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设施规划要点

时间:2022-09-07 08:53:41

市文化设施规划要点

是我市实施新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文化建设与发展实际,编制《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更好地发挥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促进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持续协调发展,为把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打下坚实基础。

一、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文化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着眼于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1、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我市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欧陆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金源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等构成了多元的文化特征。作为近代城市,在20世纪初被开辟为国际性贸易商埠,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音乐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消费文化、休闲文化,成为有别于我国其他大型城市的显著文化特征。冰雪资源是我市的自然优势,利用自然环境创造的冰雪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一大主题。我市是金源文化的发祥地,以金源文化、京旗文化为代表的地域历史文化,成为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近年来,地方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地整合开发利用,目前全市共有7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56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类遗址、古墓葬、碑刻、纪念性建筑等1000余处。全市已公布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2项。

2、社会文化服务功能日益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报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为基本框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事业单位80个,从业人员212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1170人;大型文艺演出场所11个,文化艺术馆21个,示范社区文化中心14个,大型文化休闲广场20个,各类文化主题公园、游乐园35个;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342家,电子游艺娱乐场所211家,网吧1249个,电影院20家,图书销售网点14个;农村阅报栏100个,农家书屋1101个,公共图书馆(含社区分馆)63个,各类文博展馆(纪念馆)65个;广播电视拥有四套广播频率、五套电视频道,广播电视传输系统覆盖全市8区10县(市),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城区90万用户;报刊出版单位23家,印刷企业1990家,公开发行报纸5种,期刊25种,年出版图书300余种。

3、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从事文化产业经营单位1.62万家,从业人员14.3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由的49.3亿元增加到的139亿元,年均增长2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的2.75%提高到的3.79%。冰雪大世界、平房动漫游戏、松雷原创音乐剧、太阳岛景区、冰上舞蹈杂技等5个园区基地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全球文化产业特色园区“创新引领奖”。平房动漫产业园区和群力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明显的集聚效应。

4、文化体制改革取得进展。我市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二批综合试点城市,全省首批试点城市。近年来,着力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相继出台一系列改革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做大做强出版发行产业,促进新闻媒体“两分开”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服务职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全市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5、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精神”,努力形成健康和谐的社会风尚,有效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近年来,城市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脏乱差”状况明显改善,窗口服务、行业风气逐步好转,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广大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评选出省级道德模范11人、感动人物(群体)60个、见义勇为先进分子540人,志愿者队伍人数达20余万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取得成果,、2008年我市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全国文明城市指标测评名次晋升了6位。

6、城市品牌形象持续提升。争先创优、努力晋位,提升了城市品牌形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全国十佳卫生城市、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中国十佳宜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还荣获“最佳创意城市”、“十大节庆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全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等称号;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拥有了世界认可的城市文化品牌。

(二)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国家宏观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2009年国家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既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文化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文化消费的日益增长,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市人均GDP达到5583美元,正处于社会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阶段。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消费重点发生变化,推动了娱乐、休闲、旅游、游戏、传媒、通讯、计算机等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催生了新兴文化业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扩大了文化消费,文化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为核心,以创新、创意、低耗、低碳为特点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把文化产业作为全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产业,摆上更加突出位置,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4、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随着城市从工业向服务转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不仅包括自然资源及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要素,也包含城市管理、城市人的素质、城市人文环境等方面的要素,且取决于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特色和文化发展水平。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既对城市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文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与此同时,我市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发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文化创新能力不强,文化投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文化人才特别是优秀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市民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性格特征等新的人文精神需要不断地培养,综合文明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我市的发展战略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协调稳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人文环境和精神动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发展大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坚持科学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科学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统筹协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正确处理好文化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化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传统文化继承与现代文化发展的关系、宏观管理与微观搞活的关系。既强调整体推进,又善于重点突破;既遵循共性要求,又要彰显本地特色;既注重设施建设,又强调效益发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努力促进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创新活力。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把扩大开放、促进交流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强与省内地市、东北区域、国内外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市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坚持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4、坚持突出特色,提升品牌效应。发挥我市特色文化优势、区域中心城市优势和毗邻俄罗斯区位优势,保护挖掘、开发利用我市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张扬城市文化个性,打造优秀文化产品,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培育品牌文化团队、品牌文化活动、品牌文化建设项目和品牌文化实体,带动我市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5、坚持分类管理,加快发展步伐。按照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原则,强化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调节、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要根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扶持发展政策。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以市场为主导,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发展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相称,与传统历史文化相协调,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格局,将我市建设成为文化风尚优良、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品位高雅、文化综合实力较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位次实现明显前移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对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心和现代历史文化名城。

(二)目标分解

1、和谐文化体系基本建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确立和巩固社会共同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支柱。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城市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门类之间、要素之间的文化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不断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加快城乡群众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群众性文化设施为基础,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网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文化设施数量、质量和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前列。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使用,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100%的乡镇有文化站,100%的建制村和城镇社区有综合活动室。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积极推进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文明城市建设,开展文明城区、文明街道(乡镇)、文明社区(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到2015年,60%以上的区、县(市)达到省级文明城区、县(市)标准;80%以上的区、县(市)达市级文明城区、县(市)标准;争取5个村镇达到全国文明村镇标准,18-20家单位达到全国文明单位标准。

4、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博图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到2015年,全市公益性舞台演出年均200场,各级各类公益性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累计10万人次以上,各级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累计15万人次以上,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9.6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56%,全市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80%以上。

