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

时间:2022-09-07 08:06:00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的早产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进行呼吸、体温、喂养、膝部按摩、预防感染等护理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病率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病率低,身体青紫、肌张力低下、心率变慢、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降低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呼吸、体温、喂养、膝部按摩、预防感染等护理方法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暂停; 护理措施分析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体重较正常婴儿低,呼吸暂停作为早产儿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发病率为20%~30%,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并且可导致死亡[1]。如果抢救不及时,长时间缺氧会引起患儿的大脑损伤,对患儿的日后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并造成永久性或不可逆转的功能障碍。通过护理干预使发病率下降,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减少,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笔者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在治疗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同期进行常规治疗的33例患者进行对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其中男婴60例,女婴40例。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中男婴33例,女婴17例,年龄28~37周,平均(32.4±3.5)周;对照组中男婴27例,女婴23例,年龄29~37周,平均(33.5±4.1)周。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治疗前护理 将患儿置于恒温箱中保证患儿的正常体温,并根据胎龄、体重的差异调节恒温箱中的温度。导致阻塞性呼吸暂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早产儿喉部呼吸道容易塌陷,如头部和颈部位置扭曲不正会加重呼吸道阻塞,保持患儿的呼吸通畅将其头部放置于中线位置, 颈部姿势自然,由于早产儿的胃肠发育 不健全在喂奶时要防止呼吸阻塞,采用加强监管患儿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气、血钙等,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身体青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立即实施抢救治疗。

1.2.2 治疗中护理 辅助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由于患儿神经敏感,用手按压足底,增加神经冲动,可增加患儿的呼吸道扩张;手术用具经消毒保持无菌,空气经消毒,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患儿镇静以免发生意外,室温一定要保持在28~30 ℃,医用水要保证在37 ℃[1]。

1.2.3 治疗后护理 由于早产儿的体质较弱,因此,在治疗后要注意婴儿使用物品的消毒,防止患儿交叉感染;对腹部进行按摩促进患儿消化;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患儿免疫力;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不良刺激;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若排便不畅应立即进行处理。

1.2.4 加强体温监测 设置中性温度环境,使患儿处于24~26 ℃的温度,维持体温在36~37 ℃,以此来减少患儿呼吸暂停的发作。使患儿的周围湿度保持在50%~60%,确保患儿体温的恒定,使体温波动在±0.5 ℃,针对患儿的各项治疗与护理都应尽量集中在温箱内进行。

1.2.5 药物护理 按照医嘱给予早产儿抗感染治疗。严格遵守用法、用量、时间、浓度,保持药物疗效。在应用镇静药时,要做到静脉推入慢,剂量严格按医嘱执行。本组早产儿中,有2例在静推安定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脑膜炎2例,败血症2例,肠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且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改善,死亡率降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脑膜炎4例,败血症5例,肠炎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死亡率几乎无变化。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的体质较弱,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如神经、免疫、消化等系统都还不完善。主要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早产儿呼吸暂停还可由缺氧、体温变化等引起。呼吸暂停是一种短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即呼吸停止2O s或更长[2],在治疗的过程中都要注意防护,护理措施得当比应急性治疗有更好的效果。

早产儿呼吸暂停主要临床表现有青紫、肌张力低下、心率变慢、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降低[1];其主要并发症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脑膜炎、败血症、肠炎等。早产儿体温调节系统障碍,因此,给予保温箱,辅助婴儿自身进行体温调节,防止不良刺激引发呼吸暂停;合理喂养,由于早产儿体内各种消化酶不足,其消化能力差。对于病情稳定的患儿,已具有吸吮与吞咽能力,可通过口滴位法取2 ml母乳贴在婴儿口角缓慢滴喂,每2~3小时滴入一次。同时观察呼吸频率,抚摸腹部促进消化,避免患儿胃食管反流而引起反射性呼吸暂停[3];由于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很多,在护理要保证用具的清洁,防止患儿感染而引发呼吸暂停或引发其他疾病[4-5];若此时发生呼吸暂停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加以适当治疗可减轻呼吸暂停中血氧饱和度下降、肌张力下降等临床表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6-7]。

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肺成熟度差肺泡表面物质缺乏所致,表现为呼吸困难、身体青紫、心率增速等症状,可引发呼吸暂停,护理得当可使发病频率减少。本研究中,治疗组50例患儿与对照组50例患儿对比,护理措施得当可减少并发症,减少呼吸暂停发病频率,减少死亡率。

当早产儿出现短暂呼吸暂停时,应该对早产儿做出及时抢救治疗。要做到以下几点:(1)皮肤物理刺激。出现暂停呼吸时,给予弹足底、托背、睡水垫等机械运动,使患儿恢复自主呼吸[8-9]。(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进行吸痰,在吸痰过程中,要保持动作尽量轻柔,每次时间要少于15 s,避免损伤患儿的呼吸道黏膜,产生感染灶。(3)当患儿严重发作时,进行复苏囊加压给氧,并予氨茶碱、纳络酮等药物治疗[10-11]。

综上所述,加强对患儿的监护,针对患儿各个系统的不足面进行加强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治疗中的风险,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对早产儿的密切观察和护理技术的应用,结合早产儿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做出针对性的治疗,使早产儿的生存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并减轻患儿家人的痛苦,使患儿存活后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春红.46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7(1):114.

[2]郑美真.3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7,6(2):22-23.

[3]黄米霞.231 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2):675-676.

[4]岳呈娟.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处理与护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6(4):204-205.

[5]蔡荣英,陈秀捞,洪瑜玲.苏雁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院,2007,6(2):71-72.

[6]杨宝琴.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7(2):88-89.

[7]徐淑岩,牛菲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5(2):207-208.

[8]钟萍.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2(10):39-40.

[9]陈红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11(1):123-124.

[10]莫碧娴.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3(5):628-629.

[11]周进.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J].当代医学,2012,8(7):99-100.

(收稿日期:2013-02-27) (本文编辑:连胜利)

上一篇: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性... 下一篇:美托洛尔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在轻中度高血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