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时间:2022-09-06 04:55:04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究为脑出血手术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方便择取于2013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来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参与研究,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予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则接受集束化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一周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组间数据经过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脑出血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b)-014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opera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th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 all patients adopted the operation,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service on the basis of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cluster nursing servic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changes of coagulation indexes at 1 week after ope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4.00% vs 78.00%),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Cluster nursing; Cerebral hemorrhage opera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Incidence rate

脑出血疾病在临床脑血管类疾病中十分常见,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现阶段脑出血主要通过手术方式予以治疗,见效快且效果理想,但是经过手术治疗后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w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可见脑血管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手术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为探究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该院特方便选取于2013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来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相应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择取于来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神志不清、语言障碍或呕吐等临床症状,经过脑部CT和MRI检查后确诊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且已明确出血部位。现已排除脑干出血患者、血肿累及脑干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颅内感染患者、全身感染患者以及伴有凝血机制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手术禁忌证。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中有男36例,女14例,年龄45~81岁,平均(60.2±4.8)岁,包括壳核出血患者11例,皮层下出血患者14例,丘脑出血患者13例,小脑出血患者12例,6例患者脑出血有破入脑室现象;研究组中有男32例,女18例,年龄44~82岁,平均(61.5±5.1)岁,包括壳核出血患者13例,皮层下出血患者15例,丘脑出血患者11例,小脑出血患者11例,8例患者脑出血有破入脑室现象;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予以治疗,并行常规护理服务,包括患者术后的饮食护理以及肢体护理等。研究组:患者行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予以治疗,并行集束化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健康教育: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发突然的特点,常在患者不易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发病,家属对该疾病的护理工作一无所知因此发病后会显得十分慌乱,易因错误护理造成加重患者病情[3]。因此在患者发病入院后,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并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为其讲述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正确的护理方式,并告知患者和家属该疾病的治疗方式、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做好预防措施,增加患者和家属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视。②基础护理:患者术后应穿着干净宽松的病服或其他衣物,其下肢应穿弹力袜预防静脉曲张以及静脉血栓。术后患者可进行肢体活动后,为患者进行更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同时指导家属正确的肢体护理措施。患者术后初期饮食应以流食为主,后随着病情减缓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意多食用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补充手术期的营养流失[4]。由于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导致胃肠道功能受损,因此需要多食用水果以及蔬菜促进肠胃功能恢复。鼓励患者每天进行排便,但是注意力度,避免腹腔内压力过大。③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时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时刻注意患者的下肢肤色、体温以及皮肤弹性,每天进行下肢周径测量,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④早期预防护理:术后患者可进行肢体活动后须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初期可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锻炼,尤其注意下肢锻炼,指导家属下肢按摩手法。每天需握住患者脚踝进行内外翻康复训练,通过脚部训练带动下肢腿部肢体活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量适中,避免患者过度劳累。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通过该院自制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级,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以国际静脉血栓预防研究组织制定的标准为依据,患者术后1周时进行下肢肾静脉造影检查,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液流通顺畅程度,出现的所有股静脉、N静脉等均可被归纳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范畴;③术后1周时进行凝血指标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项。

1.4 统计方法

该组针对为脑出血手术患者行集束化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通过t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该次研究共发放100份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回收100份问卷,且填写内容真实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0%)。研究组50例患者中总满意患者47例,总满意度(94.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总满意患者39例,总满意度(78.00%);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21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研究组50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例患者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例,发生率为(20.00%),组间数据在统计学中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

2.3 凝血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周进行凝血指标检测,经过检查后两组患者的4项凝血指标数据计算结果,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脑出血手术患者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被当前各个国家学者所公认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有三,分别为血流遇阻或滞缓、血液高凝以及血管内膜破损[5]。而脑出血患者受到特殊病情以及手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L险较大,具体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下述几项原因。

3.1.1 手术制动与活动障碍 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在此期间患者只能保持同一不变,这就导致患者血流减缓,易因此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6];此外,脑出血疾病可导致患者一侧肢体运动受限,或出现昏迷等症状,需长期卧床休养治疗,使患者的正常肢体活动障碍,致使其血流减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3.1.2 药物刺激 脑出血患者术后需进行药物辅助治疗,保证治疗效果,常用吡拉西坦、甘露醇或抗生素等药物,这些药物会刺激患者血管,长期使用或反复使用均会损伤患者的血管壁,加强血管通透性,造成血管内膜破损,进而释放出较多的血管活性物质,致使患者血小板出现聚凝或黏附情况,血流不通则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7]。

