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11日“海葵”台风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时间:2022-09-07 04:06:46

8月8~11日“海葵”台风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彭泽气象站县自建站以来,仅有2012年8月8~11日这次才是受沿基本长江线登陆台风“海葵”直接影响,且带来了暴雨级别的灾害性降水,因此本文重点关注分析了此次台风发展与路径、台风来时各要素特点以及台风形成暴雨的水汽、动力及热力条件。

关键词 台风 暴雨物理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P458.1+2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所谓“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它总是伴有狂风暴雨,常给受影响的地区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台风路径、降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是台风预报的重要内容。彭泽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属内陆地区,7-9月份之间常受各台风云系影响,常以多云天气为主,而自建站以来,仅有2012年8月8~11日这次才是受沿基本长江线登陆台风“海葵”直接影响,且带来了暴雨级别灾害性降水,因此本文重点关注分析了此次台风登陆路径、台风来时各要素特点以及台风形成暴雨的水汽、动力及热力条件。

1.彭泽县受“海葵”台风影响的天气实况及灾情

1.1天气实况

2012年8月8日18时—11日11时受台风“海葵”低压系统和地面冷空气南下影响,9日彭泽县普降暴雨,部分大暴雨,10-11日11时普降中雨。其中8月9日8时—10日08时时段降水最强,全县平均降雨量95.3毫米,以东升153.5毫米为最大,其余各站点降雨量依次为:上十岭133.4毫米、浩山100.3毫米、浪溪镇99.6毫米、天红96.5毫米、芙蓉95.0毫米、黄岭92.9毫米、太泊湖89.0毫米、马当核电站87.4毫米、县城(测站)86.1毫米、杨梓镇79.5毫米、定山77.8毫米、太平镇72.1毫米、棉船镇71.3毫米。

1.2灾情

此次暴雨,造成我县农田受淹,房屋倒塌等严重灾情,灾情核报:全县受灾人口约84500人,倒房10户21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645公顷,成灾面积2270公顷,绝收面积160公顷,总经济损失约2409万元,其中农业总经济损失约2300万,基础设施损失80万,家庭损失29万。

2.天气诊断分析

2.1天气背景分析

2.1.1“海葵”台风发展与路径

今年第11号强热带风暴“海葵”于8月3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6日17时加强为台风,7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截至7日19时,“海葵”的中心位于浙江象山东南方大约215公里的东海海面上,中心最大风力15级。)于8日3时20分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8日11时,“海葵”的中心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境内,最大风力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6百帕,登陆后的海葵穿过浙江省北部地区,一路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迅速减弱,8日04时在浙江省象山县境内减弱为台风,16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20时左右进入安徽东南部,随即减弱为热带风暴,9日12时于安徽池州境内再度减弱为热带低压,9-10日在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江西北部三省交界附近徘徊少动(详见图1),其后缓慢西进并减弱直至消亡。

图1 2012年8月9日13:38华中雷达拼图图2 2012年8月8日20时~11日08时累计雨量分布图

2.1.2 “海葵”影响江西省气候概况

受“海葵”低压环流影响,8日20时~11日08时江西省平均降雨87毫米,强降水主要出现在赣东北和庐山,全省有26个县市超过100毫米,以庐山503.8毫米为最大,浮梁473.9毫米次之(见图2),彭泽县降雨量130.6毫米。据区域自动站气象资料监测显示,此期间共有404个站点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有189个站点超过200毫米,23个站点超过400毫米,以庐山植物园648.5毫米为最大,景德镇市吕蒙乡584.1毫米次之。强降雨时段主要出现在9~10日,先后有10个县(市)44个站点出现特大暴雨,6小时雨量以万年县汪家乡新建村274.4毫米为最大,24小时雨量以景德镇市吕蒙乡466.9毫米为最大;8日赣北赣中风力加大,庐山、进贤、贵溪、金溪、湖口等5县市出现7级-8级大风,以庐山18.0米/秒(8级)为最大,另有47县市的100个乡镇站点出现7级以上大风。

2.1.3“海葵”台风系统特点

图3 850hpa 相对湿度+风 图4 2012年8月7日23:30风云二号卫星红外图

“海葵”台风具有生命史长、强风强雨持续时间长,以及高风暴潮等特点,与普通暴雨天气系统比较,无论其降水区域、风场、云系排列均明显地表现为逆时针旋涡状(见图3、图4)。由于台风眼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台风的中心区内,因此台风眼区就像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很微弱,而台风眼区外的空气,向低压中心旋进,它们挟带着大量的水汽不易进入像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的台风眼区,而在台风眼外聚集上升,形成大片灰黑色臃肿高耸的降水云层,故降水一般出现在台风眼的外圈中。此次降水主要集中在眼壁附近的云端、螺旋云带及辐合带中(图1、3、4),为台风环流本身所造成的暴雨,随台风中心的移动而移动,属于台风暴雨主要三种类型【1】之一。彭泽县位于江西最北部,与安徽南部宿松县隔长江相望,正处在“海葵”台风眼偏南低压系统中,降水明显。

2.2物理量场分析

2.2.1水汽、动力条件分析

图 5 2012年8月9日500hpa水汽通量散度图 6 2012年8月9日K指数图

图5显示江西与浙江交接处有-14~-16的水汽通量散度的负辐合中心高值区(密集区),彭泽也处在-2~-4负值区中,表明有大量的水汽汇集,为此次台风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图3显示,其最大风速达到了20米/秒,湿度也在90%以上,利于大的降水的发生。

2.2.2 热力及不稳定条件分析

K指数分析(图6)8月9日8时-10日10时K指数一直维持在40℃左右,表明上空大气有不稳定层结,利于大降水的生成。而40℃的K指数区域与“海葵”台风降水区域、风场、湿度场位置基本一致,成为此次台风暴雨发生的物理量场显著代表值之一。

3 结语

3.1台风发展与路径:3日西北太平洋生成、加强,8日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后迅速减弱,穿过浙江省北部地区,进入安徽东南部,9-10日在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江西北部三省交界附近徘徊少动,其后缓慢西进并减弱直至消亡。

3.2江西北部受 “海葵”低压环流影响,普降暴雨,部分大暴雨,局部点特大暴雨。

3.3“海葵”台风具有生命史长、强风强雨持续时间长,以及高风暴潮等特点,与普通暴雨天气系统比较,无论其降水区域、风场、云系排列均明显地表现为逆时针旋涡状,此次降水主要集中在眼壁附近的云端、螺旋云带及辐合带中,为台风环流本身所造成的暴雨,随台风中心的移动而移动。

3.4物理量场分析:台风系统中的水汽通量散度的最大负辐合中心为-14~-16;急流最大达到了20米/秒,湿度也在90%或以上;K指数也一直维持在40℃左右,这与“海葵”台风降水区域、风场、湿度场位置基本一致,利于大型降水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 唐东昇.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2]寿绍文,励申申,王善华,徐海明,于玉斌,赵远东.天气学分析(第二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3]吕美仲,侯志明,周毅.动力气象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上一篇:公路工程中现场管理的应用 下一篇: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电气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