进的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生产企业德国采埃孚中国公司慕名而来,委托欧玉伟使用数控加工中心生产G系列装载机变速箱箱壳和托架。

采埃孚公司向变速箱厂提供原版零件图和从德国进口的、用于试加工的10件箱壳毛坯,并提出严格的加工零件精度。欧玉伟一个个分解图纸的设计尺寸和精度,编制出箱壳加工工艺路线图。因数控加工中心最初使用的是美国厂家提供的专用工装夹具,每种零件要定做两套,每套花费十几万元人民币。欧玉伟大胆修改数控加工中心的程序,并设计制造两套工装夹具用于生产采埃孚公司的箱壳,最终,他加工生产的箱壳顺利通过采埃孚公司的验收。

为了提高数控加工中心的使用效率,欧玉伟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数控技术,攻克加工中心原设计存在的缺陷,开发新功能,使得许多关键零件也能上数控加工中心进行生产。欧玉伟还完成数控加工中心所加工毛坯件的国产化、所配置工装夹具的改装化、所使用刀具刃具的自制化等大量的技术攻关项目。

2002年,柳工试制新产品ZL30装载机,厂里把变速箱箱壳和箱盖的试制任务交给欧玉伟,但任务难度很大,一是试制工作时间要求紧,许多夹具、刀具来不及购买和准备;二是用于试制的原材料毛坯仅有一件,加工过程不能有任何失误。

欧玉伟以超人的胆识和勇气迎难而上。他先改造一个废弃的旧夹具,确保零件装夹的可靠性,为厂里节约3万多元;他改造18把旧刀具替代价格昂贵的进口刀具,为厂里节约2万多元;他采用装夹零件先紧后松的方法,防止箱体、箱盖因刚性差易出现变形;他采用零件加工余量大的孔适量增加加工工序,有效防止深孔加工时加工面出现振纹……此外,欧玉伟还合理调整刀具的配置、刃磨和刀架的转速、进给速度等,最终顺利完成变速箱箱壳和箱盖的试制任务。

勇当改造机器设备的“神医”

“神医”是柳工人给予欧玉伟的一个昵称,因为他能令“风烛残年”的故障设备焕发生机,能让废旧机器起死回生。

2002年以来,快速发展的柳工产量激增,为了解决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欧玉伟“盯上”厂里两台报废的专机设备。

欧玉伟对专机进行技术“诊断”,改造液压传动系统、电器控制系统,重新设计夹具、刀具,让两台专机重新运转,缓解全厂生产工序的紧张局面,为企业节省购买新设备的资金40多万元。

2008年,欧玉伟改造一条国产老、旧专用机床生产设备,与现有的数控加工中心进行衔接配套,成功研发出一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卧式数控组合加工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了变速箱运转时齿轮容易磨损及噪音过大的问题,为公司节省400多万元用于购买进口设备的费用,随后他持续改进工艺流程,使卧式数控组合加工中心处理“疑难杂症”的能力优于国外同类设备。

在群星璀璨的柳工,欧玉伟还带出一个优秀的数控技术团队。

2008年起,欧玉伟的徒弟先后摘下柳工数控车工技能大赛桂冠,在广西数控加工中心技能大赛中分别取得第一名、第九名和第十二名的好成绩。

工余时间,欧玉伟喜欢音乐、摄影,他说:“只有不断追求新生事物,才能保证自己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

是金子总会闪光。多年来,欧玉伟以骄人的业绩先后荣获柳州市“十大工人技术创新能手”、全国职工创新能手、广西技术能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对此,欧玉伟淡然地说:“能让各种变速箱‘重生’或更好助力公司发展,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上一篇:亮了,萌了,火了,还是雷了? 下一篇:不求闻达只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