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拯救打史玛

时间:2022-09-07 04:16:32

目睹摩梭传统手工纺织技艺濒临灭绝的现状,47岁的打史玛比谁都着急。对于这位偏居于云南泸沽湖畔温泉村手工最好的织女来说,这不仅意味着其赖以谋生的手艺没了“用武之地”,承载其上的古老摩梭文化也可能随之消逝。

而现在,打史玛及整个摩梭部落正迎来转机——摩梭文化重新受到外界关注,摩梭手工织品在市场上变得畅销。打史玛曾经想用编织手艺换来的收入供孩子读上大学,如今这个愿望重新变得触手可及。

在这背后,伽蓝集团是关键推动者之一。

自2011年2月投入100万美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启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以来,伽蓝集团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云南泸沽湖摩梭手工纺织”、“云南玉溪花腰傣手工艺”、“海南五指山黎族黎锦”、“湖北宜昌土家族西兰卡普”四个项目点。

在各个项目点,项目方会建立专门的社区组织,深度介入相关产品的创新开发和营销,以期真正带动少数民族村落脱贫致富,进而使当地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伽蓝集团公关总监陈涓玲透露,“云南泸沽湖摩梭手工纺织”项目因为运作成熟,已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优秀案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伽蓝集团还会邀请媒体、设计师、明星代言人深入项目点进行实地探访和体验,此举不但可以帮助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重获关注,更可以扩大企业自身的曝光度和美誉度,可谓一举两得。

伽蓝集团最终决定将公益事业的发力重点放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上,并非“脑袋一热”。事实上,早在2008年,该集团便在成立“伽蓝公益基金”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公益事业的重点关注方向,其中第一个方向便是“发掘和传承中国美的文化”。而这一切,又都可以推导到伽蓝集团“将东方生活艺术和价值观的精髓传遍世界”的企业使命上来。

伽蓝向社会释放善能量,反过来自己也收获了巨大声誉。作为创新型公益模式,“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获得了多项荣誉,仅2012年便获得了由《第一财经》、《南方周末》、《中国经营报》、中国公关协会颁发的企业社会责任优秀实践奖或优秀案例奖。在当年举办的第12届欧洲人文论坛上,描述伽蓝云南公益项目的纪录片《阿七的梦》还拿下了“最佳社会类纪录片奖”。

伽蓝集团公益事业的第二个关注方向则是“资助教育”。到目前为止,其已陆续在辽宁省灯塔市第二高级中学、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东北财经大学设立“伽蓝奖学金”。除此之外,其还在隆子县热荣乡希望小学资助了150名贫困小学生。

按照伽蓝集团的规划,其公益事业的第三个发力方向将是“环境保护”,这个外延巨大的公益项目,不但要求其组织力量保护外部环境,更要求其在企业本身下功夫——节能减排,注重循环再利用。

“一个企业,在努力做好为员工、为客户、为消费者的同时,还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否则也不会成为受广泛尊重的企业。”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这样理解企业投身社会公益的意义。

上一篇:中国企业界的三个活化石,退休了 下一篇: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