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过中国式生活

时间:2022-09-06 06:01:07

过一过中国式生活

季烨,70后,曾任世界500强公司高管、奥运会火炬手、品牌策划人、话剧出品人,2011年6月6号创建了惠量小院,传播传统文化,“倡导中国式生活”,至今共组织了1000余场活动。

惠量小院,即“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小院”。

曾有人问他:“不挣钱,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他回答:“这是附庸风雅的一点小追求,我在其中获得了成就感,文化就是被消费的。在传统文化小站方面,我们很多朋友、老师为此付出的更多,也无法用钱来衡量。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人所作所为皆为一念,一念注定了当下,也选择了未来。

漠地掘泉,小院生

在北京五道营胡同内,走进惠量小院,就能感觉到浓浓的书卷气息。小院上下两层共400平方米的面积,一楼有3个包间,用以活动和授课,二楼有个宽敞的露天平台,黄昏时刻,约上三两好友,观夕阳、闻花香、品茶味,能在都市闹中取静,放空心情。

小院并非一日建成。

季烨毕业于理工科类国际金融银行专业,之后在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投资公司、朵以轩拍卖公司工作过。后进入一家办公用品公司,不到半年从经理助理升任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帮助公司承接到2008奥运会办公家具供应项目,为罗格办公室创新设计了竹制明式家具。

奥运期间,季烨非常忙碌,当奥运礼花布满天空,他知道这一段工作结束了,所有荣誉感随之结束。然而,在奥运期间接触到的中国古典文化,深深烙在心里。

如果一直走商业,季烨或许能成大富,但他另有所求。和朋友们聚集在一起,他们不谈钱,谈古琴、茶道、毛笔、太极。中国式生活的核心元素究竟是什么呢?大家在争论后认为,正是茶。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能治病,能解渴,能怡情。季烨对此产生莫大兴趣,自己投资茶园,写书论茶道。这个过程遇到困难,有位师傅给他写了八个字——“云山万里,乾坤一滴是为茶。”

季烨当即买了机票去云南,途经建水、元阳,看到哈尼族老人真诚的微笑,感受万亩梯田活泼泼的生命力。在元阳县核桃寨,遇到一所希望小学,他还援建了一批教育设施。

2010年初,季烨担任出品人,和朋友共同创造首部集茶道禅宗于一体的话剧《看茶》,连演五场,反响不错,遗憾也有。季烨说,“每个人鼓掌后就走了,我们入不敷出”。

那位师傅得知季烨压力很大,一语双关:“你开个庙就可以了。”季烨不明白。师傅解释:“开庙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个地方。第二,有本经。第三,有人没人来你都要念。”

闻此,季烨大悟。半个月后,他和朋友们创建了惠量小院,并与豆瓣网合作,主推传统文化。

小院起初在安定门一间二十来平米的办公室,主讲“茶和插花”。很快,季烨搬到建国门,租了个大公寓,直到在五道营安家。从茶会雅集到茶道、香道、插花、陶瓷、篆刻、古琴、水墨国画等,公益课程日益丰富。

所谓的高级都只是形式

这里的茶艺师年轻清爽,微笑服务,还会根据顾客的心情选茶、泡茶。

小院的特色茶是普洱,但对卖茶这件事,季烨不太上心。你若喜欢便带走;若你不问也不推销。“来的是客,向往清静而坦诚的相处。所以茶若有缘,人便相往。”

小院房租、员工工资,再加上水电物料消耗,各种课程活动开支,每月支出不低,但消费并不昂贵。茶水消费非会员人均消费70-100元,会员30-60元。活动课程需要提前预约,门票30元,一般10位约满。

比如,咬文嚼字茶会。请来相关专家,在喝茶聊天之中,简单了解文字的起源、发展。通过对联、猜谜、讲故事,学习知识。季烨称,“文字于人类发展很有影响,文字的诞生注定的文明的走向,文字的不同划分了人类的格局,文字的版图决定了政治的版图。”

