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文化论文

时间:2022-09-07 02:32:42

高校图书馆社会文化论文

1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的现状

1.1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程度较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方法。

如自20世纪60年代起,所有美国公民,只要能出示证明身份的证件,就可进入高校图书;耶鲁大学图书馆还提出要把其所在地———纽黑文市变成人人读书的城市,所以美国高校图书馆就被称为“大学里的公共图书馆”;日本目前已有80%的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一直接待校外读者,社会服务量占到40%;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相同权利。可见,国外的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并没有明显界限,从观念意识到具体服务已完全面向全社会。

1.2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也以不同方式迈开了社会文化服务的步伐。

如清华、北大图书馆为我国图书馆界在资源共享、馆际互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开展了数字化软件开发、数据库制作等多项服务;容量超百万册的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已正式开放,该省任何一所高校的师生都可以就地查看其中所有数字资源;广州大学城里的十所高校图书馆均免费向社会开放,持有效身份证明的中国公民都能进馆借阅;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则是唯一在网站主页的服务指南上赫然出现校外读者服务专栏的图书馆。虽然我国的一些院校图书馆正在慢慢向社会敞开怀抱,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文化服务程度低、范围小、项目单一,与美、日等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相比差距悬殊。具体表现如下:

1.2.1把为教学科研服务当作高校图书馆的唯一任务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作为高等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所以,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只把为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当作主要任务,认为不需要把服务延伸到社会,自然不重视这一服务所涉及的资源配置、馆员培训、时间安排、管理方法等问题,更没有合理的计划与措施,最终造成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大量闲置,社会公众无法利用的局面。

1.2.2缺乏合作意识,馆藏建设各自为政,很难实现各馆间资源共享

现行多年的管理体制使各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多数只关注本馆的建设与发展,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及合作意识,导致各馆文献建设出现大量重购现象、资源共享没有统一规划与协作,既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又使高校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的难度增加,无法满足公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1.2.3管理观念陈旧,方法停滞落后,社会开放服务水平低

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缺乏超前管理理念,馆藏配置单一,方法陈旧落后,社会文化服务水平自然很低。随着社会公众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社会一分子的高校图书馆再不能将自己置身局外,应尽快改进服务理念,拓宽服务范围与对象,调整服务手段和方法,使高校图书馆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社会文化服务。

2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的必要性和优势

2.1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必要性

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因此,探索社会文化服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使馆中闲置的大量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是每一个高校图书馆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2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优势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服务手段等方面优势明显,具备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条件。

2.2.1文献信息资源数量巨大,类型多样

与藏书4亿册左右的2700所公共图书馆相比,目前我国拥有各级高校图书馆近1800所,藏书超过6.5亿册,设置专业齐全、信息数量巨大,文献类型丰富,馆藏结构合理。尤其是近年来加大对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投入力度,更进一步夯实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的基础。

2.2.2馆员专业素质高,服务能力强

据统计,在上报“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的近700所高校图书馆中,具有博士学位馆员超过260人,硕士学位馆员超过3400人,200多个馆长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比例远远高于公共图书馆。这些数字表明高校图书馆已经拥有了一批专业知识精、业务能力强,学历水平高,集传统文献建设与现代信息处理为一身的高素质馆员队伍,这是高校图书馆最大的优势,也是他们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有力保障。

2.2.3信息处理技术领先,网络传播快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先后进入计算机管理时代。建立电子阅览室、购进国内外各种数据库,加大数字化投入,高校图书馆正在向原有的服务方式挑战,力图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信息的远程传播,将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以在线咨询、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供给相关读者。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当网站成为高校图书馆流通和塑造自身形象的主要窗口,日趋普及的计算机和网络、数据库等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就为高校图书馆进行社会文化服务搭建了方便快捷的平台。

3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主要途径

3.1强化社会文化服务意识,处理好校内读者和社会读者的关系

无可置疑,高校图书馆的主导工作应以为本校广大师生教学和科研服务为主,否则无法称之为高校图书馆,日本等国外大学图书馆还制定了相关措施来确保本校师生对图书馆的优先利用权。但当为社会服务和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一起被《高等教育法》列为高校图书馆的三大功能之一,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尽快转变观念,在充分保证本校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打开馆门,与社会接轨,在“读者第一”的理念下,既保证校内读者利益又尊重社会读者权利,通过图书借阅、代查代检、科技查新及定题服务等方式,扩展服务领域,提高馆藏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多方位的知识与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3.2健全法规和管理体系,处理好传统服务内容和现代信息利用的关系

虽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已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在宏观上提出要求,但并没有将其列入高校评估指标中,也没有在资金保障、服务内容、协调机构等方面加以细化,以至使这一工作目前大多基于自愿或限于理论研究阶段。所以如果要使该项服务得以进行,首先要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从制度上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提供大力支持和有效保证;同时通过高校图书馆的努力,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员、技术、资源等优势,将传统的书刊借阅方式转变为通过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网络检索等多种信息利用方式,逐步缩小有限文献信息资源与无限社会需求的矛盾,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公众的知识和文化中心。

3.3培养专门人才,必须处理好自身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在对社会公众开展文化服务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许多新问题,对馆员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人才建设。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立足本馆,优化人才结构,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加大馆员的再教育力度;要从社会化服务需求出发,重新审视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使其在掌握精深专业知识基础上,强化社会文化服务意识,全面了解公众需求,用最新信息技术研制出公众所需的文化产品。

3.4寻找有效途径,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要推行社会文化服务,必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扩大影响,加大社会的关注程度,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把原来封闭于高校馆中的文献信息资源转变为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为社会文化服务是以馆员对信息整理、加工和传递为基础,如果被社会公众利用,就自然要为馆员劳动支付相应费用。所以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社会文化服务时应把经济效益考虑在内,可通过纸质图书借阅、网络远程登录、专题定向服务、虚拟参考咨询、资源共建共享等方式,正确处理好有偿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无偿服务取得的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

4结语

现代信息环境下,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都是有限的,但整个社会的信息需求则是无限的,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观念,走出校门,放眼社会,明确定位,找准方向,发挥独有优势,通过向社会提供多方位文化服务,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作者:张艳灵 单位: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上一篇:我国古代历史理论论文 下一篇: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