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典雅情境中的超然与完善

时间:2022-09-07 05:10:10

常朝晖,1968年生于青岛即墨市,199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美术馆专职画家,现就读于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创作室。

其作品于1994年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1997年入选建军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1998年获山东省首届山水画大展金奖、入选中国国际美术年一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1999年获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展银奖,2000年参加山东山水画家六人展,2001年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山东展区金奖。2002年入选“画说世界文化遗产”大型画展,2003年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提名展、获《国画家》全国扇面大展金奖,2004年参加中国风情――当代中国画赴法邀请展、水墨心象――当代中国名家学术提名展、澄怀味象――中国画提名展,作品四幅获2004年“黄宾虹美术奖”、作品两幅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5年入选当代实力派名家香港邀请展、“东方即白”全国名家提名展、“人与自然”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对比展。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等均对其作品作专题报道,《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等刊物均有作品发表,作品入选《今日中国美术300家》。

出版有《常朝晖画集》、《全国名家山水精品集》、《当代名家青绿山水精品一常朝晖》、《名家扇面小品》、《中国美术家――常朝晖》、《常朝晖・云芳气度图卷》。

几年前,在北京什刹海边上一家酒店的客房中,作为这座城市的过客,我曾经在一次展览上因欣赏到了厂著名青年画家常朝晖的作品而彻夜未眠,从而以《灵性的闪耀与生发》为题写过一篇记述画家朝晖先生的文章刊发在《画廊》杂志上。文章在对常朝晖的创作实践以及其在当代画坛所处的现状进行了简单梳理与剖析外,更多的表述则是对他那墨色中满布蓬勃与朝气的作品所给笔者带来精神沐浴的感动,那种生动中富含机敏、精彩中不露痕迹的绘画语式在给观者带来视觉捕获的同时,也毫不客气地显现了其作品不容小视的精神重量――一种个体的精神取向通过艺术的再造生发,进而为当下部分城市人群疲惫与茫然的精神漂游提供了可供栖息的心灵家园

几年后的今天,我们住时空的转换中变换着人生角色的同时也经历了年龄与阅历考验,再读常朝晖先生的作品,不难发现,画家也正在完成着其作品灵动典雅情境中的超然与物我相融,从而在当代画坛不断确立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领地,进而在观者的品赏与学术认知上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肯定与赞叹。几年中,常朝晖对自身艺术走向的清醒把握和努力,使得他并未在已取得的成就中徜徉不前,这在《美术观察》、《艺术界》等各种学术传媒的推介以及邵大箴、范迪安等诸多评论家对他及作品的指认中可见一斑。2003年至今的几年中,他往返于济南与京城,先后修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课程班、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在这两所中国艺术研究与创作的最高学府中,他完成了自我艺术行为的破茧过程。为了追求作品中贴近现实、贴近民间、传统精髓与现代风神的统一,他曾以十几年的时间以斗志最为旺盛的青壮时期(30岁前后)为代价,对王蒙等元四家以及米芾、龚贤,董源、巨然等先贤进行过深入地临习与精研,并曾游走跨越于南北诸多名山大川、村落,用眼去观察、用心去品味、用下去描绘,从中探寻生活与传承统一的最佳契合点,进而打开了通向绘画艺术深层境界的大门。在常朝晖先生的山水画里,我读到了一种久违了的意象抑或意幻美,正所谓:“文学没有想象力则是爬虫文学,美术没有想象力则如劣等摄影,虽工亦匠矣。”在他的作品中,既有自然天成的一面,又有艺术升华的多变,达到了一种如梦似幻的奇特效果。正是这种意幻美带着我的思绪一次次走进他的山水画中,享受其作品笔墨所映现的灵秀与浑厚。那些神秘莫测的云水山川、断崖幽潭,在他笔下挥发出大自然撼人夺魄之神奇。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在这里得到了展示,也充分体现了画家在创作时,以全身心地投入并将情感与水墨和谐相融的理想境界。

在近几年的各种学术展示中,读着常朝晖的近期作品,在最初的沉默中,笔者再次感受到他艺术追求的潜在能量。独特的审美特质在作品中的隐现无疑使其本身的内涵更为丰富,从而在欣赏、品味的同时令观者的思绪伴随艺术语言的跃动而飞升。统观朝晖君的诸多作品,神韵酣畅,墨气淋漓,能放能收,精巧中存博大,虚灵秀美中含粗犷,画家用自己的水墨语言构建起了精神世界的山水图式。正如评论家徐恩有的评述中所言:“他恰到好处地汲取了中国文化的‘和谐圆满’、‘山清水秀’的理念,将山水画的符号、笔墨‘转译’为‘新家园’的图式、语言,并力求达到一种局部精致与整体浑然的完美统一,常朝晖极重以实代虚的丁法,虚实相间,尤其是他动用亚光亚色的纸本,以恰如其分的轻度渲染与留白,墨色交织,新形式的水墨与重彩有机结合的小青绿山水样式,具有独创与别开生面的意义。”

在常朝晖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古雅、崇高与壮美,并非是小桥流水式的。在后起的青年画家中,他以其新和自然的主导思想和新颖奇崛的构图,将国画山水的传统表现与同时代的绘画语境中诸多新的太现形式相融洽,完成了从普通意义卜的绘画到个人艺术风格形成的飞升,且势头强劲,人有后来居上的态势。他的画可谓他心灵美好风景的凸现。他笔下山水中的亭台,楼阁、丛林、荒单、峭壁,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大自然景物艺术处理的升华。色调或冷或暖,画面中始终弥漫着一股神秘幽邃的氛围,整个基调暗中带绿没有丝毫压抑感,相反作品中清幽、宁静的诗意美,古朴典雅,计人气爽神清、浮想联翩

仔细观读他的这些作品,你会发现这些平凡的山川、溪流,被其赋予了某种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空间博大、厚重,加上灵动的笔墨走势所营造的梦幻般的氛围,增添了作品的耐读性和可视性,留足了回味的余地,从而使他的绘画风格从山水画的旧有模式中逐渐地剥离了出来,形成个性鲜明的一面。如第十届全国美展中的作品《青林上雨》,那丛林密布的山川,巍然屹立,苍润中透着远古的本真与拙朴,升腾的烟云环绕其间,如条条洁白的丝带挂于山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机与动感,表现出宇宙生命无穷的神秘力量的延续与伸张。“贴近文脉”画展中《云芳气度》的旷远幽秘的情境,在大开大合间张扬激越,似有天外之声穿越时空悠悠而来,蕴含了画家开阔乐观的人格力量。

2005年的岁末,写完这篇小文,笔者所在的胶东海滨城市的天空正是大雪飞扬,窗外纷纷飘落的雪花迷漫着洁白晶莹的颗粒,为山野、丛林、乡村、都市披上了层层白纱。这是几十年来这座城市经历的最大的一场雪。透过这种自然美的表象,是其所蕴含的人的日力所不及的人类精神理想和崇高境界之大美。坐在温暖的室内,茶香袅袅中使我忆起与朝晖君的一席谈话。他的话语平淡而冷静。他说:艺无止境,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应该不断超越自己,使之由实地物质景观向精神景观开拓,将中国文化精神现心灵智慧的修炼相切合,从而创造出具有人类精神理想的、大美大奂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大作品。这也是我一生所努力追求的。

上一篇:千年风水 第13期 下一篇:倩丽“大使”尹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