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话题写作策略微探

时间:2022-09-06 04:43:37

高中英语话题写作策略微探

写作考查的是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语法的组合以及句型结合,考查了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这对高中生来说也是一个较难的板块,提升写作不像是提升完型、阅读理解这类环节一样依靠做题、背诵就可以提高的环节,更考查了学生的语感以及英语知识的运用,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写作上丢失分数本文以“话题写作”为例,分析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1. 高中英语话题写作策略

话题类作文是试卷中会给出一个热点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话题为中心,自拟题目并进行写作,话题写作一般会有字数限制,要求学生针对提出的话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具有开放式文体的特点,对于这类文体,学生要学会适当的写作技巧,来为自己的作文提升亮点。

1.1 注重应用导入艺术

好的开头对作文的整体质量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开头可以一下子吸引到阅卷教师的眼球,为整篇文章奠定一个好的基调,在写话题类作文时,教师要教授学生使用一个围绕话题的好的开头,通过一些精炼的话语来让读者有想要读下去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Project:Climate change and a low-carbon life”为话题,结合当前社会上严重的雾霾现象,以“雾霾”为话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观点作文,在这样的话题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这样的文章开头:In today's society, haze phenomenon, 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has affected people's lives.以这类精炼的开头一下子就将话题主题表达出来,阅卷教师一眼就可以看出作文的主题是什么,也就有想要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1.2 合理融入亮点词汇

在英语话题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词汇的运用也是关键,体现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例如我们说的“想”,如果学生在全文都是用的是“think”,阅卷教师就会产生阅卷疲劳,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作教授时,要注意让学生对在文章当中使用高级词汇,大胆地去尝试一些新颖的句型,这也是提升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原因。除了华丽的开头,文章的主体部分更是体现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能够让阅卷教师看到学生对话题的分析,所以在写作教授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提升自圆其说的能力,不要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要对话题有逻辑性的分析。

例如在教学“School life”时,让学生以在学校的生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能够有逻辑性地讲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将一些低级词汇转化为高级词汇,例如将“important”转换为“significant”,将“however”转化为“nevertheless”等,在写作中融入两点词汇,为文章增色。

1.3 创新应用写作模板

有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喜欢沿用一种模板,例如“first、Second、third”这类模板,虽然这些模板会让你的作文看起来有逻辑性,但是阅卷教师在看到各种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模板时,就会产生阅卷疲劳,导致你的作文不容易拿到高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授学生多元化的模板,不再使用单一固定的模板,依照话题内容的不同,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模板内容。例如:

Nowadays many people prefer A because it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Generally, its advantages can be seen as follows. First, ...(A的优点之一),Besides,... (A的优点之二)这类模板,或是“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和“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等等,而不是未康氖褂霉潭ǖ哪0濉

1.4 豹尾式结尾

话题类文章结尾与开头要遥相呼应,切不可开头写一个观点,到了结尾却是表达了另一种观点,要做到简短有力,在文章结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读者回味无穷,引发深思。例如在话题“environment”中,学生就可以采用这样的结尾来发起深思:“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quires the efforts of all of us. You can make the earth's environment more charming.”

2. 结语

文章从写作的开头、过程以及结语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策略,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写,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上一篇:试析《中华汉英大词典》“有保留的描写主义”... 下一篇:光纤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