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本市场下外部金融论文

时间:2022-09-07 03:14:09

内部资本市场下外部金融论文

一、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势

(一)融资约束缓解优势

首先,内部资本市场具有资金利用的协同效应。企业集团存在多个成员企业,各个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并不一致,各个企业产品销售周期以及资金收入时点存在较大差异,由此造成各个成员企业在不同时间段面临的融资约束并不相同。相比于外部金融市场,企业集团内部信息相对畅通,集团母公司能够清楚的掌握各个成员企业的资金状况,从而能够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将资金状况良好的成员企业的资金转移到资金匮乏的成员企业之中,产生协同效应。其次,相比非集团成员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具有融资的规模效应。一是企业集团通常是个十分庞大的体系,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制定方面,会给予资产规模大,偿债能力强,社会声誉更高的企业集团一定的优惠,从而降低了企业集团成员融资的成本。Stein(1997)指出,在外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贷款给多元化企业比贷款给一组独立的企业更有利。二是成员企业相互担保能够提升外部信贷支持概率,同时获得更大额度贷款。相比与非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相互担保,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担保更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接受,从而也更容易获得外部金融市场融资。

(二)资金优化配置优势

首先是控制权优势。在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子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可以将资本集中配置,能够对各子公司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收益进行对比,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将有限的资金配置到利润回报率最高项目上,在这个过程中,低效率子公司的项目会被消减,高效率子公司的投资规模将增加。其次是信息优势。内部资本市场信息充分,母公司能将收益更好的项目区别出来。只要企业集团的CEO的目标与企业集团利益最大的目标一致,企业集团CEO总是会利用自己的控制权与信息优势,尽可能准确的进行投资项目的“优胜者选拔”,以提升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加集团的获利能力。

(三)监督优势

首先,内部资本市场的出资者拥有剩余控制权,这使得其能直接与投资项目联系在一起,项目产生的收益大,其获得的剩余控制权也大,监督项目的激励也大。而外部投资者则没有剩余控制权,监督项目的激励也小。其次,监督的效率与监督付出的努力是正相关的,监督努力越大,对投资项目的发展建议也越好,这能够提升项目的净现金流或提高最后的清算价值。对监督者来说,付出多大的努力决定于其监督的成本与收益,相比外部投资者,内部资本市场信息较为充分,因此监督的成本自然也更低,最终内部出资者在低成本的优势下回付出更多的监督努力,从而更有效的促进项目的投资。

二、金融发展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替代

(一)金融发展对融资约束缓解优势的替代

金融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规模的扩展,包括金融机构数量、规模的增加,以及金融工具的增加;二是金融结构的调整,包括直接和间接融资比例调整,以及借贷主体结构调整等;三是金融效率的提升,包括将存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的提升以及资本优化配置能力的提升。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市场规模有了较大的扩张,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金融市场的结构不够完善,企业融资主要以银行借贷为主,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直接容易比例较低;二是金融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不足,银行存在较为严重的借贷偏向,一方面国有大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但是却能容易的获得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大量效率高、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得不到贷款,普遍面临融资约束。在外部资本市场无法获得足够信贷支持的情况下,企业集团则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来缓解融资约束。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融资能力不断加强,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也有所缓解,当外部金融市场能够有效的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时,内部资本市场在该方面的作用就会被弱化。

(二)金融发展对资金优化配置优势的替代

长期以来,我国资本配置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未完成,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完全的资金定价权,无法根据收益和风险来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在贷款利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银行自然偏向于将资金贷款给大型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虽然资金的利用效率较低,但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背景,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并没有多大的风险,即使出现违约也会由国家来承担责任。这样的资金配置方式违反了市场以收益风险比来引导资金流向的原则,从而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已放开了贷款利率,银行已经能够按照企业不同的资产状况、信用水平等来估计贷款的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必然会根据收益风险比来决定资金的流向,从而大大提升了我国资本的利用效率,而当外部金融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足够高时,内部资本市场在该方面的优势将弱化。

(三)金融发展对监督优势的替代

金融市场外部监督的局限性在于外部投资者无法获得剩余的控制权,没有监督的激励,同时由于外部投资者获得信息的成本要高于内部出资者,因此,监督的成本也更高。但是随着外部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关法律制度的将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信息也将更加的透明,外部出资者的监督成本将会下降,且外部出资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外部出资者所代表的利益是同企业的利益一致的。但内部出资者中,大股东的以及总部及子公司的管理者的利益却不一定同企业的利益相同,或者并不完全代表企业的利益,让并不完全代表企业利益的大股东与管理者来监督资本的利用,这本身就是个矛盾的存在。因此,外部金融市场监督制度与体系的完善,会弱化内部资本市场的监督作用。

三、金融发展与内部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从我国外部金融市场和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看,企业集团是我国广泛存在的经营形式,在我国金融市场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集团的发展对我国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以及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内部资本市场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大股东控制下,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上市公司资产转移等手段侵占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集团内部在资本的配置上也存在着“社会主义大锅饭”的行为,弱化了资本利用的效率。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内部资本市场对外部金融市场的补充作用越来越弱,那么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应该何去何从呢?实际上,从发达国家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看,即使是美国这样金融市场十分完善的国家,其内部资本市场依旧十分活跃,可见内部资本市场并不会被金融市场完全替代,因为其特有的优势,内部资本市场有存在的必然性。对我国来说,在金融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也要促进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从而使得外部金融市场与内部资本市场能够协调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外部金融市场与内部资本市场的定位

外部金融市场应注重引导资本流向收益风险比更高的产业或是投资项目,同时,出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外部金融市场还必须起到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弱势产业以及维护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发展的责任。同时,借助于对企业内部微观信息的掌握,以及信息获取成本相对较小,内部资本市场应注重将从外部金融市场获得的资本以及企业集团经营的资本回报进行更加优化的配置。

(二)外部金融市场与内部资本市场的信息对接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外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会有所减少,但信息的获取依旧需要付出成本,而企业集团对成员企业的信息获取,付出的成本则相对较少,对项目的收益与风险情况估计也更加准确。因此,内部资本市场的相互担保能够向银行传递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减少贷款的不确定性。但由于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是个利益的联合体,有可能出现相互的“偏袒”的担保,从而向外部金融市场提供扭曲的信号。这就要求企业集团能够改善并完善对外部金融市场的信息传递功能,如母公司帮助成员企业建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来防止管理者的寻租行为导致的子公司之间的相互“偏袒”担保。

(三)充分发挥内外市场的监督优势

外部资本市场应更注重监督资金在区域、产业之间的流动,包括对具有发展潜力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弱化产业的鉴定,从而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性来确定资本配置的强弱。对有发展潜力新兴产业应该降低其风险估计系数,而对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弱化产业则相应的提高风险估计系数。内部资本市场则主要借助其信息优势,从微观层面监督投资项目的选择与运作,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企业集团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

作者:徐清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上一篇: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下低碳经济论文 下一篇:学生任务驱动经济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