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07 07:31:12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界的一场深刻变革,河北省新课改已经实施三年多了,高中化学教学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究竟该如何做?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从事高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大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要不断的思索如何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从而快乐的学习。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干的所在。下面我就教师在新课改下的教学,给出我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中国五千年的教学一直是学生跟着老师走的,只有老师观念的转变,学生才有可能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增强素质教育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其终生不断跟上时展的步伐。新课程提出了三大学习方式,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接受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在有限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可能教给学生全部的知识,只能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独立的情况下也能获取相应的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针对部分教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认识上的不足,还无法脱离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需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素养。

同时,不同的情境应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要求的操作策略也不相同,让学生充分了解现代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了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况下,成为教学工作的监督者,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同时,也增强对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顺利展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用化学将学生带进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化学与社会 、环境 、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在化学教学中,尽可能地将所学内容与社会 、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化学的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好奇,从而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 如在讲甲醛的用途时,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网上热议的“甲醛蔬菜”事件;在讲蛋白质性质的时候,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比如:浓度为75%酒精可以用来杀菌消毒的原因,松花蛋制作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等。、在学习有机化合物时,介绍汽油 柴油的价格涨幅与环境污染问题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是有效实施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而必要的前提条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自主实验,将课本结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在实验教学中,设置恰当的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如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学生会根据已学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强弱律的有关知识得出:钠与氧化性较强的铜离子反应的结论;,而实际的实验过程却是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从而分析其中的原因,这样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条件,注意启发引导,做学生的引导者、鼓励着、支持者。

三、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

根据化学学科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这样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往教学中,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通常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如“科学史话”、“实验探究”、“资料卡片”等,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师生去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主角,教师应该是导演,只有主角理解了导演的想法,将自己融入故事情节中,才能演出精彩的电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自主的思考,这样才能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 。四、应该健全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现阶段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依然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这就会使得教师依然把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题海战术依然是教师的“法宝” 许多学校甚至出现课堂上讲新课程,作业做老习题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建立更多评价体系,加大学生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的比重。

四、结束语

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考试成绩与实验教学的关系等,都关系到新课程理念能否得到深入贯彻执行。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这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教学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素质,对教育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 下一篇:探究式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