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性骚扰,用人单位应否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时间:2022-09-06 07:52:27

防止性骚扰,用人单位应否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摘 要 据报道,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某市实施办法》规定,用人单位若未建立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相应措施,需对性骚扰引发的投诉或诉讼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征求意见稿”自公布以来,社会褒贬不一。笔者认为,尽管性骚扰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法律问题,应该受到社会普遍的高度重视,但将防止性骚扰规定为用人单位的一项职责,并附加以连带赔偿责任,于法于理未免难以自圆其说,也未免有滥法化之嫌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效果也值得商榷。

关键词 性骚扰 连带赔偿责任

正如有批评者指出,“用人单位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做表面文章,所建立的‘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措施’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这是“毫无意义的”,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而“用人单位在每个角落都安装摄像头,全天候密切监控所有员工的一举一动”,这种说法似乎有些极端,但这确实是一种“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措施”,在某些行业中极有可能存在或者目前也大量存在着,这是“谁也不能接受的”。撇开可能侵犯隐私权不谈,用人单位的这种做法,在劳动者的心理上布下了阴影是不容忽视的。曾经有些高校为了防止学生进入异性宿舍,在宿舍楼下安装摄像头的做法不得不叫停,在调查中反对者的声音几乎一致――并非自己怕无意间被“摄像”,而是一个无形的影子始终闪在心头,让人觉得别扭,觉得难以接受。当然,要求用人单位建立“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措施”(诸如建立健全处理机制、加强道德教育等)这是勿庸置疑的,但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则除了上述情形外,也容易滋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法”具有引导作用,如果上述条款得以实施,有利于促进用人单位在防止性骚扰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强化对性骚扰侵权行为的震慑效应。但在任何涉及劳动者权利的问题上,均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作对比,认为劳动者属于弱者,从而强化用人单位的责任,这种立法思想显然有些错位,对用人单位而言也是不公平的。如有学者所言,反性骚扰最大的困难在于调查、取证、认定,同样性骚扰最大的困难也在于此。关系暧昧到何种程度构成性骚扰,虽然理念上似乎比较容易理解,但实践中需要把握的问题很复杂,再如办公室恋情等等,这些人们交往的畸形状态在当今是大量存在的,一旦双方关系恶化,一方称另一方对其性骚扰,或者双方基于“利弊权衡”(人们的金钱观和名誉观是不同的)互相串通,声称存在性骚扰问题等,向用人单位主张连带赔偿责任。此时,用人单位不仅需要承担经济上的连带赔偿责任,而且自身名誉也会受损。或许有人认为,用人单位可以向骚扰者进行追偿,但名誉受损的后果可能是无可估量的,因为优质的企业品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需要历经长时期的不懈努力才能形成的,而该品牌的毁灭,或许可用“毁于一旦”来形容。那么,基于这个条款,用人单位可谓“诚惶诚恐”,处处小心,唯恐自己的员工在这个“非主业”(相对生产经营而言)问题上给单位抹黑,必然试图将一切都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对企业内部的和谐是不利的。因此,一个似乎很简单的“连带赔偿责任”条款,加之性骚扰与关系暧昧、深厚感情等这些与情感相关的现象本身错综复杂,不好区分,如规之不慎,则极有可能导致某些人钻法律的空子,恶意借法的“引导”作用,制造一些不和谐因素。

如上所述,如果该条款付诸实践,用人单位严格按照该条款执行,为避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处处留心,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潜在地将“维护道德”的义务强加给了用人单位。因为当事人之间的“暧昧”状态,达到什么程度构成性骚扰,属于法律范畴,而在什么程度处于道德层面,专业人士在取证和认定方面都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如果将这个责任强加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基于自身利益考虑,时时处处为劳动者是否违背道德担惊受怕,势必会提前介入,并承担维护道德的责任。诚然,任何人都应该自觉遵守道德,也有维护道德的责任,但一般意义上只能通过提示、谴责等方式进行,直接干预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立法的背后潜在着用人单位直接干预员工道德层面的事情,自然是不恰当的。

从目前的立法上来看,最具公法色彩的刑法没有规定“性骚扰罪”,而是根据当事人行为的具体情况,可能构成猥亵、侮辱等犯罪,由此可以看出,性骚扰从性质上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自然人之间私法上的关系,是正常人际关系的扭曲形态。如果规定用人单位尽“家长”职责,则在性骚扰问题上,用人单位的介入,与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是什么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一定程度上的管理权力,是以合法的规章制度为依据的,主要表现为劳动层面上的有限“管理权”。同样,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也是基于能够控制的物质硬件设施等而规定,将“免受性骚扰侵害”这种“人际关系”意义的责任视为用人单位“劳动安全保障”义务,则是难以立足的。由此可以得出,既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没有关于诸如性骚扰等“私法”的管理权利,那它履行的是什么职责?如果用人单位认真落实“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措施”,其依据又在哪里?反过来,既然用人单位无法介入劳动者之间的“性骚扰”,那么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合理性何在?谈到责任问题,人们可能会想到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但其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创造就业机会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而不是让其履行捍卫道德、维护社会公德等责任。

因此,性骚扰是应当引起全社会重视的现实问题,关于在于切实加强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反性骚扰思想教育,提高人们防范性骚扰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切实避免劳动者遭受性骚扰,通过立法要求用人单位建立反性骚扰处理机制和一些合法的防范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规定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则于法于情于理似乎都是说不通的,其效果也许会适得其反,也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精神。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下一篇:浅析语文课本在教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