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巧妙利用儿歌学习数学

时间:2022-09-06 08:11:45

谈巧妙利用儿歌学习数学

【摘要】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儿歌贴近生活,充满童趣,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将所学知识化繁为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儿歌;小学数学;兴趣;学习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数学,对于刚刚跨进校门的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既抽象又枯燥乏味的学科。它没有语文课中优美的画面、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情节、精美的语句,只充满了枯燥的数字和计算、抽象的算理、繁杂的公式和图形,学习它需要一定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合情的推理能力。这对于六七岁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儿歌贴近生活,充满童趣,是儿童熟悉并喜欢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特别适合小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笔者想: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和抽象的数学结合起来,无疑会给平淡的数学课堂增添许多生机。巧妙利用儿歌来学习数学,是引导学生愉快走进数学课堂的一条成功之路。

一、运用儿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心中一片迷茫,焦躁不安,充满了陌生感和畏惧感,惧怕教师,惧怕数学,在课堂上非常紧张,更无兴趣可言。第一节数学课我利用了儿歌教学,边拍手边唱:“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弯又弯,4像小旗迎风展,5像钩子……”师生一起又唱又跳,融洽了师生关系,缓解了学生畏惧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有趣。

当学到“数的组成”时,随着难度的加深,学生焦躁的情绪又开始出现。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数的组成”编成儿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7的组成编成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 你拍四,我拍四

7可以分成6和1 7可以分成3和4

你拍二,我拍二 你拍五,我拍五

7可以分成5和2 7可以分成2和5

你拍三,我拍三 你拍六,我拍六

7可以分成4和3 7可以分成1和6

W生一边拍手,一边用手势表示出7的组成,边唱边记,学得不亦乐乎。

二、运用儿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生不但注意力不够集中,还缺乏学习方法,这是教师常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教师经常运用儿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低年级数学课前,可经常引导学生背诵儿歌:

小朋友,要记清 数学补差别灰心

数学纠错有耐心 数学作业要细心

数学课上专心听 数学考试防粗心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对于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中如果遇到学生缺乏学习方法时,教师也可以把学习方法编成儿歌。例如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有的学生对运算顺序总是记不清,我就自编一首儿歌教给学生:

同级运算,左到右 后算加减,是规矩

先算前面,再算后 有括号的,首先算

两级运算,先乘除 括号外面,按顺序

根据儿歌内容,再加上体现内容的动作,使计算顺序形象生动,学生记忆牢固而持久。再加上有效的练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

儿歌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计算的方法,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比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练习题中出现了“34×11,23×11,36×11”。这种两位数与11相乘的题目,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我把这种奥秘编成一句儿歌“两边一拉,中间相加”。学生发现了这种计算技巧,学习热情高涨起来,趁热打铁练习了几组同类习题。这种计算技巧很快转化为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运用儿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教学重点讲懂,讲透,讲深,讲活,是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巧妙运用儿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四年级下册的名数互化教学时,利用小数点移动变化规律,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之间进行名数改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包含了乘法、除法、进率、小数点移动规律等许多知识点,综合性强,学生难以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穿插了三首儿歌:

高化低,乘进率

小数点,向右移

乘上10,移一位

乘上100,移两位

乘上1000,移三位

低化高,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左移

除以10,移一位

除以100,移两位

除以1000,移三位

复化单,很容易

高变整,低变小

合起来,就完了

这三首儿歌,把这节课的重点牢牢抓住了。学生按儿歌里的方法进行练习,很快从纷繁复杂的思考中抓住了问题的要害,理清了算理,掌握了学习重点。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四、运用儿歌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是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交汇处,也是新旧知识矛盾的结合处。传统的难点教学,教师常用讲授教学,过于平铺直叙,使得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得不到增强。教师灵活运用儿歌教学,能够从最佳的角度切入难点,使学生眼前豁然开朗,思维更加明确,掌握知识更加牢固,达到“快刀斩乱麻”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间隔数和棵数的数量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时可以儿歌为切入点:

小朋友,张开手 手指之间几个空

五根手指人人有 请你仔细瞅一瞅

通过观察手指,学生发现两端都植树时,“间隔数=棵数-1”。间隔数和棵树的数量关系,用这只小手表现得是多么清晰明了,学生豁然开朗,数学难点得到了突破。

再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每月天数的记忆成了难点,这时我运用了顺口溜: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再把一天加

学生发现了顺口溜中潜存的规律,记忆效果骤增,甚至终生难忘,难点不攻自破。

五、运用儿歌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记忆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回顾、梳理、总结,进行必要的记忆,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做好归纳、完善工作。

例如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后,需总结笔算加减法的法则,其法则可归纳为一首儿歌:

笔算加减要牢记

相同数位要对齐

个位算起要记住

加法满十要进一

p法不够高位借

加减符号看清楚

仔细认真是第一

这首儿歌概括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学生易理解易记牢。

再如在理清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及分类后,需把100以内的质数找出来,制成质数表,并要求学生熟记。为了帮助学生归纳和记忆,可把100以内的质数编成儿歌:

一位质数偶打头,

2、3、5、7记得熟;

两位质数不用愁,

可以编成顺口溜:

十位见了4和1,

个位准有1、3、7

十位若是2、5、8,

个位3、9往上加

十位若是3和6,

个位1、7跟在后

十位一旦被7占,

个位1、3、9来相伴

19、97最后算。

在单调抽象的数学课中加入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儿歌,将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精彩起来,学生变得兴奋活泼起来,知识变得易懂易记起来,数学教学也活起来。儿歌的巧妙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上一篇:“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下一篇:1500万台产能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