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化学“异常”实验

时间:2022-09-07 08:39:57

探秘化学“异常”实验

1.设计思路: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明确。“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养成质疑的好习惯,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可实现的具体途径。

本节课对品红溶液“异常”褪色实验的探究正是顺应这一理念而展开的。

整个教学程序分三个阶段: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通过对品红溶液“异常”褪色的实验现象的观察,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实验、观察、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确定探究主题;

实践体验阶段――确定探究主题以后,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包括实验设计、实验验证、交流讨论等,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

整理归纳阶段――将取得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得出最终结论。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2.教学目标:

2.1学会运用品红溶液遇SO2褪色、盐类的水解等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2掌握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2.3通过探究,发展质疑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教学过程:

[引入]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实验常用作SO2的检验。基于这一反应,进行实验――“盐酸+品红溶液”的组合检验Na2SO3溶液。

[引发思考]问题:先加盐酸再加品红溶液,与先加品红溶液再加盐酸是否都可行?

(学生思考讨论)

[演示实验并描述现象]Na2SO3溶液加入品红溶液,无须加盐酸,品红溶液立即褪色,反应速度比“先加盐酸产生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更快(对比实验1、2)(实验略)。

[转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出乎我们意料,出现了我们没有预测到的“异常”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 课题:品红溶液“异常”褪色实验的探究

[问题]1、Na2SO3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否因为SO2在起作用?

3.如果不是SO2的作用,可能使其褪色的因素有哪些?

(引导学生结合“盐类的水解”知识,分析Na2SO3溶液的组成成分,从而提出探究的问题或假设。)[板书]问题或假设: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可能因素――Na+,OH- , SO32-或HSO3-

[方法引导]在实验设计之前,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把你的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清晰的表述出来?[投影板书]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

(学生自由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分析:那么Na2SO3溶液也呈碱性,Na2SO3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其碱性原因呢,还是因SO32-或HSO3-离子起作用呢?于是,设计了实验3进行验证: 将品红溶液加入Na2SO3溶液中,溶液立即褪色,再滴加适量盐酸中和掉碱性,溶液不再恢复红色。)

[板书]结论1:强碱性物质NaOH溶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提问] 请思考:除NaOH溶液之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如Na2CO3溶液等)[板书] 结论2:SO32-或HSO3-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提问] 当OH-、 SO32-或HSO3-同时存在时, 使品红溶液褪色主要是哪个因素?

[板书] 结论3:Na2SO3溶液中,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主要是SO32-或HSO3-。

[引发思考] SO32-或HSO3-与SO2都含有硫元素,又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那么它们的褪色原理有没有联系呢?SO2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否其本身的作用?能否设计实验证明?(放映实验录像:SO2分别通入品红水溶液和酒精溶液中,发现酒精溶液不褪色。)

Na2SO3溶液和H2SO3溶液有没有共同点?(引导学生分析两者共同之处)

[课堂小结]资料表明,SO2和Na2SO3溶液使品红褪色的原理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这里的“异常” 应当加上引号。

可以说,很多科学发现都起源于对“异常实验”的研究,如高一教材上关于放射性的发现:贝克勒尔从错误的假设开始,因为偶然发现的“异常”现象,再经过不断实践,最后终于在1896年发现了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铀元素本身具有放射性特性。再如,氯、溴和碘的发现等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实验中也经常会碰到很多“异常”现象,如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变红,但浓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无色;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实验室中测定的结果有时并不是100℃等等。

我们应当怎样去思考研究这些“异常”现象?

化学中,任何所谓的“异常”现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最终有其产生的原因:仪器装置选择不当,药剂的质量、用量和纯度、溶液的浓度的不同,反应条件的调控,反应物的复杂结构等,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思考问题,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

4.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取决于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而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能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设置情境、创造参与实验活动的机会,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过程、选取试剂和仪器,独立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人”。

出于以上的思考,我选择了对一个“异常”实验的探究作为本节课课题。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现象由学生自己分析,结论由学生自己归纳,在探索过程中同学们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无穷的动力和无比的乐趣。

在课结束后,还不时有同学前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进行研究、探索个中的奥秘。其中不乏有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所以,此次的课堂探究活动使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通过本节课,还发现一些有待解决和反思的问题。例如如何把握诸如 “异常”实验现象这样的探究性素材,使之成为学习中的有利因素,并促进我们的教学呢?这是本节课留给我的一个新课题,更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提高探究教学水平来完善。

上一篇:浅谈课本插图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关爱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