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国队成绩特征分析

时间:2022-09-07 12:13:04

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国队成绩特征分析

摘要:中国队整体成绩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起伏比较明显,经历了“三峰”、“三谷” ,其中女子中长跑项目的成绩和比赛发挥程度影响了中国队整体成绩的波动幅度,而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比例不大、侧重专项技战术训练的比例偏大、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的年限偏 短、退役时间偏早等因素影响了中国队整体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成绩特征;中国队

中图分类号:G820.731.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7-0109-03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Results of Chinese Team in theWorld Junior Athletic Championships

QUShu hua

(BeijingSport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fluctuation of Chinese team's overall results in the World JuniorAthletic Championships is quite obvious, which has experienced”three peaks" an d “three valleys". Among them the results of Chinese women'sLong and middle diSt ance race and their performance have affected the overall result margin of fluct uation.Small proportion ofScientific talentSelection,Large proportion ofSpe cial technique and tactic training, few years of best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e arly retirement time and other factors have impact on Chinese team's overall res ults improvement.

Key words: World Junior Athletic Championships; characteristics of resul t; Chinese team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1],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 水平,也 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且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了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 水平的价值。中国队整体成绩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起伏比较明显,经历了“三峰”、“三谷”,其中 女子中长跑项目的成绩和比赛发挥程度影响了中国队整体成绩的波动幅度,而运动员科学选 材的比例不大、侧重专项技、战术训练的比例偏大、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的年限偏短、 退役时间偏早等因素影响了中国队整体成绩的提高。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队在1986-2006年共11届的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获得的金牌、奖牌、 前8名人次等名次情况及部分项目的成绩的分析,探讨中国青年田径发展的 趋势,进而提出中国青年田径的优势项目;并结合对中国队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成绩发 展趋势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中国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培养与训练,探索中国田径发展的 突破点。

1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国队成绩趋势分析

纵观中国队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的表现(图1,图2),呈“波浪型”发展的趋势,且 起伏较为明显,有过1992年第四届、1998年第七届和2006年第十一届的辉煌,也经历了1988 年第二届、1994年第五届和2000年第八届的惨淡;创造过1998年第七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金牌、奖牌、当届团体积分的第一,也遭遇过1988年第二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金 牌、奖牌颗粒无收,当届团体积分排名第二十的尴尬。

为什么中国队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没有形成稳定发展,整体趋势呈现“波浪型”呢?本研究力图通过对中国队整体成绩中三个“波峰”与三个“波谷”的分析,探讨中国队成绩起伏的原因。

1.1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国队的三个“波峰”

1992年第四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是中国队的首个波峰,中国队以8枚金牌、14枚奖牌分别 占据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以112分的团体积分排名第3,其中女运动员贡献杰出。本届比 赛中国运动员比赛发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2],达到42.4%。但也应看到本届比赛的 规模和参 赛人数基本是最小的,而且德国的合并与前苏联的解体,使这两国田径竞技实力下降,给了中国等队在本届比赛上崭露头角的机会。

1998年第七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是中国队的第2个波峰,中国队以7枚金牌、16枚奖牌和147分的团体积分,名列金牌、奖牌和团体积分的榜首。本届比赛中国队的奖牌分布也比较全 面,而且男运动员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成功原因主要:一是比赛成功率较高[3],超过 了50%,是以往历届最高的;二是系统训练,技术熟练、稳定,具备一定的专项能力,因而中国运动员能在比赛中取得较大的优势。

2006年第十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是中国队的第3个波峰,中国队获得5枚金牌、17枚奖 牌、147分的团体积分,位列奖牌榜和团体积分的首位。获得奖牌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男、女 跳跃类和竞走项目,同时中国男运动员有了长足进步,对金牌、奖牌的贡献达到了40%以上 。本届比赛佳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运动员的奋勇拼搏,但也应看到:中国作为东道主,占尽 了天时地利人和,比赛成功率为40.5%;此外,中国队为了2008年奥运会的练兵[4] ,派出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因而在本届比赛中取得了这样不错的成绩。

