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9-06 11:48:40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之我见

一、课程标准新旧对比

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出炉,对照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我们不难发现在课程理念方面做了如下调整。

1.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树立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2.课程理念丰富完善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英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英语课程的过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体系、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由于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要逐渐积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

(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现代英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选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

(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3.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他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4.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5.语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which,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这些对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难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转换教师教学策略

每一轮课程改革都有新的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背景。对于已经适应了既有教育思想和实践手段的一线教师而言,这些新的理念所带来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的挑战及冲击都是巨大的。这不仅意味着他们以前的经验的无效或失效,而且要求他们必须放弃已经驾轻就熟的各种策略,掌握新的教学行为,接受新的角色定位。

1.语言学习观念的更新

由于根据新课标所编制的各种英语教材采用了新的教学法理论,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会逐渐发生变化。比如,要求教师有整体教学观念,即“使学生获得综合英语语言技能”。其实,任何一种语言教学课程,都绝不可能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转移或传授。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一种语言时,那种语言背后的生活方式、社会阶层、态度和价值观都会透过不同语体、重音和语调、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现象得以传播或强化。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标教材时,通过组织、实施和评价新教材所设计的各种学习任务,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对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刺激和诱导也会有不同的侧重。

2.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

新教材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用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将各种学习策略纳入教材,力求语言教学、交际教学与学习策略的掌握互相渗透。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目的、语言素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在分析学生的需求和程度的基础上。教师作为目标语的掌握者,虽然依然必须提供大量语言示范,但更多的注意力不是放在语言知识和结构的分析上,而是转移到组织和领导学生的小组活动、配对学习、个别辅导上,设计话题和任务,与学生一起构思会话、开展讨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适时评价。提供反馈,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习得,直至内化语言规则”。

3.语言与文化的联系

文化和语言不可分割。语言是一个群体使用和理解的一套词语及赋予这些词语以意义的规则系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相同的现象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打喷嚏是一种不同语言的人都会遇到的生理现象。但不同文化对于打喷嚏后该说什么,怎么说却有不同的规矩或习俗。学习一门语言不可能不了解说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教一门语言也必须同时传授相关国家的文化习俗。新课标英语教材为了追求语言素材的真实、地道和生动,采用了大量异国文化的语言素材,教师在使用这些语言素材时,不仅向学生介绍了语言的文化功能,而且在无形中拓宽了文化视野,丰富了知识。

4.从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长期采用语法翻译法。这种方法不要求互动,不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都很低,教师只需要手上有一本教科书,就可以上课。各大出版社新出版的英语教材大多根据交际法的原则,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新教材提倡的语言学习方式是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在真实语境中完成真实的任务,所谓“做中学”、“用中学”。同时,新教材注重学生在教学的每个阶段结束时有一个自我评估,引导学生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监控。

5.从“知识”型到“任务”型

使用新教材进行英语教学。教师的主要角色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指导者。具体来讲,在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交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交际过程起促进作用,观察监控活动过程,提供个别帮助指导,在适当时机参与活动;活动后检测活动结果,搜集反馈信息,必要时给活动以后续扩展与强化。

6.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加需要创新型教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创新的精神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我认为,要做一个创新型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

(3)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三、增加学生体验性

新课标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开发学生资源,学生的体验性是最重要的基本特征之一。而体验性的主要内涵,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亲历亲行、直接参与,来取得直接经验,从而产生亲近感和成就感。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首先,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备课,设置与教材规定的内容相关的材料和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退居二线”,始终围绕学生这根主线。根据这个设置,提前布置自学任务,做好导学案,让学生先自学,在课堂上有“见解”可以发表。如果话题内容很丰富,就能激发学生讨论和求知的愿望。如学生都很想了解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及加利福尼亚美丽的自然风光,老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先在课前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了解这些内容,在课堂上进行Warming up时尽情地发言,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阵阵掌声说明了老师的成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又理解了所学知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了基础。

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

在体验中学习,学生更乐意,理解更透彻,效果更明显。“The more...,the more...”句型与汉语的“越……越……”句式的语序是一致的,但是用词有所不同。比如“你越努力,你就会学得越多”英语的句式是:The more effort you make,the more you will learn.因为英汉的差异性,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议备课组采用一首英语歌曲“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he happier we will be”来加强理解和记忆。通过教、学唱这首歌,学生边唱歌边学知识边理解记忆,通过体验,既愉悦了情趣,又学到了知识,学习快,理解快,记忆牢。在这个欢快的气氛中,学生经过实际操作,获得了成就感,有了审美的愉悦,升华了情感,获得了知识,激发了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如何通过实验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下一篇: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