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城市建造“饥饿”展馆

时间:2022-09-06 05:32:50

“贪婪”城市建造“饥饿”展馆

有一个命题:如果我们有一个袋子,而且能够装下所有的物品,那么我们有没有必要去再买一个新的袋子。答案很简单,我们根本不需要。对于会展经济而言,场馆就像一个装纳展会的袋子一样,有多少展会我们就建设多大的场馆,过多的场馆就像多余的袋子一样,成为体力的负担。逻辑很简单,然而事实却非如此。近10年来,我国的会展经济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展馆建设之风随即席卷大江南北。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市的老馆经营状况尚未改善,新馆的设计建造就已迫不及待了,其对场馆的渴求几乎到了“贪婪”的地步。不可否认,发展会展经济确实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给城市带来诸多益处,但我们更需要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会展经济的城池。

利用率低投资仍在升温

9月底,记者去到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参加某大型会议,不禁想到2010年的情景。那时会展中心周围都是尚待开发的荒地,一座豪华的会展中心孤零零地横卧在荒野之中,就像沙漠中废弃的城市一样。如今,大型购物广场已在附近攻城略地,周边商业住宅楼的销售业绩也在节节攀升,好一派繁荣景象。记者看到购物广场的很多摊位都挤满了人,不禁盛赞生意兴隆。一位老板却略带诙谐地告诉记者,也就是有展会的时候有些生意罢了。会展中心的前方是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湖畔走廊环绕景色宜人,虽然在相距不足300米远的会议中心有大型会议举办,但用“人迹罕至”来形容这里的冷清仍不为过。

就会展场馆的现状而言,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标本而已,但在这种怪异的氛围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很多会展场馆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很多城市现有的展馆闲置率居高不下,而新的、更大、更豪华的展馆却已经开工了,他们不顾当地情况、违背市场规律的结果只能是浪费资源、劳民伤财。”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会展专家告诉记者。

今年5月8日,总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0亿元的“国家会展中心”在天津市津南区开工之时,就曾招来不少专家的质疑。对此,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秘书长张效林告诉记者:“天津不比京沪,自身的会展资源要少得多,几乎没有大展。就天津本地会展资源来说,现有的梅江会展中心、滨海会展中心及天津国展就完全可以满足甚至吃不饱,多数现有的中小规模展览不会也没必要放到津南国家会展中心来。”由此看来,未来的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也难以摆脱“滨海式”的阴影。

中国社科院的2011年会展经济蓝皮书指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现有会展场馆245个,中国会展场馆总建筑面积达2863万平方米,室内面积达683余万平方米,室外面积有431余万平方米,总展览面积1116万平方米。其中2010年新建和在建场馆的总建筑面积高达703万平方米,占目前我国会展总建筑面积的24.55%,而2010年已经建成和将要竣工的场馆总展览面积大约有217万平方米,占目前所有场馆总展览面积的19.49%。这反映出全国会展场馆建设全面升温的现状,与场馆建设热潮不相匹配的是大多数会展场馆利用率低下、闲置率高且经营困难的窘境。蓝皮书还指出,在个别城市,会展场馆已沦为一种形象工程和摆设。以会展业相对发达的江苏省为例,除了南京和苏州展览场馆的平均利用率高于30%以外,江苏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展览场馆的年平均使用率仅为20%左右。

然而,中国的城市似乎天生就对会展中心缺乏足够的免疫力,对场馆的渴求近乎于贪婪,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会展场馆数量的纪录每年都在不断的刷新。2010年12月,总建筑面积4.13万平方米的河南安阳会展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是安阳市标志性建筑;2011年6月,地上总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落成;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12月底,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建设用地约1平方公里,规划室内净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室外展场10万平方米,相当于2.5个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建成后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

奢华“造城”难见市场效益

现在很多城市都挂出了打造“会展之都”的招牌,把会展经济上升到了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如果说某市是“会展之都”,那么会展中心无疑是都城的皇宫。既然是皇宫,那么定然是奢华的设计和施工,因此展馆建设成了“砸钱”的买卖,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斥巨资的架势令人瞠目结舌。比如,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13.8亿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总造价高达20亿元、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投资37.75亿元……

