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交易”

时间:2022-09-07 01:47:47

“私下交易”

前不久,某炮兵旅出了一件新鲜事:二营王连长在一次双方自愿的商品交易中,为了少花2万元,差点引来牢狱之灾。这件事在部队上下引起很大关注。

原来,王连长在去年六月的一天与其家属张丽商量,决定把4岁半的女儿送到驻地最好的新星幼儿园,可这个幼儿园离家较远,夫妻二人也都有各自的工作。面对眼前的困难,他们想在女儿上幼儿园前买一辆小排量的轿车,为家属张丽接送女儿上幼儿园提供方便。

说来也巧,这时王连长的一个地方朋友想要出售比市场价格便宜近2万元的某新型轿车,王连长从侧面了解这辆车不但各项性能良好,最主要的是价钱也比较划算,便没有多想就谈妥了购买协议,并一次性付清了车款。

谁知,一天,张丽刚把女儿从幼儿园接到家,驻地公安机关的两名刑警也随之赶到,并告诉张丽这辆车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要求张丽到公安局帮助核实情况。事后得知:卖主因多次犯罪被公安机关抓获,供认了其在一次盗窃事件中将所获轿车低价卖给了王连长。

案例点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规,官兵应理清“只要自己不犯错,低价购买犯罪赃物也无妨”的模糊认识——即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销售和收购,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官兵及其亲属在购置的低价物品中一旦发现是犯罪所得,要立即向部队有关部门举报,并主动上缴非法所得物品,与地方司法机关密切配合,协助调查,以确保免除刑事处罚。

从法律角度讲,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都会直接或间接构成刑事犯罪行为的形成,可是,根据客观推理,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有时不好界定购买犯罪所得赃物的主体行为为明知或不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官兵在购买过程中,要增强法律意识,别因一时贪图小便宜,而为日后的犯罪行为构成埋下伏笔,引来因小失大之祸源。

文中的例子说明,购买低价的小排量轿车,无论咋看都是件好事,但其隐藏的刑事责任追究却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随时可能会引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之日,也是幸运事到头之时。不敢说这样的事会不会时有发生,但官兵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怀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戒备心理和“天上不会白白掉下馅饼”的理性思维,尤其所购商品涉及数额较大,出卖方又毫无顾忌进行超低价销售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慧眼,在完全弄清楚商品的真实来历后,方可与卖主签订购买协议,否则,绝不可草率行事,留下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把柄。

上一篇:香烟想说爱你不容易 下一篇:教育国际交流中挥之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