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沉浮有所作为

时间:2022-09-06 04:45:42

常在南京路步行街溜达的人们,或许会注意到坐落于该街340号的一家老牌百货商店,自1993年建店以来竟然改了三次名:先是中联商厦,后又成了华联商厦中联店,如今变为上海华联商厦。店名的变迁,无疑见证了国有传统百货行业的沉浮与变革。那么,在市场经济洪流中中小型百货商厦纷纷关门倒闭,或改弦更张时,这家百货商厦何能幸免,相反还向前发展了呢?日前,笔者向上海华联商厦总经理张崇禧寻求答案。

几经挫折历经风雨

穿过喧嚣的南京路步行街,来到张总那放满绿色植物、宁静的办公室,眼前好像换了个天地。这里看不到现代人常见的浮躁,多了几分从容淡定。张总是个实在人,谈话一开始就摆起了企业优势与劣势的谱。优势:地段好;劣势:营业面积小,回旋余地差,品牌档次低,好品牌引不进,年轻员工也不愿来……但在记者看来,也许正是由于没被这许许多多的劣势吓倒,而是积极突围,寻找发展契机,才显出经营者的英雄本色。

记者:请谈谈企业沿革,为什么三改其名?

张总:上海华联商厦原名中联商厦,是由国家商业部和上海交电家电商业(集团)公司联营的大型零售企业,注册资本960万元,经营百货、服装、家用电器等2万种商品。凭借自身在家用电器销售服务领域的独特资源优势,商厦发展势头迅猛,1995年年销售额已达3.9亿元。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一系列变化,使商厦的发展逐步驶入慢车道。

1997年,上海地铁二号线开建,紧邻二号线南京东路站站口的中联商厦为支持市政建设而歇业近两年。这两年恰好是中华第一商业街——南京路步行街改造“变脸”的关键时期,置地广场等一批新兴百货零售企业纷纷入驻步行街,而中联商厦则因为歇业,在这一轮的关键时机中错失良机。2003年,中联商厦并入华联集团,归入新组建的上海商业航母——百联集团旗下,“中联商厦”由此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华联商厦中联店的名号。2006年,为配合南京路整体经营规划调整,树立南京路“老字号旗舰店长廊”的形象,又让出黄金铺位给予三大老字号品牌“冠龙照相”、“茂昌眼镜”及“亨达利钟表”,直接造成了商厦铺面与各楼层商场之间的格局断层,成为南京路上唯一一家缺乏铺面商场支撑的百货商店。

相比其他大型商场极具标示性的门牌,而以品牌专卖为特色的华联商厦中联店很容易被南京路上如织的游客所忽略。因此,商厦极为珍惜自身拥有的品牌吸引力。2006年,原华联商厦更名为永安百货,百联集团百货事业部以此为契机,将华联商厦中联店更名为上海华联商厦,希望凭借商厦多年百货经营的底蕴使“华联”这一全国知名的品牌得到延续与传承。

记者:企业现状如何?

张总:如今上海华联商厦隶属于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建筑面积共计1.1万平方米,除了拥有男女服饰、箱包皮具、钟表饰品等传统商品大类外,还针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先后在一、二楼及地下一层引进了日本著名休闲服饰品牌“优衣库”,上海著名专业店“茂昌眼镜”、“冠龙照相”、“亨达利钟表”和知名餐饮品牌“鸭王”,力求满足各地观光游客的消费需求。上海华联商厦经营业绩连续多年稳步增长,2012年实现规模销售16189.01万元,创利695.17万元。面对2013年异常疲软的市场形势,我们全力冲刺上级股份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其中,营业收入完成率为92.22%,毛利总额完成率100.23%,利润总额完成率达到107.99%,费用总额控制在99.57%,较好地完成了经营任务。

错位经营逆势而上

记者:如今销品茂越开越大,电商网购也来势汹汹,你认为先天条件不是很好的华联商厦靠什么立足市场?