3.1.3 患者出现脱水情况 患者需通过甘露醇或速尿等药物进行脑水肿预防治疗,而这些药物会使患者出现反复呕吐的症状,导致胃液减少以及血液中的水分减少等情况,进而是血液因缺水而浓缩形成血液高凝状态[8]。除此之外,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可致其出现消化道溃疡、高血糖等症状,或下丘脑功能不全所致的高热或尿崩症状,减少患者机体水分,增加血液粘稠度。

3.1.4 凝血机制障碍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损伤部分集体组织,手术切口促使血小板释放出较多的凝血酶源激素以及血管收缩因子,致使患者的凝血系统被应激反应激活,而且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而使血液出现高凝状态,进而形成血栓[9]。而血液高凝、酸中毒可减少凝血时间,进而导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3.2 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是将存在循证基础的治疗措施或护理措施集中起来,共同处理医治难度较高的临床病症。该种护理模式的目的是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3.2.1 集束化护理的定义 所谓集束化护理并不是指一种护理措施,而是一组护理措施,其中每一项护理措施经过大量临床炎症已被证实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并且一组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远优于单项护理措施[10]。一般情况下,集束化护理中需要含有3~6种护理措施,同时每一项护理措施需要具备具体性、可行性的要求,又需要被临床认可,但是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却并没有被全部执行,因此为提升单项护理措施的效果,需要将几种单项措施捆绑集束在一起执行,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2.2 集束化护理的特征 集束化护理具有十项特征:①集束化护理的创立和应用目的是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与有效性;②集束化护理方案与疾病治疗过程息息相关,是一组护理措施,同时护理措施共同实施的效果优于单项护理措施实施;③一组集束化护理方案中的每一项措施一般需要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进行验证;④集束化护理方案中的每一项护理措施均需经过专家认可对该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⑤在大多数情况下,集束化护理方案中每一项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是有限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变化和发展,最终效果取决于临床工作人员的临床经验;⑥并非全部具有可行性的治疗或护理措施都需要在集束化护理方案中,罗列所有存在可能性的护理措施并不是集束化理念的意义;⑦集束化护理中的每一项护理措施均不存在强制性,若患者存在治疗或护理禁忌症则无需实施该项护理措施;⑧为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集束化护理方案中的每一项措施都必须被实施,否则护理方案则不具备完整性;⑨集束化护理方案的评价应根据每一项措施的进度和结果进行,而非以临床结果作为评价依据;⑩集束化护理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治疗结局,同时还能够提升科室内的协作性。

3.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措施

3.3.1 下肢肢体护理 患者术后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绝对卧床治疗,并将患者的静脉血栓的腿部抬高30°左右,防止患肢被挤压。为患者进行患肢按摩,严禁在患肢处进行压迫性或按压性检查操作,避免出现栓子脱落形成其他部位血栓。严密监测患者患肢的肿胀情况,每天进行患肢周径测量,了解病情。

3.3.2 用药期护理 患者在接受溶栓药物治疗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药物输注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若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时应汇报给主治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患者用药后出现咯血、痰中带血、呼吸困难、胸部疼痛或低氧血症时,应避免患者翻动身体或有下床情况,尽量避免患者进行深呼吸或咳嗽,以稳定病情。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组间数据在统计学层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杨浩,张峥等[11]的研究中行集束化护理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3%),这与该院的研究结果相近,可见集束化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保持凝血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综上所述,为脑出血手术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可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同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金兰.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4,8(6上旬刊):3238.

[2] 王卫.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308-309.

[3] 橇.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大家健康,2014,8(6中旬版):293-294.

[4] 徐蕾,都娟,王冉冉,等.浅论对进行手术的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对预防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4):54-55.

[5] 赵二勤,萱改丽,王翠霞,等.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14-215.

[6] 徐生南.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79-1581.

[7] 刘登力.集束化护理在各类疾病的研究进展[J].饮食保健,2015,2(11):215.

[8] 张岚,宋婷婷,戴世英,等.集束化干预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38-2040.

[9] 纪玉桂,杨春娜,刘雁,等.集束化护理理念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21(8):904-906.

[10] 郭晓敏,张春苗,刘阳,等.集束化护理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6):647-649.

[11] 杨浩,张峥.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 4(11):171-172.

上一篇:分光光度法测定高纯度膨润土中吸蓝量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