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存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2-09-06 08:53:17

幼儿生存教育之我见

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生命,即使获得,也容易失去,因此,学会生存显得至关重要。21世纪,我国幼教事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是人的完整素质结构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学会生存,才能快乐生活。学会生存也是当代社会及未来世界对人的要求,未来是属于孩子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因此,对幼儿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包括父母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什么是生存教育呢?生存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习生存知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理念的教育。所以,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生存教育:

一、培养幼儿的生存意识

首先,以学会生存的思想为主线,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向幼儿灌输生存知识,使幼儿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幼儿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能力。

其次,在环境中渗透生存教育的理念。环境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幼儿园的路旁、走廊、墙壁、各类活动室布置大量的健康教育、安全自护、生活自理、交通规则等方面的图片或图示,随时向幼儿和家长传递生存教育的信息,使之,家喻户晓。

二、提高幼儿的生存能力

现在,我国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他们一出生就被人为地“保护”起来,接受过度化教育──即生活上的过度照顾和过度包办;学习上的过多要求和过多期望;行为活动中的过多限制和过多干涉;需求上的过多满足和过多给予。造成了孩子娇气重,生存的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面对困难坚持性不够、主动求助少,多是被动依赖成人解决问题;面对危险,勇敢的精神少,缺乏积极主动的交往能力,造成孩子生存能力差。如2007年8月8日,山东济南5岁孩子被活活闷死车中。2012年8月8日,龙海一幼儿园4岁男童被滞留校车中8小时后闷死。这两个惨痛的事例都说明,幼儿缺乏了正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求救能力,这跟1998年湖北洪灾区6岁的小江珊,依靠自己的智慧、体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跟洪水足足抗争了9个多小时而获救的事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见,生存能力多么重要。

三、培养幼儿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培养孩子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寻求生存的必要条件。

1998年洪灾区的小江珊能获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江珊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力,他才能靠一双稚嫩的小手紧抱住一棵小树坚持了9个多小时而死里逃生。由此可见,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人们寻求生存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力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锻炼与培养。如经常让幼儿参加活动,让幼儿吃点苦、受点累、受点难,那么幼儿无论是身体还是意志力都是会得到发展。可创设生存的教育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比如安排幼儿走迷宫、晨跑、登山、走独木桥、浪桥、石子路等,鼓励幼儿坚持到底,做个小英雄。

四、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失恋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跳楼自杀的人还少吗?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1、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如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增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勇于战胜挫折的信心。

2.消除幼儿的依赖性。我们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现在,绝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依赖性特强,必须想办法消除。我们要引导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难做到的想办法做。我们可以让幼儿多做一些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时,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要生存就得学会生存,要学会生存就得处理好环境与自身的关系,提高生存能力,只有学会生存,才能快乐生活。

上一篇:高中语文课堂该如何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下一篇:语文课堂知识真的在考场中用不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