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可扬帆

时间:2022-09-07 03:56:36

“环滁皆山也”是宋代文豪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对滁州景色的描述,安徽滁州由此而闻名天下。虽说“环滁皆山也”,但并不意味着滁州人就会被山禁锢创新的思维、阻挡开拓的步伐。自2011年以来,工作在这里的滁州远教人,借力使力,大力实施远教“三借”(借地、借智、借势)工程,拓宽了远教服务平台,壮大了远教人员队伍,整合了远教综合资源,从而奏响了远教工作的创新乐章。

借地:拓展远教服务平台

不得不承认,当前一些基层远教部门还患有“站点依赖症”,具体症状就是将基层站点当成了唯一的阵地,几乎所有的远教活动都是依赖站点来进行。这种被动的单打一的工作方式已不适应实际需要和时展。站点固然是开展远教工作的主载体,但更应考虑时代变化,密切结合本地实际,主动出击,去多开辟些阵地,这样才能有利于“火力”的输出。中央提倡“三上”(上手机、上网络、上电视),有些走到前面的地方已经在搞“五上”甚至“七上”,这都有力证明了多方开拓远教平台的重要性。安徽省滁州市委组织部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形势,积极与外单位协调,开辟出了新的远教平台。“借”地,不仅是借来一个平台、一块阵地,更是进一步提升了远教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滁州市的气象部门在全市建有200多块LED公共应急预警显示屏,主要以播报气象警报等紧急信息为主。滁州市委组织部“盯”上了这块难得的阵地――LED屏都建在人群集中处,而且极为醒目,如果能在上面播放远教工作内容,毫无疑问将增强远教的辐射力度。经过耐心的沟通与协调,滁州市委组织部与气象部门达成协议,利用市区户外10多块、市区户内130多块LED公共应急预警显示屏,每天按时播放滁州党建信息,以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同时,对LED屏的边边角角也没有“放过”,在屏幕下方以滚动字幕的形式企业用工、农产品供需等远教便民服务信息。组织部与气象部门每月以“碰头会”的形式共同商议合作事宜,每星期进行2~3次的协调以决定播出内容,一个新的立体化、全方位、全覆盖的多元媒体联动播出平台使“远程教育”在滁州变得妇孺皆知,基层党员群众更是因此享受了不少实惠。截至目前,LED屏已播出党建信息700多条,就业岗位1万多个、农产品市场信息100多条,受惠党员群众达10多万人次。滁州市定远县七里塘乡孙集村的农民魏明亮原本在江苏打工,常在异乡的他总想着能够在家乡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好工作,但苦于消息不灵通,一直未能如愿。2013年,正当他收拾行李准备再赴江苏的时候,市里开展了“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滁州市委组织部通过LED应急显示屏了企业招聘岗位2000多个。在火车站等车的魏明亮看到了这些招聘信息,如获至宝,马上根据信息找上门去,通过竞聘顺利在滁州养元饮品有限公司上了班。他高兴地说:“幸好有这LED大屏帮我找工作。在外干了十几年了,现在终于能在家门口上班了。”

借智:壮大远教人员队伍

干好远教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基层远教队伍人数少得可怜,一个村里往往就一个管理员,文化水平也是不尽如人意,真成了 “老弱残兵”,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想增加人员配置,却因资金等现实因素限制又难以实行。滁州市委组织部认为:既然难以“招兵买马”,那么就“借兵借马”,“通过借用社会的人才智力资源,来解决基层队伍过于单薄的问题,实质上等于壮大了全市的远教人员队伍”。

滁州本地有滁州学院等高校,滁州市委组织部把高校视作“智力富矿”,密切加强与高校的横向联系。通过沟通,市委组织部与滁州学院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借用学院师生,开展了“百组千人服务基层先锋网改版升级”活动,免费为全市1300多个乡镇(街道)和村(居)的先锋网站改版升级,为基层节约资金40多万元,搭建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先锋网络体系。面向全市8个县市区共组建了8个工作队,由1名学院老师领队,每个小组有10多名队员,分别对应所属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及各村(居),确保每个县(市、区)有1名老师负责,每一个乡镇(街道)和村(居)至少有1名学生负责。各小组根据各自乡镇(街道)、村(居)具体需求设计制作出相应的网站,指派1名学生承担网站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并长期担任基层网站的技术指导。同时,市委组织部还为滁州学院大学生搭建了社会实践平台,开展了远教基层行活动,组织大学生“沉”到村站点,辅导站点管理员业务,同时为村站点工作开展出力献策。从2011年以来, 累计有1000多名大学生参加了“百镇千村大调查,历练青春长才干”――滁州学院大学生远教基层行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在增长了实践知识的同时,还成了“编外远教工作人员”,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基层远教工作的开展。滁州学院学生范梦强感慨地说:“我已经连续两年参加了远教基层行活动。今年这次活动主要是帮助村民学习一些计算机知识和远教学用基础知识。远教基层行让我看到了农村真实的情况。我希望毕业后能够到村里当一名大学生村官,继续从事远教工作,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村民。”

借势:整合远教综合资源

远教部门由于工作性质所限,能掌控的人、财、物并不是那么丰裕,这是难以回避的事实。然而,“人财物”固然重要,工作思路更重要。如果只用远教自身的力量,“单枪匹马”地去开展工作,“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子?”滁州市委组织部清醒地认识到:仅靠远教自身的资源,是很难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的,必须要创新思维,向社会“借”资源,通过整合资源这一有效途径,来构建社会统筹发力的“大远教”工作格局。

远教工作领域涉及方方面面,文化、司法、农业、科技、广电、气象等多家部门,在滁州市委组织部的眼里,都是可借的“势”,都具备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市委组织部将上述部门都发展成了远教成员单位,每月召开联席会议,沟通协作事宜,并将基层站点作为资源整合的窗口,在全市范围内逐批打造“五位一体”站点。五位一体,就是远教基层站点兼为农家书屋、便民服务点、文化大院、共享工程服务点;基层站点建设由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则由市委组织部居中进行调度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后的“五位一体”站点,除了开展正常的远教活动外,还可以向基层党员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气象信息、全程办事、图书借阅、资料下载、企业用工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服务,从而创造出了共建共享的远教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市组建“五位一体”远教站点100多个,基层远教工作好开展了,党员群众也感觉远程教育越来越给力了。滁州市凤阳县东陵村老年大学教师胡家云高兴地说:“以前去站点,除了看课件就是学课件,现在的站点能干的事就多了。就说我们老年大学吧,站点不仅为声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学生们还有了寓教于乐的场所。远教真是和我们更亲更近了。”

“借地”“借智”“借势”,实质上都是在借力使力、以小带大,它启示我们远教部门不能囿于自身条件所限而固步自封、得过且过,要创新工作思路,把自己当作一个杠杆,去撬动部门以外的社会资源,调度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远教工作中来,这样远教工作才能借得东风好扬帆,奋力前行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大海里。一个“借”,绝非字面上那么简单,它体现的是开拓、是进取、是创新。

上一篇:应在节假日期间开展个性化远教学用活动 下一篇:QQ暖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