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息化纪事

时间:2022-09-06 03:58:25

中国农村信息化纪事

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工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信息化建设又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要素。近几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以下发一号文件的方式表达了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在2006年2月21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7年1月29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两个一号文件中,将农村信息化列入工作重点,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彰显信息化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位置。2007年初的这个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以农业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文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作为衡量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指标之一。文件强调要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

――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

――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战略指导下,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扎扎实实地开展着农村信息化工作。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02年4月17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文社图发[2002]14号),开启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序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它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于迅速扭转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2005年1月14日,教育部、文化部发出“教育部、文化部关于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教基[2005]1号)。为进一步向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优质文化教育资源,教育部、文化部决定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结合起来,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传输到农村中小学,丰富农村中小学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传播;把农村中小学建设成为农村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为农村教育服务,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

2005年2月6日,科学技术部发出“关于印发《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模式推进方案》的通知”(国科发农社字[2005]40号)。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是在星火富民实践中涌现出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科技服务农民为宗旨,以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服务热线为纽带,以数据网络为基础,致力推动信息在广大农村的低成本、高效率传播,实现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衔接。该项目重点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系统、服务支持系统、数据资源系统、服务热线系统、用户终端系统、质量规范系统等“六大系统”的建设;构建从服务组织,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查询,到服务应答、上门服务,再到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全流程、互动式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精神,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发掘农村消费潜力,使公共服务更多地覆盖农村和农民,商务部决定开展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简称信福工程)。2006年3月28日,商务部发出了“商务部关于实施‘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通知”(商信发[2006]162号),同时制定了《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

信福工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为农民获取和商务信息服务,帮助农村逐步发展流通渠道,帮助农民利用信息手段引福致富。信福工程以切实为农民带来实际效益和提高农民商务信息化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基层商务信息化服务建设为重点,以公共服务方式向农民提供商务信息服务,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不向农民收费,不从事经营活动。

信息产业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2006年4月10日,信息产业部以“信部信〔2006〕229号”文件的形式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始终把服务“三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这个文件进一步强调了信息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适农信息产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让农民共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逐步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其工作原则是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引导扶持,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典型引路,务实推进信息产业服务“三农”的各项工作。《意见》将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和支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邮政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村教育和培训等项重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就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拟采取的措施作了具体安排。

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

2006年7月31日,科学技术部发出了“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的通知”(国科发农字[2006]327号)。《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涉及发展农技110等信息服务模式,健全基层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面向搭建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把用户终端拓展到农民,加速城乡信息资源的融通,解决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提出重点建设全国星火科技110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促进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信息联盟和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制定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开展农村科技成果信息的标准化收集、数字化表达及整合加工、数据库和网络平台的建设,推进共享服务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星火110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产业部《关于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

2006年9月14日,信息产业部以“信部信[2006]597号”文件的形式发出了《关于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组织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以便于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面向“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

文件界定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是指开发、整合和利用涉农信息资源,向农民提供市场、科技和教育等信息;开发和应用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终端,利用公共网络和各种专网,通过恰当的接入方式,使信息进村入户;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的价格和方式提供信息服务。

试点工作的目标是通过试点提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探索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多种路径和运营维护模式,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促进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试点内容:

①在已有基础和条件下,综合利用信息化手段,依靠信息服务站点和专兼职结合的农村信息员队伍,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和网络提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②开发农民“买得起、用得好”的信息终端和相应的信息系统,利用电信网络和其他专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解决适农信息进村入户问题。

③整合和利用涉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等的信息资源,开发与“三农”紧密相关的本地信息;提供农副产品和农资产品等市场信息、种植养殖实用科技信息和以提高信息技能为主的教育培训信息;发挥涉农部门作用,保证信息内容的准确及时。

④在政府主导下,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以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的价格和方式提供实用的信息服务,逐步形成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稳定和持续发展。

⑤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和推广普及,利用已有基础和条件,建立和健全面向“三农”的信息化培训基地,重点培训市(地)、县、乡、村领导干部,信息技术骨干和专兼职农村信息员。利用各类信息服务站点、“信息大篷车”等多种方式面向广大农民培训,普及信息化应用。

信息产业部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程

2006年9月14日,信息产业部发出了“关于印发《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信部信[2006]598号),正式启动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程”。通知明确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基础条件和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地市、县、乡镇、行政村)和单位开展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工作应遵循需求导向、突出特色、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同时,确定了管理机构和职责、试点的认定条件和程序、试点工作的管理和推广。国内电信运营商和国内外信息技术企业参与试点工作,使试点工作引入了市场化运作机制,保证了其可持续发展。

2007年12月11日,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技部、农业部、文化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经验交流暨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交流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经验,展示成果,研究讨论和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上,信息产业部部长、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旭东总结了信息产业部推进农村信息化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并对信息产业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支撑好服务好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工作部署。王旭东指出,要通过加强规划和指导,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引导资金的投入、开展试点示范等多项措施,动员全行业力量,实施农村通信“村村通”、邮政惠农、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等五项重点工程;还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推进了“金农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信息扶贫工程”等多项工作。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全行业的积极努力,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涌现出许多典型案例、成功模式,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会上,信息产业部向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所在的16个省(区、市)捐赠了信息大篷车和电脑。科技部、文化部分别向信息产业部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程捐赠了“星火科技丛书、新农村建设科技丛书、星火科技30’光盘”和“文化共享光盘”,进一步推进了农村信息化的部际合作。

大会展示的信息产业部赠与试点地区的信息大篷车是信息产业部实施农村信息化知识培训和普及而精心打造的集“科技兴农”、“信息惠农”、“应用培训”于一身的农村计算机知识培训专用车辆。可以说,信息大篷车是“流动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室”和“流动的信息服务站”。对于企业和厂商而言,信息大篷车同时也是一个流动的宣传载体,可以将企业对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开发与政府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结合起来,因此是宣传扩大企业知名度,推广企业产品、服务的有效平台。

试点单位展示了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典型案例;六大电信运营企业介绍了基于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联想、海尔、微软、英特尔等企业展出了适农信息终端产品、软件产品和农村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因此,授予了六大电信运营商、联想、海尔、微软等企业“支持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荣誉企业”牌。

将有关部门地方推进,有关企业的农村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以及业内专家的研究报告汇集成册,形成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经验材料和应用解决方案》。

在国家相关部委指导下,地方政府结合各自经济特色,围绕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做了积极地探索,涌现了一批推进农村信息化好的做法和典型案例。信息产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和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结合农村信息化的特点,针对性研发了农村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信息终端、软件产品等,支持服务各地农村信息化工作。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2006年10月18日,农业部发出《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农市发[2006]16号),就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有关精神,对搞好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农业部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

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

2007年11月21日,农业部发出了“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的通知”(农市发[2007]33号),正式颁布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该框架要求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服务亿万农民”的基本原则,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核心,以优化配置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开发应用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整理:张建辉)

上一篇: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 下一篇: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审计中的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