5、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按照“上项目、创品牌,抓改革、促发展,积极打造支柱产业”的工作要求,以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牵动,以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为支撑,拓展传统文化产业领域,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创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系列文化品牌,形成较为完备的文化产业创意、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将我市建设成为东北地区文化资源集聚中心、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中心和文化产品生产流通中心,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提高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4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5%,占全市GDP比重力争达到6%。

6、文化发展环境优良。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行”的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的文化发展机制。在市场、版权、政策、资金、组织、人才等方面为文化发展打下基础,文化发展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7、文化名城形象明显提升。开发利用具有地域特色和传统的冰雪文化、欧陆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移民文化、革命文化、北方历史与民俗文化,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文化。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开发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积极拓展国内外文化市场,提高城市对外文化影响力,使其成为区域性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

(三)发展思路及战略

1、提升“四大形象”。冰雪之城。进一步挖掘整合冰雕雪塑艺术、冰雪节庆文化、冰雪演艺文化、冰雪赛会文化、冰雪经贸文化、冰雪饮食文化、冰雪建筑文化、冰雪服饰文化、冰雪休闲娱乐文化等资源,充分展示冰雪文化特色,丰富冰雪文化内涵,拓展冰雪文化发展空间。消夏之城。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平台,以举办“湿地旅游文化节”、“国际啤酒节”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推介消夏文化,努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进一步彰显“冰城夏都”的城市魅力。时尚之城。大力彰显开放、时尚、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注重传承中西合璧、古典高雅的建筑艺术,保持城市建筑格局和风格的历史文脉,形成大气、和谐的城市景观。发展时尚产业,探索创新模式,将我市时尚文化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休闲文化、表演文化相融合,努力提高时尚文化知名度。音乐之城。弘扬音乐文化传统,把“之夏音乐会”办成全国文化活动精品和国际性音乐盛会,开展各类音乐文化活动,提升演出档次,拓展文化内容,提高影响力。重点建设高品质演出设施,打造音乐主题街区,建设音乐博物馆。

2、实施“工程”。文明素质建设工程。以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提高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公共行为文明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化精品建设工程。推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成果,创作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与城乡居民基本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基础性文化设施。文化特色弘扬工程。传承历史文脉,彰显现代城市文化内涵,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文化品牌塑造工程。做大做强品牌文化节庆活动,积极推进品牌文化项目建设,努力提升文化的传播力,精心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加快文化市场开发,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发挥城市特色文化优势,搭建培养文化人才平台,实施吸引文化人才优惠政策,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3、构建发展布局。按照我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城市文化发展空间,实现“一轴、两带、文化功能区”的文化发展布局。一轴:松花江滨水文化景观轴。结合松花江不同区段、不同地域文化基础,南岸突出欧陆文化、音乐文化、历史民俗文化;北岸突出冰雪文化、湿地生态文化等。加强对沿江及内河周边的文化景观建设,改善滨水文化环境,打造岸上、水中、空间、三维、全景的滨水文化景观带,形成集文化、艺术、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文化长廊。两带:冰雪文化景观带、特色文化景观带。冰雪文化景观带依托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冰雪运动场馆等现有景区设施,建设一批展示冰雪文化、体验冰雪文化、弘扬冰雪文化的产业设施,形成冰雪文化景观带;特色文化景观带注重丰富城市文化底蕴和挖掘优秀历史文化遗存,打造中央大街、靖宇大街、东西大直街、果戈里大街、中华巴洛克传统历史文化街等特色街区,展示我市欧陆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民俗文化。文化功能区:南岗、道里、道外、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等八个城区发挥各自的文化特点和区位优势,结合不同区域、场所已经形成的文化特色,构建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突出冰雪游乐、避暑休闲、时尚艺术、娱乐演艺、历史民俗、内容创意等方面的文化功能。

四、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市民文明素质建设。一是打造城市精神品牌。弘扬“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精神,并将其融入城市理念、市民行为、视觉景观、民俗风情、生活消费和经济发展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尊重个体意识、利益意识的同时,注重培养整体意识、责任意识、公共意识、组织意识,倡导以和谐、诚信、责任、宽容、奋进为时代内容的城市精神。二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施“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市民文明素质5年培训计划,深入开展市民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思想观念。广泛开展“文明礼让、遵章守纪”宣传活动,形成文明驾驶、文明乘车、文明行路的良好习惯。以“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做好年度感动人物(事件)的评选工作,每年推出一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先进典型,逐步形成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个层面的先进典型群体。坚持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感染人、教育人,切实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三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重要环节,针对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育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

2、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全省“三优”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明确创建目标和重点任务,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加大创建文明城市力度,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一是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以文明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为载体,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不断深化“邻居节”活动,提高文明社区创建水平。到2015年,实现城市社区全部跨入区级以上(含区级)文明社区行列,市级以上(含市级)文明社区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二是开展文明行业(单位)创建活动。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以规范服务为突破口,以群众评议为重要手段,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在党政机关开展“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主题实践活动,在企业开展“优质生产、诚信经营、信誉兴业”主题实践活动,在窗口单位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效率,一切为了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在社会领域开展“诚信处世、真情待人”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要求,创建一批文明村镇、文明集市和“星级文明户”。到2015年,争取60%的村镇达到省级文明村镇标准。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屯)四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网络,提高人均拥有量,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市级群众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及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区、县(市)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新建改造40个文化休闲广场及主题公园和一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大院,以满足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基本需要。到2015年,市级文化艺术场馆建筑面积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区县(市)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具备条件的要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做到有阵地、有机构、有经费、有人员、有队伍、有活动,其中300平方米以上场馆达到50%左右;区县级档案馆60%以上要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上一篇:林区实行村务多样化管理 下一篇:改良经济环境推进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