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与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07 06:48:32

老年高血压病与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使用Asu-350型携带式磁带记录器及回放分析系统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有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房性心律失常较室性心律失常为高。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056-02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老年性疾病作为一门独立性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我们曾对10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揭示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与心律失常的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自2000~2007年我院内科患者,共104例,男78例,年龄60~79岁,平均(67±5)岁,病程3~20年,平均(11±1.7)年。按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经24 h动态心电图、X线三维片以及血脂、血糖、肾功能等项检查,均排除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病,列为老年高血压组。同时,对86例45~59岁病例,用上述同样方法,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列为非老年高血压组。

1.2检测方法

1.2.1动态心电图使用Asu-350型携带式磁带记录器及回放分析系统,房性心律失常按Kleiger分级。0级:无房性期前收缩;Ⅰ级:偶发房性期前收缩(≤10次/min);Ⅱ级: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0次/min);Ⅲ级: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Ⅳ级:成对房性期前收缩;Ⅴ级:短阵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0级无室性期前收缩;Ⅰ级:偶发室性期前收缩(≤5次/min);Ⅱ级:多发室性期前收缩(≥5次/min);Ⅲ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Ⅳ级:指成对(呈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Ⅴ级:指室性期前收缩Ron-T现象。心肌缺血以ST段下移≥0.1 mV,并持续60 s者。

1.1.2超声心动图使用Asu-3000型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肥厚,以左室后壁或室间隔≥12 mm,左房增大以左房内径≥35 mm者。

2结果

通过对10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各种心律失常经对比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尤以房性心律失常,如单发房早、短阵房速、阵发性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的Lown Ⅲ~Ⅴ级发生率高。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主要与年龄有关,且老年高血压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P<0.01)。见表1、表2。

3讨论

从观察结果来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尤以房性心律失常较室性心律失常为高。其机制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解剖、生理和生化改变使心肌正常的生理特征发生变化,左房发生退行性改变,使左房肌僵硬,左房内小动脉增厚狭窄,致左房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当左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折返机制可使房性心律失常增加。此外,国内向新生[1]等观察发现,高血压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即使无左室肥厚的情况下,一般认为,血压升高,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从而导致左室肌应激性增强,传导性和不应期不一致,引起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观察还发现,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与年龄高(P<0.01)及病程长有关。

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Ⅲ~Ⅴ级与左室肥厚有明显相关性(P<0.01)。其机制为:左室肥厚(LVH)引起心肌供血障碍,造成电生理紊乱,并干扰心肌细胞电活动和正常冲动产生,使折返形成;LVH,使心肌纤维机械性延长,导致心肌阈电位改变,使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增高;从观察中可以看出,LVH组的ST-T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证明肥厚的心肌血氧供应减少。国内李小鹰等[2]报道高血压伴LVH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达89.3%,这更容易导致冠脉供血减少,引起心肌缺血,使心肌细胞处于心电不稳定状态。因此,较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病的患者,如出现房性心律失常,一般认为与LVH无相关性。伴LVH者,由于室性心律失常的LownⅢ~V级发生率较高,认为它是心脏事件的高危独立因素。所以,在治疗时,不仅要使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而且要设法减轻LVH的程度,要选用能使心肌肥厚逆转的降压药,如钙拮钪剂、ACEI类药物。同时,必须注意纠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预防或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改变高血压病的预后,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向新生,李俭春,周娟,等.高血压病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5,23:204.

[2]李小鹰,韦立新,陶国框,等.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尸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191

[3]赵淑兰.老年人高血压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 5 (13):162-163.

[4]杨之媛,张乐星.药物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8.

(收稿日期:2008-03-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HPLC测... 下一篇:硅钼蓝比色法测定本地产木贼、玉米须中的可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