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时间:2022-09-07 04:09:47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摘 要】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这个民族的语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在关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多维度地进行教学改革。尤其要善于根据具体课型采用不同的渗透方式,同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并反复练习,借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其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背景知识 渗透

引 言

传统观念认为,有关英语的基本知识只包括其内部的结构与规则,即语音、语法、词汇等[1]。伴随着学界对英语教学的深入研究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增多,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障碍,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统,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固有要求。实践证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应当是在教学目标指引下的潜移默化,而不应是生硬的灌输。换言之,在当今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中,理应采取渗透式的教学方法。渗透式是以同质关系为切入点,不改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课程性质,只是将文化因素融入读写及口语交际教学中,进而形成以学生必须掌握的英语技能为中心,并且包容了英语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固有要求

文化背景知识是培养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是和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的[3]。尤其在当今时代,全球化语境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重视跨文化教育,必须把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并渗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方面,作为英语教师,要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所了解,能够根据交际对象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恰当运用语言。另一方面,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美国家的文化不可能自然习得,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大学生对未知事物比较敏感且又充满好奇,参与性强,对英语文化等不甚了解的东西比较有兴趣。关键问题是,在大英课堂上渗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一定要考虑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可硬性灌输,以免造成文化背景知识跃居主要地位,以致于“喧宾夺主”。[4]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认知的目标包括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首先,就文化态度而言,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要理解和尊重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其次,就知识文化而言,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信仰、观念、风俗、行为、情感和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法等,还应掌握一些有关国家经济、社会、政治、历史等情况。最后,就能力而言,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文化知识,会反过来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相互了解和交流信息的目的。

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改革,现在已经把广大师生关心的热点聚焦于听、说、读、写的考核上,而对于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却不够重视,使学生对英语所承载的文化缺乏认知,对西方文化不甚了解,难以达到学好英语语言的目的。

据调查,一些高校学生认为,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可以和外国朋友进行交流,也就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殊不知,语言的交流是双向的,跨文化的交际亦是如此。交际的一方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在交际过程中可能会因此而产生交流的不顺畅或信息的不准确,要做到准确理解对方和表达自己谈何容易。当前的英语考试,重点放在了阅读理解、写作和听力方面,而关于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考试几乎没有,这也导致了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普遍不太重视。

2.教材中欠缺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信息

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英语文化,而应是多元的多种文化。大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更应该逐步提高本土化的英语表达和沟通能力,既要对英语文化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又要注意和母语文化融会贯通,做到“洋为中用”。

更有甚者,大学生接触的一些英文教材中,对于文化背景知识很少涉及,而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也很少有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内容。学生了解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大多来自于课外读本、网络和人们的口口相传,内容十分片面,其结果自然是一知半解,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3.渗透方法不够灵活多样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法,如能灵活运用文字、图片、影音等使渗透方法变化多端,就一定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老生常谈的东西,学生就不会有明显的反感情绪。往往越是让学生感到新鲜的学习内容,学生就越对它感兴趣,只要能够贴近他们的实际水平和心理需求,就能够激起他们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强烈欲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字、图片和影音等,这些东西本身是难以形成很大影响的,要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文化背景知识,还需要开展生动的英语学习活动。教师尤其要善于运用行为导向法、情景教学法实施教学活动,因为任何生动的文字、图片、影音等,都比不上身临其境的感受来得深刻。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大学英语教师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讲授,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导致学生心生厌倦,甚至自暴自弃。

4.欠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欠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就是忽略对学生言语行为、交际规则等行为规范和意识的培养。多数情况下,我们还停留在日常交际阶段,而没有达到跨文化交际的层次。表现在口语交际方面,就是距离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尚有差距,常常满足于对方能听懂,基本不在乎对方听着舒不舒服。这一问题不仅在学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甚至英语教师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错误。笔者有一次听课,就听到一位教师问班里的某位同学展示得好不好,他当时脱口而出:“Is he good?”而此时的句子恰当的表达应是:“Did he do a good job?”或“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answer?”更符合英语文化的交际习惯。

相关对策思考

1.课堂上要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只有当学生准确、流畅地说出或写出相关文化知识,才算是把人类知识变成了个体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跨文化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为切入口,进行中西文化对比讲解。这样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他们的思路,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进行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讲解语言意义内容所反映出的文化内容以及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以打招呼为例,可向学生介绍中英之间的不同讲法以及英美人见面打招呼的说法。这样可以转换思维模式,走出母语思维定势。

在渗透的起始阶段,既要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又要注意所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一定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在渗透的高级阶段,要引导学生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使其不断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教材中增加介绍英美文化的内容

教材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最主要的资源和载体,应根据学生特点选用渗透式教材,就是在教材中增加介绍英美文化的内容,以便渗透文化背景知识。例如: 英语阅读课本可以增加英语语言文化的知识性内容,综合课本可以增加英语文化中的伦理道德部分,也可以介绍国外的先进科技以及对人类的贡献等,而听力教材可以适当介绍英文音乐、影视艺术等。总之,要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手段全面传递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文化背景知识,以增强其文化认同感。也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引进版英语教材,这些教材中的学习材料,有不少内容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特别是注释部分,有些注释着重解释了中西文化的差异[5]。

3.根据具体课型采用不同的渗透方式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讲解、讲座、竞赛、电影欣赏、参观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具体课型采用不同的渗透方式,将培养英语技能和学习、了解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6]。

英语视听说课侧重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可以找相应的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视频或听力材料,先将关键的词汇提供给学生,然后采取学生听或教师讲解的办法,将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完成知识的渗透阶段。之后,可以采用演讲、表演、学生互相测试等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应补充文化背景知识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同时,帮助学生习得文化概念的英文表达,使其能够有效地改进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失语现象。英语写作课上,由于英文文章和汉语文章在篇章结构、文体特点等方面差异很大,这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思维方式不同——教师在讲析英文文章写作特点的同时,要比较汉语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出差别并分析其原因,使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进而通过写作训练真正掌握所学的文化背景知识。

4.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并反复练习

就英语文化传播的现状看,英语课堂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及相关练习都比较少,学生用英语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比较吃力,教师在实施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时,应安排学生开展辅的课外阅读,尤其要多读经典英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风俗习惯、社会关系以及该民族心理状态等方面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使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更为全面。

除了广泛阅读以外,还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因为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习惯成自然的过程,就像中国学生对汉民族文化往往习而不察,其实母语文化已植根于大家的潜意识中。所以,要让学生在了解、熟悉英美文化并意识到中英文化差异的同时,还要让他们进行反复操练。

结 论

综上所述,全球化语境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而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只有在深厚的文化底蕴里熏陶出来的语言,实际运用起来才具有十足的力量。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教师在关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多维度地进行教学改革,尤其要善于运用各种具体策略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其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欣.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外语界,2012(05):73-74.

[2]陶俊华.新课标理念下的文化渗透与高中英语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03).

[3]何青.浅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的渗入[J].学苑教育,2012,(06).

[4]张雨仁.问题与问题解决[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5.

[5]蔡小燕.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渗入[J].科技信息,2011,(08).

[6]赖铮.英汉语言文化比较在大学英语教材开发中的运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04):75.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上一篇:巧用动量定理解题 下一篇:我国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