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38例回顾性分析

时间:2022-09-06 11:20:01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38例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收集本院2010-2012年不良反应报告表中报告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38例使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病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有明显毒性,毒性表现为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静脉炎、肝损害、肾损害、心率失常。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医院药学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116-02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是由鸦胆子油与乳化剂混合制成的灭菌乳状液,目前临床多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尖锐湿疣及胃溃疡等。随着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广泛使用,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被重视。笔者现通过对本院2010-2012年38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医师和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物提供有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以符合不良反应评定标准的不良反应报告个案作为入选条件。剔除同一病例不同时段重复报告。

1.2 不良反应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良反应判断的指导原则,至少符合以下原则:①不良反应在用药后发生;②符合这种不良反应类型;③可以用患者的病理状况、合并用药、并用疗法、曾用疗法来解释;④停药或降低几年后不良反应有所改善;⑤再次出现同样反应[1]。

1.3 统计分析

根据上述入选标准,选取本院2010-2012年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个案共38例,将所涉及病例的性别、年龄、给药情况、用药原因、用药时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发生时间、累计器官及预后等有效信息,录入Excel软件,并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辅以文献追溯法,查阅医学文献中有关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个案报道,结合所选病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和性别分布

3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者35岁,最大者80岁,其中31~40岁4例(10.5%),41~50岁10例(26.3%),51~60岁9例(23.6%),61~70岁9例(23.6%),71~80岁6例(15.7%)。

2.2 用药原因及时间

38例不良反应患者用药原因依次为消化道肿瘤13例(34.3%),原发性肝癌9例(23.7%),肺癌7例(18.5%),皮肤癌3例(7.8%),膀胱癌4例(10.5%),宫颈癌2例(5.2%)。用药时间≤10 d者4例,11~20 d者6例,21~30 d者12例,≥31 d者16例。

2.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预后

38例不良反应中有14例发生在用药10 d之内,12例发生在用药10~20 d,其余10例发生在用药20 d以后。38例不良反应患者经对症处理或停药休息后均好转。

2.4 用药情况

38例不良反应中,消化道肿瘤(13例)多采取口服给药30 mL,每日3次,15 d为1个疗程;原发性肝癌(9例)多采用肝动脉给药10 mL;肺癌(4例)及恶性胸水(3例)多采用胸腔引流管给药80 mL,7 d为1个疗程;皮肤癌(3例)多局部外用结合静脉给药;膀胱癌(4例)多采用膀胱冲洗给药;宫颈癌(2例)多采用经阴道宫腔内给药治疗。38例不良反应均有联合用药,多为三联、四联用药,其中22例为后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16例为先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38例不良反应病例的使用方法及剂量均按照说明书规定执行。

2.5 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

38例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14例、过敏性休克2例、静脉炎9例、肝损害6例、肾损害3例、心率失常4例。38例不良反应中提及有过敏史7例,无过敏史30例,另外1例未提及有无过敏史。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发生规律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静脉炎、心率失常及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多发生在用药3 d内,肝、肾功能损害和静脉炎多发生在用药20 d以上。

3.2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3.2.1 药理学特性 鸦胆子性寒、味苦、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的功效。鸦胆子主要含生物碱、酚性成分、糖苷和鸦胆子酸等。鸦胆子仁含脂肪油(鸦胆子油)、皂化物内含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其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苦味成分中,为剧烈的细胞原浆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肝肾实质也有损害作用,并使内脏动脉显著扩张,引起出血。其挥发油对黏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2]。临床常规剂量使用鸦胆子有小毒,大剂量使用可致肝、肾功能损害和静脉炎。

3.2.2 成分复杂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系单味中药多成分混合制剂,增加了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综合文献分析其附加成分由如下途径带入:①原材料;②生产过程;③产品存放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原料药缺少质量标准,伪劣药材鱼龙混珠;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不足;在成品保存过程中,由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成分复杂,外部环境变化,各成分之间可能发生变化,当超过规定范围则易形成不溶性微粒,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3.2.3 患者体质与联合用药 个人体质与遗传因素使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存在差异,特别是过敏体质的患者,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易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同时,根据中药药性理论,鸦胆子性寒凉,脾胃虚弱、呕吐者忌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临床使用中绝大多数为西医医生,未能辨证使用。

3.3 使用建议

①应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必须严格掌握用法、用量,无特殊理由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使用,严禁超范围和剂量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②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避免不良后果。③对有适应症的患者严格辨证,对于中医辨证鸦胆子慎用患者应审慎使用。④作为中药注射剂不可避免的缺点,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成分的复杂性及杂质(如色素、鞣质、淀粉或蛋白)的不可限量性都会增加变态反应发生率,故制定严格合理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其产品质量,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蒋学华.临床药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8.

[2] 汪秋红,李金才.鸦胆子油提取制剂及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学, 2002,26(10):762.

(收稿日期:2013-04-12,编辑:梅智胜)

上一篇:浅谈桐庐休闲乡村发展之路 下一篇:真情永在 没有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