1.2中国队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的三个“波谷”

1988年第二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是中国队的首个波谷,本届比赛中国队没有一枚奖牌收获 ,是历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最低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队没有重视此次赛事;另一 方面也暴露出中国队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临场发挥比较差[5];此外本届比赛的竞技水平较高,有一半以上记录被刷新。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国队在本届赛事中的成绩低落。

1994年第五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是中国队的第二个波谷,本届比赛中国队只获得了1金、1 银、1铜共3枚奖牌,以团体积分65分排名第7。本届比赛随世界各国对世界青年田径锦标 赛 的重视,各国实力整体上升,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1994年的“马家军兵变”,影响了中国女子中长跑项目的成绩,也从侧面造成了中国队本届比赛成绩的下滑。

2000年第八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是中国队的第3个波谷,本届比赛中国队只获得2金、2银 共4枚奖牌,以团体积分66分排名第7。中国队在本届比赛中发挥不佳,而且一些项目 的专项技术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国际比赛的要求,同时2000年“马家军”禁赛风波影响了中国女子中长跑项目,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国队的成绩。

2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国队成绩原因分析

2.1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国队成绩波动原因分析

通过对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国队整体成绩中三个“波峰”与三个“波谷”的分析与研究, 发现影响中国队成绩波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中国女子中长跑项目的发挥,与中国队整体成绩的波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队辉煌的 三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表1):1994年第四届、1998年第七届和2006年第十一届,女 子中长跑项目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每届都有金牌数和奖牌数的收获,而且占据了当届比赛 的金牌与奖牌总数的较大比例,在1994年的第四届甚至达到了50%;而中国队成绩惨淡的三 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1988年第二届、1994年第五届和2000年第八届,女子中长跑均无一 枚奖牌贡献,对当届团体积分的贡献也不到10分。由此可见,女子中长跑项目的发挥,对中国队整体成绩的波动幅度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二是比赛中的发挥程度,也影响着中国队整体成绩的波动幅度。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成 绩[6]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这 三方面因 素所决定,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中国运动员尤其是女运动员与世界运动员的竞技 能力水平相近,因而比赛成绩较多地受到了比赛中发挥程度的影响。中国队在世界青年田径 锦标赛中比赛发挥不稳定,成绩不佳的届次,特别是处于“波谷”的三届,基本都提到了临 场发挥不佳、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等问题;而成绩较好的届次,尤其是1998年的第七届,比赛 成功率达到了50%以上。说明中国队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的比赛发挥程度对整体成绩的 波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国队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青少年运动员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成人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 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根据田麦久教授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阶段理论,处于基础训练阶段或专 项提高阶段的青少年如能取得不错的成绩,那么理论上,成人时在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 阶段应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中国田径的成绩为什么没有起色呢?本研究试图结合调查问卷与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国队的表现,对竞技体育包括的四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探索中国田 径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所反映出的部分问题的原因。

2.2.1中国田径运动员选材情况分析

目前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情况还不是很理想,通过调查(表2),79.8%的教练员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运动员的专项成绩选材,只有20.2%的教练员能进行生理、生化测试。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不如意,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成才。

同时中国运动员的成才率比较低。以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获取奖牌的67名[7]中国运动员为例(表3),成年后能在世界大赛进入前八名的只有14人,能进入洲际以上大赛前八名的 也就25人,分别占总数的20.9%和37.3%,其所占比例比较小。青年时期优秀的运动员却大部分不能在成年后培养成世界优秀运动员,说明目前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方法与体制、运动 训练上存在着一定问题。