张总:一句话:“不惧挑战,逆势而上。”众商云集、寸土寸金的南京路步行街近年来国内外知名百货纷纷入驻,大型销品茂也此起彼伏,竞争势态可谓“惨烈”。而身处其中的华联商厦则坚持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为了避免与周边商场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华联商厦积极“求变”。早在2002年,就率先引入日本著名休闲服饰品牌“优衣库”,并成功开设“优衣库”在上海的第一家门店。经过10余年的培育与发展,商厦内“优衣库”品牌年销售额近9000万元,其业绩和平效均位居上海所有“优衣库”门店前列。此外,针对南京路步行街游客消费群体占比较高的现状,商厦积极转变经营思路,在上级公司支持下,推出以旅游纪念品为主,波司登、杰灵、骆驼等羽绒、运动休闲品牌为辅的主题特卖商场,并积极与百信鞋业开展战略合作,推出面向中低端市场的鞋类商场,填补步行街中低档百货消费市场空缺,与周边主打中高端定位的各类商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并逐步培育了一批稳定的消费群体。在营销策略上,华联商厦坚持走“游客特色消费”道路,以提供平价商品为主。与各大百货商店近乎疯狂的低折扣大力度促销手段不同,华联商厦更侧重于采取适当的买赠额度和极具实用性的赠品组合营销,准确定位于游客消费群体,既有效提高消费者购物的积极性,也避免了商厦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陷入价格竞争的被动局面。

竭诚服务取信顾客

记者:我从一位同事那里听来一个真实故事。一天,她上你们商厦给儿子买衣服,看中一件衬衫,价钱也不贵,可惜没有44码的。营业员说,这些衬衫的尺码偏大,不妨买一件43码回去比划一下,不行可以来退。同事回家比划后,还是太小,第二天营业员爽快地退了她钱。她又看中另一款衬衫,虽有44码的,但款式花纹不满意,营业员不厌其烦地一件件拿给她桃选,让她自己也不好意思,结果不但买了衬衫,还买了领带。华联商厦在服务上还有哪些特色?

张总:如果说错位经营是华联商厦的经营之道,那么,优质服务则是立身之本。除了拥有雨具出租、广播寻人、简易药箱等大众化延伸服务项目外,商厦还利用其位于商业、旅游黄金地段的优势,克服空间资源紧张的困难,在商厦六楼为顾客提供免费的饮料茶水和休憩席位,不但给商厦引来了客流,也让逛马路逛累的人们有了休息场所。这一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为商厦赢得了不少游客的青睐,在他们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服务形象。

为了搞好服务,商厦大胆起用年龄偏大,但有专业知识与营销技巧、具有亲和力的营业员。在商厦职工中,40岁以下的不超过10人。这些年龄偏大的营业员很珍惜自己的岗位,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在我们商厦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商场内发生电梯踏空、老人跌倒,不管责任是谁,商场负责第一时间将伤者送往医院,并垫付医药费,此举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凭借十余年经营累积的信誉与口碑,上海华联商厦多次获得“全国商业服务业安全放心消费场所”、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诚信先进单位”、“上海市守信用、重合同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适势创新持续发展

记者:华联商厦在管理上有没有创新举措?

张总:从201 0年起,商厦全面启动企业管理机制改革,从内部制度建设、考核模式及分配机制三方面入手,力求建立起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全新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实施三年来,商厦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员工行为日益规范,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的履职理念,“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理念及“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三个不一样”的分配理念日渐深入人心,2014年,我们以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核心,提出“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求,并逐步凝练成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导向。

记者:华联商厦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张总:2014年,商厦更以创新调整经营,仿效购物中心模式,尝试引入餐饮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带动企业的新一轮发展。以引入餐饮企业为例,设想客单价在20至30元之间,与周边高档餐饮拉开距离,让逛南京路步行街、逛我们商店逛累的人们有一个坐下来息息,填饱肚子的地方。如今诸如用水、用煤气、排污等已基本落实。上海的名优餐饮企业,谁来抢占先机?这是下一步我们加以努力的课题。

上一篇:网上配送生鲜,解决最后一公里需求 下一篇:时尚捕手 反派最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