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不是她永远的烙印

时间:2022-09-07 05:02:46

她低着头,手指缠着衣角,看上去十分拘束。穿的衣服明显不合体,小小地缚在身上,双肘的部位还粗糙地缝着两块颜色极不谐调的补丁。

这是河北省境内的一个极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公路,没有电话,没有电视,甚至连照明灯都刚刚接上不久。村民们只依靠山上零散的几棵枣树勉强维持着生存。这里的孩子,不要说读书,即使是温饱,亦是极难保障。

我们是县计生局派来的“关爱女孩”工作组。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倡导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女童合法权益。跟我们一起来的,还有县电视台的记者和摄影师。

女孩今年12岁。与穷困的乡邻相比,她的人生更为痛苦及不幸。4岁时,她的父亲患了肺病。本就裹在贫困中的家,更深地淹没在灰暗里。由于无钱医治,父亲的病情逐渐加重,最后,鲜血伴着剧烈的咳嗽自嘴里一口口喷出,半年后就咽了气。

没有了父亲的日子更加艰辛。母亲被痛苦折磨得越发抑郁。一年后的某个冬日夜晚,母亲终于丢下仅仅5岁的她,用一瓶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女孩的亲人,只剩下年迈的奶奶。65岁的老人和一个只有5岁的孩子,日子的艰辛不言而喻。小小的她很快学会了做饭,打柴,洗衣。她在漫无边际的贫困与劳作中,一天天长大了。

看着面前一摞摞崭新的书本,她清澈懵懂的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阿姨,这些书和本子,都是给我的吗?”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书本,语气中有怀疑。

“是的,全是给你的。喜欢吗?”我摸着她有些杂乱的头发,心中疼惜不已。

“真的?都是给我的?”她又问,眼中仍有不确定与期盼。

“当然,我们可以拉钩。”我举起小指,对她微笑。

她怯生生地伸出手,将细瘦却已粗糙的小指跟我的钩在一起。突然,灿烂的笑如般盛开在她的脸上。这时,电视台的小张拿着话筒走过来,让她捧着那些书本说一些感激的话。摄影师小罗已经摆好了架势准备录像。

我发现,她明媚的笑容倏然暗淡下去。她把书轻轻放下,身体开始慢慢后退。

“怎么了?没关系,如果不会说,叔叔可以教你。”小张走过去拉她。

她继续往后退着,眼泪顿时一颗颗滴落下来。

我走上前去,问,为什么伤心,可以跟阿姨说吗?

她用袖子抹了下眼睛,哽咽道:“阿姨,我不想上电视,我不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是个贫穷的孩子。”我的心倏忽一疼。

“别让他们拍我好吗?我一定好好学习。以后,我要考上大学,走出山去。我知道,我现在很穷,但是我保证,我不会穷一辈子。”她解释着,小脸急得通红。

小张的话筒缓缓落下,小罗将摄像机也默默收了起来。

我将书本放到她手里说:“孩子,其实你一点都不穷。回家去吧,好好读书,你的心愿一定会实现的。”她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儿。我知道,此刻她的内心已有股力量在升腾。

车走出很远,尘土飞扬中,那个小小的身影仍站在原地。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这个仅仅12岁的女孩,教我们懂得了:贫穷,不是一个人永远的烙印。

以后,再有类似的关爱和捐助活动时,我们再未拿过摄影机。因为,任何生命,都该得到尊重,哪怕她只是一个两手空空的小女孩。

(摘自《读者》)

赏析

人是有尊严的,面对那种炫耀爱心、居高临下式的救济,会带有羞耻之心而不肯接受。在给予他人救助的同时,还要给以平等的尊重,不要让他人因为接受救助而自卑。炫耀的爱心是一把利斧,不仅会砍掉弱者奋发的信念,还会让他们在阳光下裸地展示血迹斑斑的伤口。请记住,爱是帮助,不是施舍,不是炫耀。

上一篇:“三数一差”的实际应用 下一篇:共享梧桐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