2.2.2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情况分析

田径作为体能类项目,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应当首先发展运动素质。但问卷调查显 示(表4),选择对青少年运动员侧重专项技、战术训练的比例是最高的,将近50%,说明有将近一半的教练员忽视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不注重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而 且通过对运动员负荷安排情况的调查(表5),有大约40%的教练员安排了较大以上的负荷 ,这虽然可能带来一时运动成绩的提高,但会给他们多年训练带来障碍;而且如果运动负荷 过大,又得不到及时恢复,可能导致运动员厌倦训练、过度疲劳,甚至伤病的出现,从而缩 短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通过对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国队获取奖牌的50名运动员的调查研究[8](表6),这些 原本国内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有84%的人保持国内前八名成绩的年限不到8年,而其中有38 %的运动员只能保持4年以下,有4人居然仅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夺取奖牌后就淡出了国 内优秀运动员的行列;只有16%的运动员,能保持国内前八名成绩的年限超过8年。其中王妍 和闵春凤2人保持了10 a以上,基本符合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在当今世界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呈现增大的趋势下,中国运动员却过早地退出了优秀运动员的行列,反映出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2.2.3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竞赛情况分析

中国田径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大多具备了较高的竞技能力,但是却因各种因素不 能通过竞赛的形式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比赛成绩反而不如训练成绩的水平。最近的第十 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正常或超常发挥的只有38%,最好的第七届也只有54.8%,而最差 的第二届只有5%。

同时田径运动的商业化和职业化,带来了更多的比赛,但田径运动属体能类项目,运动员高竞技水平的获得是系统、长期训练的结果,尤其青少年运动员,过于频繁地参赛必然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因而应根据训练的要求,合理参加比赛,真正做到赛练结合。

2.2.4中国青少年田径竞技体育管理情况分析

现行的运动员培养体制主要还是“金字塔型"的三级训练培养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 革,大部分地方体校面临经费不足和运动员短缺的局面,且忽视对青少年全面素质尤其是文 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就业,因而实现以学生运动员为主体的“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9],代表了中国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未来和发展方向,必将逐渐成为未来中国竞技体育的中坚力量。

同时,目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竞赛体制,具有重运动成绩、轻发展潜力的倾向,对后备人 才的选材与训练形成了误导,许多教练员的选材和训练都以保证竞赛拿名次为前提,而未将 发展运动员的潜力放到突出位置,且人才输送奖与竞赛成绩奖反差过大。因而有必要改革现 行的竞赛奖励机制,保证教练员能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系统、长期的渐进训练;同时以 基层教练员向省市和国家队输送运动员的情况评定其训练业绩,而不以青少年比赛成绩的好 坏去衡量,可较大限度地提高青少年田径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研究显示,中国队整体成绩的起伏比较明显,经历了“三峰”、“三谷”,即以1992年第四届、1998年第七届、2006年第十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为三个“波峰”;而以198 8年第二届、1994年第五届、2000年第八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为三个“波谷”。

2)研究显示,中国女子中长跑项目的成绩和比赛发挥程度影响了中国队在世界青年田 径锦标赛整体成绩的波动幅度,而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比例不大、侧重专项技、战术训练的比 例 偏大、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的年限偏短、退役时间偏早等因素影响了中国队整体成绩的 提高。

3.2建议

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不仅派出成绩优良的选 手去参赛,也把成绩暂时不突出、但有培养前途的选手送去参赛;不以参加世界青年田径锦 标赛夺金牌为目标,而以培养和锻炼青年选手为重点,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世界青年田径锦标 赛是培养世界冠军摇篮的作用,为中国田径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5.

[2] 魏星.第4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综述[J].田径,1992(4):7-10.

[3] 阚福林.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的体会[J].田径,1998(4):15-18.

[4] Tom网――[田径]79人参加44项比赛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国队强阵出击. .

[5] 唐礼.第二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综述[J].田径,1988(4):9-10.

[6] 孙克诚,等.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成才规律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 (3):22-23.

[7] 寿伟江,等.对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过早退役原因的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 005,26(2):40-43.

[8]马永红,等.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21(1):93-94.

[9] 杨桦,等.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363-357.

上一篇:影响大学生体育实践教学效果的情绪因素分析与... 下一篇:当代篮球比赛决胜时刻攻防技战术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