当然,为这种奢华买单的还是场馆的租赁者。对此南开大学资深会展专家何会文先生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的展会都必须要到高规格的会展中心里面举行,豪华的会展中心只会让它与市场的距离越来越远。”一名会议经理告诉记者,“如果没有配套的展览活动,许多会议公司都倾向于将会址选在市区或者是景区的会议酒店。因为专业会展场馆的空置率过高,为把平时的损失补回来往往会报出很高的价格。”由于会展中心的场地价格昂贵,导致了客户的流失,又加剧了场馆和周边设施的闲置率,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会展专家告诉记者,“因为中国的会展中心不是简单的造馆行为,而是一场背景极其复杂的造城运动,因此花费是非常巨大的。”他分析指出,因为会展场馆的建设并不只是单一的场馆建设,还要涉及到配套的接待酒店、购物休闲场所、交通设施等。例如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周围就修建了多家星级酒店,并有人工湖和购物广场等休闲场所,为了交通便利还让城铁拐个大弯,甚至还在会展中心的广场上修建车站。从城市功能的角度上说,滨海会展中心已经能够满足人们食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要求,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城市综合体。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会展准备的,因为市区居民和外来游客不会到那里去消遣,所以即使会展中心的场馆利用率达到40%,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35%的平均利用率,仅凭展会带来的参展、住宿和购物等费用根本就不够支付整个“会展城”的庞大开支。“我们不可否认,会展经济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是许多会展城都没有达到预想的社会经济效益,有些甚至成为一座死城。”他补充说。

经营惨淡展馆“钱途”未卜

“会展业利润率超过25%,它具有1:9的带动效应,即会展业每收益1元,就可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收益9元。”“美国一位市长曾说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展,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撒美元。”作为发展会展经济的经典论据,以上“名言”被教科书、新闻媒体和官方的宣传材料反复引用。但是,这些“名言”在一些城市似乎并不灵验。

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建成于2001年9月,投资数亿元,目前由光谷万和展览公司经营。该公司负责人坦言,目前业务并不饱和,一半以上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由汉商集团控股经营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投资近10亿元,于2001年9月建成开放。在承接该项目前,汉商集团决策层满怀信心地认为,会展经济是大有“钱途”的朝阳产业,但经营多年来,一直是亏多赚少。

在2006年,总投资78.3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40万平方米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工之时,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负责人就指出,武汉国展每年展会综合收入约4000万元,只能维持基本运营及银行利息,而当时该展馆每年承办的展会数量约占武汉展会市场的80%左右。作为一名资深的会展人,他不禁为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生存表示担忧,实践证明他的顾虑是有远见的。他告诉记者“从我们的实践来看,会展对拉动城市经济有重要作用,但展馆自身想赢利是很难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地处华中重镇,并占据市场的垄断地位,像这样的展馆尚且经营惨淡,其他地区的境遇可想而知。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早在2010年2月国家发改委就下发了关于各省区市会展场馆现状大摸底调查通知。该次调查主要针对已建成的会展场馆数量、总建筑面积、可供展览面积、经营情况、年出租率、年办展次数、年经营收入等进行汇总,进而了解各地场馆的经营状况。这是在全国各地刮起造馆风暴后,权威部门进行的首次大规模摸底调查。“但是两三年过去了,这项很有意义的调查结果还是没有公布,”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葛玉广先生告诉记者。

当前,业内人士关于场馆的投入和回报问题的普遍观点是,尽管会展经济具有“城市经济助推器”之称,可以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对于一个城市的会展经济发展的空间究竟有多大,会展场馆对城市投入的回报率究竟有多高,在这些要害问题上并没有科学的依据,当然决策者和立项专家也不会对动辄数亿元的资金投入负责。“所以会展场馆的效益仍是一本糊涂账。”葛玉广先生说。

虽然饱受争议,但是会展场馆的建造并没有因此而迟疑前进的步伐。9月28日,成都的一位朋友激动地告诉记者,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终于奠基了。他发给记者的新闻通稿上有这么一句话——“几年后,小镇将成长为世界会展业的重要坐标。数年内,一个总建筑面积不少于26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国中西部最大国际会展中心将在此挺立。”

造馆运动仍在继续……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焊接专业综合实训中的应用 下一篇:制定区域政策要立足各地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