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诊断CT灌注成像作用分析

时间:2022-09-07 02:31:23

肝细胞癌诊断CT灌注成像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873(2012)03-0258-02

【摘要】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6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CT灌注成像的肝脏血流量、肝脏血容量、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肝动脉供血分数、平均通过时间、后肝动脉灌注值、门静脉灌注值、肝动脉灌注指数,并与56例健康人的肝脏CT灌注图像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两者差异。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的BF、BV、PS、HAF、MTT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点观察区域的HAP、HPP、HAI高于对照组, 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肝细胞癌的血供情况,对肿瘤的恶性程度的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诊断;价值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结节病变,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对诊断和监测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肿瘤形态及结构的改变,还需要对组织学特征进行评定。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脏器的局部及总体血流信号改变,对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及恶性程度判断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可指导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1]。笔者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6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T灌注成像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在4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41±5.75岁;所有患者均有肝脏肿大、腹痛、腹胀、腹泻、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经B超、肝动脉造影、临床生化检查确诊;其中单发36 例,多发20例;肿瘤直径在200~1200cm之间,平均直径为725.38±159.37cm。选取5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与观察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观察对象均无心、脑血管、肾脏等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选择美国GE?ProSpeed?AI?螺旋CT,造影剂选用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碘海醇造影剂(欧乃派克),浓度为350 mgI/ml,于治疗前3 d给予两组观察对象CT灌注成像检查,对肝脏、脾脏、肝动脉、门静脉主干或分支行行多层CT灌注成像扫描,参数设置为:电压120 kV,电流220 mA,层厚6 mm,将40 ml造影剂以5ml/ s的速度经肘前静脉注入,延迟8 s后行同层动态扫描,扫描时间为0.75s,间隔时间为2 s,连续扫描52 s,每层选取26幅连续图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足观察对象的肝脏血流量(BF) 、肝脏血容量(BV)、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 PS)、肝动脉供血分数(HAF),观察重点部位的肝动脉灌注值(HAP)、门静脉灌注值(HP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I)。不同层面给予3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观察对象的BF、BV、PS、HAF、MTT值比较

组别 BF(ml/ min・100 g) BV(ml/100 g) PS(ml/ (min・100 g) ) HAF MTT(s)

观察组 396.48±85.43 28.42±6.33 39.26±10.32 0.32±0.19 12.20±3.90

对照组 152.38±41.36 12.03±2.19 18.33±5.62 0.12±0.05 5.90±1.50

P值

2.2两组观察对象重点部位的参数比较

组别 HAP(ml/min) HPP(ml/min) HAI(%)

观察组 42.10±8.20 20.10±4.90 78.65±12.34

对照组 18.30±5.10 15.50±3.40 42.38±10.26

P值

3讨论

CT灌注成像利用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原理及中心容积定律,分析对比剂首过过程中感兴趣区域的内像素时间密度曲线变化,用最大斜率法或去卷积法计算造影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流量(HAP)、门静脉灌流量(PVP)、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通透性(PS)等,判断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状态[2]。

肝细胞发生癌变后,肝脏的血流灌注会发生变化,并随着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门静脉供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少以及动脉供血的增加,因此通过分析门静脉及动脉血供的变化并进行定量测定,可对肿瘤的良恶性程度进行鉴别诊断和分析:肿瘤血管的扭曲、不规则改变可导致造影剂的平均通过时间增加;肝动脉供血增加可导致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流量(HAP)、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通透性(PS)的增加,有文献称,HAF、HAP、BF、HAF是最能反映肿瘤血流状态及供血比例的可靠指标[3]。本文研究显示,肝细胞癌患者的BF、BV、PS、HAF、MTT显著高于健康者,重点观察区域的HAP、HPP、HAI高于健康者。

目前常用的诊断肝细胞癌的常用方法有多普勒超声、MRI、常规CT等,多普勒超声的灌注指数的测量不够精确;MRI灌注成像虽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但其组织增强程度与组织血流并不呈线形关系,难以做定量测定;常规CT对微小病变不敏感;而CT灌注成像能够显示肝细胞癌的解剖细节、对微小病灶敏感,并可以对血流指数进行定量测定,因此,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伍子南.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2.17(6):73.

[2] 李双生,吕维富.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的诊断和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3~115.

[3] Sahani DV, Holalkere NS, MuellerPR, et al.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Tperfusion of liver and tumortissue-initial experience[J]. Radiology,2007,243:736~743.

作者单位:314408 浙江省人民医院海宁医院放射科

上一篇:128例羊水过少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