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6 06:43:25

试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学生的数量也正在急剧增加,根据教育部对2013年毕业生统计,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达699万,相较于2012年增多了近20万。面对社会有限的岗位,各高校的毕业生都面临着重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就业困难问题,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开始探索创业教育的途径,本文有针对性地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如今的社会,随着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使众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前途产生了迷茫与无助。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弊端出现,目前大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又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使得就业压力形势更加严峻。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人,作为服务性质的政府又无从下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总量压力大,就业形势绝不亚于2008、2009年,2013年我国将有25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8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长19万;而据预测,201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毕业生个人因素严重影响着自身就业“低不成,高不就”这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刚刚开始择业时的心理,而如今的社会则需要许多大学生从基层做起。这类矛盾的产生导致了很多毕业生一毕业就临着失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的 (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2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2年的10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2.1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事物和新教育理念,它目的是要教育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创业能力,学习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锤炼培养其创业心理品质。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不仅是为少数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更是为广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一种素质。可见,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2.2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开始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若按以往约36%的就业比例,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二三百万大学生,今年需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很大。又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正日趋减弱,面对这种形势,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困局的新的路径选择。因此,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到自主创业上,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还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新产业和新岗位,成为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新途径。

2.3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受全球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国家积极号召“以创业带动就业”,政府开设绿色通道,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而实际付诸实践的人并不多。据教育部在2004年的一项报告表明,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只有17%能实现赢利,而能在五年内还能继续活下去的学生创业企业仅三成左右。大学应届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关键是在学校里面所学的知识主要是就业技能,而不是创业能力。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不清楚创业成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因此,加强高创业教育,加强与创业相关的能力培养,十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3 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大学生创业要求相比,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

3.1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够统一

虽然在国内某些省份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所以目前在国内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还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及误区:有的高校认为学生需要创业教育的是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不大。有的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不应该鼓励他们去创业。当然,除高校外,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不少人认为大学毕业生属于“三无”(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人员,创业必然要失败。在社会的影响下,一些在校大学生自身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也存在偏差。

3.2创业教育课程不够系统

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善体系。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学校创业课程共有17门,内容几乎涵盖创办一家企业的方方面面。而在国内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并不完善,创业教育至今没有纳入到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也没有列入对高校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创业系列课程严重缺乏,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及正规化、学科化的课程体系,也缺乏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创业教育浮于形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参加活动也仅限于一些国家或省里的创业计划大赛,参与活动的也只有少数人,带有极强的精英化倾向。

3.3创业教育师资较为缺乏

在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主讲上述课程的老师,大多是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擅长于从理论到理论,其自身的创业经历十分有限。因此,这些老师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鲜活、生动的创业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另外,在学校组织的创业活动中,指导工作的多为学生辅导员。他们在具体指导时更多地是宣传一些创业政策、创业形势、创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有专业或专职老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指导工作。

4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4.1借助社会系统,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是政策的制定者,高校应该及时将学生的创业愿望和政策诉求反映给杭州市政府,积极争取市政府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实施。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直接指导学生创业。从国外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例如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

4.2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构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创业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思想观念的真正转变。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创业思想教育,使得他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从狭隘的知识教育、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的创业教育,确立以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一是要提高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首位度,加快转变为创业进行创业教育的偏面理念,拓展创业教育功能,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二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观念,使高校教师对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有新的认识,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三是要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积极的就业观,培养学生树立敢闯敢试的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他们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在毕业时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4.3加大课程体系改革,把创业教育纳入整体的育人教育之中

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课程体系,还包括非课程体系。高校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体现。一是增加创业技能培训课程进行理论教学。要针对学生个性特长和创业目标,精心设置和周密安排各类创业课程,努力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作为创业理论教学的延伸创业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实际能力,因此学校应尽力为学生提供诸如创业园或创业实践基地等创业实践的社会平台和机会。提高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增加大学生创业体验和感性知识。三是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创业案例分析,传授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方法,揭示创业活动规律,增加大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知。

4.4加大创业教学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创业教学水平

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各高校要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和培养,着力培养现有师资,通过理论培训、到企业锻炼、到国外参观、进行创业实践等方式,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为宗旨,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要拓展教师引进渠道,广纳社会创业成功人士,通过招聘、特聘、特约等形式,充实高校创业教育队伍,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增强服务意识,多组织高校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或组织开展学术经验交流会,为教师积累创业教育经验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远贵.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2005 (6).

2 韦进.适应与超越之间: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3 徐华平.试论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作者简介:

钱雯娟(1986-),女,云南楚雄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上一篇:音乐新课标之初体验 下一篇:医药类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模式实现途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