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择校乱象亮剑

时间:2022-09-06 01:40:47

关键词解读

2014年2月,教育部下发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19个大城市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再向择校乱象亮剑。

北京市教委随即向社会宣布,2014年小升初政策将调整,进一步扩大和增加九年一贯制学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认为,施行“九年一贯”办学体制以后,学生小学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初中就读,不用择校,选拔、推优等环节也就不复存在,当前存在的“小升初”择校乱象将得到根本缓解。

京源学校是北京市石景山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校长白宏宽表示:未来义务教育阶段,将更加突出学生成长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九年一贯制办学,容易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总体上是符合孩子学习成长规律的,是一种具有连贯性的育人方式。有利于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分段操作,使学生平稳过渡到中学阶段。同时,学校也可以对一些特殊学生,如学习困难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同学进行全程跟踪观察和因材施教,这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益处。

但有专家认为,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推行“九年一贯对口升学”,极有可能导致升学压力提前,使择校大战提前到来,孩子们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路会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也有部分家长可能会选取购买“学区房”,进一步推高热门区域的房价。

实例分析

山东家长张先生说,他的儿子正读六年级,为了让孩子能读到市里的重点初中,他一口气给孩子报了奥数竞赛、作文读写等多个培训班,并且自己陪孩子一起读书,就为了给孩子辅导。

张先生说:“我和爱人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前途,我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和吃苦的准备了。”张先生说,“孩子平时、周末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大人也得陪着,但为了上个好初中校,这点苦值得。”

一些重点学校以奥数、特长生等名目违规考试招收择校生,家长学生为了择校,不惜重金学各种特长、找门路,令本来只需要“免试就近入学”的“小升初”沦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择校战。学生学业负担成倍增加,家长也陷入长期的备战状态,生活苦不堪言。教育部政策一,张先生一家得知不可能通过高分进入重点初中,一下子放松了,但还是感到惋惜。

不过,也有一些人持不同观点。北京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说:“2014年风声确实挺紧的,但有个词叫顶风作案。家长要是真以为不可能择校了,那就耽误孩子的事儿了。”

“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正是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回归。”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表示,通过小学与初中的对口升学,目的就是全面取消各种隐性或显性的“小升初”考试和择校。

福州姜女士的孩子是2013年“小升初”的。姜女士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让孩子读对口的公办学校;因为市里面的两所民办学校虽然收费高,但是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的成绩普遍也比公办学校好。后来,姜女士详细对比了对口公办校与要择校的民办校,列出了学校师资、办学特色、离家远近、就读成本以及升学可能性等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最终还是决定不择校,让孩子读对口升学的公办校。

福州的一所小学校长认为,对口升学政策不仅减轻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一些相对薄弱的小学保持了生源,有效遏制了家长的择校行为。小升初对口升学使优质生源相对均衡分布。国家对公办学校拨款也很充足,教育设施齐全,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一些相对薄弱的学校也赢得了发展机遇,迅速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比如说一所一般初中如果对口几所优质小学,这所初中就会迅速办好。

本刊点评

推行“九年一贯对口升学”的前提,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这个根本性前提解决不好,还是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事实上,教育部此次提出把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实行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制的学区治理结构,正是看到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可以说,小升初不仅要从招生录取制度进行改革,还要从办学体制和学校管理制度上着手破解难题。

上一篇:现代学徒制在新余 下一篇:要刊要点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