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科斯理论

时间:2022-09-07 09:33:46

再谈科斯理论

《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以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企业性质这一问题,在科斯理论的基础上,它给出了更明晰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科斯理论的精髓是企业是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取代,科斯的深入见解更多地指出了市场并非无成本运行的事实,他依靠利用市场订立合同的成本来解释企业的存在。本文中,古典企业的概念和存在理由沿着科斯指出的道路向这一目标前进了一步。对团队生产、团队组织、测度产出的困难,以及偷懒问题等的分析是这篇文章理论的关键。

一、企业:在联合团队生产出现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监督机制

1、团队生产。什么样的情况下,团队生产会被引入?当团队产出超过各要素独立生产的产出之和,并足以抵补组织和约束团队成员的成本,那么团队生产就会被采用。毋庸置疑,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每个人作为独立的投入品来工作的机会也随之减少,而更多的是需要与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团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经济组织体系,还是学术领域,大家更多地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来攻克难关,提高效率,增加社会效益。

2、测度问题。在单独的个人作为投入品的工作中,自己的测度和激励是非常好把握的。多劳多得,自己的每一次投入都是为自己的经济效益或者其他的效益努力。但是当一个人融入到一个团队中时,团队的产出代表的是团队所有投入品的努力效果和成绩,相互合作和团队成员的边际产品无法直接或分别(即低成本地)观察到。每个人的测度则成为了团队中的一个难题。

3、偷懒行为。由于无法准确地确定每个成员在团队中的贡献,并根据贡献来进行合理的激励和经济收入分配,导致了偷懒行为在团队生产中的出现。如果观察这类行为的成本为零,相反不会有偷懒动机,因为没有人能把自己偷懒的成本施加给另外一个人。但是,由于相互监督必然发生成本,因此,与其业绩容易被监督或者他不是团队成员的情况相比,当各项投入品的所有者是团队的一分子时,他有更大的偷懒动机。

4、市场竞争能解决吗?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可行的方案和制度来解决上面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市场竞争能够监督某些团队生产。但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的存在,个人化的市场竞争并不能实现十分有效的控制。首先,这一竞争要十分有效,团队成员资格的新的竞争者必须知道在哪里、在多大程度上偷懒是一个严重问题。这个寻找过程的信息成本仍旧是巨大的;其次,假设存在测度成本,假设为在团队中获得一席之地,一个投入品所有者必须接受一份较小的收入份额(或生产更多产出的承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偷懒动机至少和被他顶替的投入品的偷懒动机一样大,因为在由于他的偷懒行为导致的团队产出的下降中,他仍然没有承担全部损失。

5、剩余索取者的出现。上面一个问题的探讨中,在市场竞争中来减少偷懒行为是不大可行的,而减少偷懒行为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某个专门作为监督人来检查团队成员的投入绩效。对于监督人的约束,文章中提到的市场竞争模式无法降低成本,甚至是事与愿违,而唯一的方式就是授予他获得团队净收入(已减去了对其他投入品的支付)的权利。监督活动专业化加上剩余索取者对位将减少偷懒行为。

6、古典企业理论。为约束团队成员和减少偷懒,剩余索取者必须有权在不终止或改变其他投入品合同的同时修改个别成员的合同条款和激励。他可以增加或减少成员资格,改变成员结构,或把团队的剩余索取者――监督者身份出售。

上述几个条件定义了古典(资本主义、自由企业)企业的所有权(或雇主)。文章认为,这些权利组织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他比非集中化的合同安排更好地解决了团队生产中的偷懒――信息问题。文章用了几个部分来引出古典企业理论,并通过古典企业理论的五个重要特点给出企业主的定义。

二、少偷懒行为:根据需要选择企业类型

正如第一个观点所述,任何一个企业的存在都是为了减少团队生产中的偷懒行为。而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经济组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类型来减少偷懒行为。