上个月,小院举行了插花会。老师带来了千日紫、芒叶和小菊做花材,教大家插制自由花型。老师讲解到:“红花绿叶配。若花为主,叶为副,则亦可视花为阳,叶为阴。有天地,有阴阳,有花叶,自然之道。花再艳丽,没有绿叶,也难成大雅,也只是艳丽。亦如今晚的芒叶,给花的不是色彩,是生命。人亦如此。感谢花,感谢叶,感谢天地,感谢自然。”

关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很多活动,都不设门槛,只要有勇气即可参加。

季烨感受很深切,普通人接触到的传统文化,要么高深莫测,要么胡说八道,让人望而却步。在文化沙漠里面,如何让大家得到文化根子里的那点清凉?

“其实我也是个门外汉,只是略知一二。我能弹一首半曲,诗也写一写,毛笔字写得一般,有多懂?我只是勇敢去尝试,也希望通过活动,把这些美好的体验传递给更多人。”

季烨相识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王伟平,知名书法家,为人低调内敛。老先生的香水,手绢,衣服质地和面料非常考究,讲究细节。虽精通所有的奢侈品,但并不沉醉其中。在他身上,季烨看到了“风雅的极致”,也学习如何从容自由。

老先生让季烨豁然开朗的一点是——所谓的高级,都只是形式。人有了素养,举手投足气度十足,而外在衣着已是次要。很多人弹古琴,穿成特别的样子,不是弹琴这件事儿多复杂,是为了体现人的不简单。

季烨说,“现代的人一说到传统文化,似乎就是穿汉服,留长须……其实这是一种误导。文化是一种内在精神。我也和很多朋友沟通,经常琢磨:有事怎么干?没事干什么?”

季烨开个玩笑,小院是无事干什么的地方,有事别来。中国传统文化,要心静,才能体受。

小院是简单透明的

不少学员来小院体验抄经活动。

抄经看似简单,却考验定力,急则溃,缓则滞。静得下心,才抄得了经。采访当日正好是每周二的抄经活动。每人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心经》,桌上笔墨纸砚齐备,另外还有十年普洱生茶按序冲泡。焚香后,成员们渐渐进入了抄经的状态,除了笔墨与宣纸接触的声音,还有古琴伴奏,安静悠远。

张莉红是当天抄得最快的一位成员,她是武汉人,在北京拥有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形容自己的性格雷厉风行。对于本职与爱好的反差,张莉红说是为了平衡。过了三十岁,更加追求一种静。至于为什么抄经抄得最快,张莉红的理由是:专注。一提笔什么都不想,在抄经的过程中心不知不觉就静下来了,这是一种个人的净化与修炼。

她之前没练过毛笔字,所以她就按照钢笔字的写法,并不拘泥于形式,但求内心顺遂。

小院来过很多做文化产业的人,或让季烨做商业活动的人。

“还有公司要包场小院活动问我价钱,我说:400一位,4000起。他们问:你们活动不是最贵才200吗?我说:那你可以自己网上报名,一下把人报满。谈生意大家都是生意,你用我们辛苦组织策划的活动孝敬你的客户,占用了更多真正喜欢这个活动的朋友的机会……”

有时候,季烨也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但还是走到了今天。

现在季烨朝九晚五,有了份新工作,所幸小院自行运转良好。他说自己不是小院的老板,而是这里的义工,或者客人。

“客人就要消费,我要去挣钱才能继续消费,然后带动更多的朋友在这里‘消费’。此刻有一点小伤心,因为在新的工作环境,不可能如此坦诚,如此随意,我将发挥我的聪明才智,算计为几斗米折几次腰……但我每天都会有开心的期盼,因为下了班,我有惠量小院。”

小院简单透明,承载着季烨的人文理想。他期待能有更大的场地,用来喝茶,做文化展厅、开办剧场或者国学培训,让大家一起来过一过中国式生活。

上一篇:万军:重新定义 下一篇:与世界深度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