1、利润分享型企业――合伙制。在利润平均分享方案下,偷懒动机与团队的最优规模正相关。利润分享安排更适合出现在合伙人数量相对比较少的合作制企业采用。因为如果在一个团队规模非常大,而且无法准确测量每个成员的边际产出时,采用利润分享的方式,往往使团队成员产生消极态度,并衍生更多的偷懒行为。而在艺术或者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团队,需要创意和更多的脑力活动来创造财富,在这类团队中往往适合利润分享,即合伙制的方式。因为无需通过专业的监督人来监督团队工作,也无法简单地通过监督来衡量或者测评哪种属于偷懒行为,而更多的是团队成员间的彼此信赖和互相激励。

2、社会主义企业――工会。在某些国家,由于政治因素和不同的经济体制,企业由雇员们在所有人都参与分享剩余的严格意义上拥有。也就是说,原本的监督人在这个团队中并不拥有对剩余所有的索取权,而更多的只是一份简单而无激励的“监督”工作。在这种体制下的监督人,不免会因为自己做与不做都没有区别,而产生了偷懒动机。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明白这种心态的存在,也知道经理很可能就是整个团队中最爱偷懒的一个人。在这个时候,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偷懒行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组织孕育而生――工会。工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他们雇佣了一个专门帮助监督雇主的人――工会的管理机构。

3、公司。对于团队生产规模过大的经济组织而言,如果每个投资的股东都参与决策,不仅会发生很高的行政成本,而且许多人会逃避责任,不肯充分了解有待解决的问题。因为,由意外错误决策导致的损失主要由其他股东承担,于是大家选择把决策权交给一个小团队,它的主要任务是和团队的其他投入品谈判及管理其他投入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司管理层。而公司股东的权力主要是调整管理阶层成员资格和影响公司结构以及重大决策等方面。而对于经理人偷懒行为的约束主要来自于其他经理团体的市场竞争和来自企业内部试图取代现管理阶层的成员的竞争。除了来自外部和内部经理的竞争外,投票权临时集中,形成由一个或几个竞争者控制的投票集团,也会促进对经理偷懒行为的控制。

4、互助和非营利企业。在非营利公司、大学、教堂、乡村俱乐部、互助储蓄银行、互助保险公司和“合作社”中,营利并非作为该组织存在的第一诉求,也就说偷懒行为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采用非营利的方式并不认为是不妥当的。

总而言之,偷懒行为存在于每一个团队生产,即多个不同投入品的联合生产中,而不同的组织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或者采用不作为的方式容许部分偷懒行为的存在。

一是减少偷懒行为――团队精神和忠诚。企业除了通过监督人来监督整个团队生产过程来减少偷懒行为,还试图通过团队精神和忠诚等道德标准来提高人们的觉悟。无论监督机制多么先进,人们始终希望在一个并非被强迫工作的氛围中去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最大的边际投入,特别是在一些需要团队配合紧密的创造性工作中。

在许多世界级优秀企业中,他们对企业员工的要求和未来员工的要求中,往往团队精神是放在第一位置的。而由于员工忠诚促使企业利润不断上升的例子在日本的企业中比比皆是,这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行程比监督更有效地减少了团队成员的偷懒行为。

二是偷懒行为的存在――企业根据需求选择投入品的类型和属性。是租赁还是拥有?这是企业主思考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任何企业的拥有者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最少的成本中获得最大的利润。投入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是以租赁的方式还是购买的方式?这一切都关乎投入品使用者的偷懒动机大小。

三、企业:最能合理配置资源的经济组织

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在监督不同的投入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的投入品的性能和各自的优势了如指掌。企业知道如何结合不同的投入品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效用最大化,如何对不同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就如文章中给出的企业定义:一个收集、整理和出售投入品信息的专业市场制度。

在得出企业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这个观点说明,不同的经济组织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来选择自己的企业类型和团队规模,而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监督团队生产和减少偷懒行为。

随后,根据前面的理论,进一步地告知读者企业怎么抉择自己的投入品类型以及如何通过团队精神来约束团队行为,提高团队的生产成果。

最后,文章上升到一个高度,得出结论,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企业不仅仅充当的是一个经济组织,而更多的是它的存在,可以进一步地合理分配市场资源,整理和收集信息,减少市场运行成本,达到整个市场的有效运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篇:旅游礼仪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图形系统功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