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图书馆对勤工俭学科学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9-06 12:30:27

关于高校图书馆对勤工俭学科学管理的思考

摘 要: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意义及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展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促进勤工俭学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

近年来高校招生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图书采编借还量飞速增长;同时由于校区分散馆舍面积增大,人性化的借阅开架服务,服务时间延长等问题,使得现有工作人员数量跟不上业务更新的速度,无法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勤工俭学学生的加入解决了高校图书馆人员不足运转不畅的问题,同时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对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锻炼学生沟通理解,自立自强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自立自强。高等院校的学生超过20%来自于贫困家庭,为帮助他们国家及高校都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为这些贫困生创造了条件,让他们可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而辍学。勤工俭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的学生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用自己勤恳认真的态度才能获得相应薪酬,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沟通理解,自立自强的能力,对于培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重大意义。在校勤工俭学学生大多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而且他们在工作中更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更好的发展。

(二)有利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由于高校扩招与扩建,图书馆面临着读者人数大量增加,文献借还量成倍增长的窘境。在读者不断壮大,服务时间不断延长,服务的内容不断创新发展的前提下,图书馆的业务水平跟质量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图书馆在学校严格控制教辅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并没有同步的增加。图书馆每天都处于紧张而高效率的运作中,时间长了工作人员身心疲惫,工作滞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学校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图书馆各部门长期招聘勤工俭学的学生。合理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帮助图书馆完成常规常工作,使流通部,阅览室的工作时间大大延长,每周开放时间达到108小时,极大的方便了读者。

二、高校勤工俭学常见的问题

(一)固定工资,没有奖惩。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学生的管理不一样,但工资却相同,干好干坏没有区别。高校图书馆的各个部门不在同一个楼层面,图书管理员之间缺乏交流,造成他们管理勤工俭学学生的标准不能一致。从而出现勤工俭学学生之间互相比较、对工作挑剔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的部门的工作没有学生愿意干,而工作量小的部门则都争着抢着去干,最终结果是勤工俭学学生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效率不高,影响图书馆的整体工作。

(二)学生工作的自主性太大。一是由于学生勤工俭学具有自主性,时间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上课时间来决定,有时因为考试、补课或实习等情况需要请假,打乱了图书馆工作的正常秩序。二是学生流动性大,有些学生只做一两个月就不再干了,这就导致图书馆要不断招收新学生,不断地做岗前培训工作,加大了馆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管理,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学生工作意识不强。高校图书馆目前勤工俭学设置的岗位基本局限于体力劳动,如图书分类整理上架,卫生打扫等,缺少技术含量。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思想上存在偏差,认为勤工俭学就是学校为了帮助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参加了就不会辞退。直接导致学生不珍惜工作机会,对待工作缺乏责任意识,甚至有时会发生错架、迟到早退、不听指挥,把工作量堆积给下一位同学等不良现象,影响了本部门的服务质量。

三、解决常见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设立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系统。图书馆应建设勤工俭学管理系统,方便管理。勤工俭学管理系统应包括档案信息管理和岗位信息管理,工作信息管理(包括工作记录,工作评价,统计查询三个部分),信息交流管理(用以发表馆内信息,馆内交流,疑难问题解答)。通过勤工俭学管理系统,图书馆可以更加系统规范的管理学生,以期提高学生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更好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二)人性化管理勤工俭学的学生。图书馆本着“以人为本”理念,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均来自于贫困家庭,很多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但内心都渴望关心和尊重。日常管理中创造一种平等尊重,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馆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提出对提高图书馆服务有关的建议;图书馆职工身体力行用模范带头作用感染学生,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图书馆感受温暖,健康成长。

(三)严格筛选学生,做好岗前培训。图书馆招聘本着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学生通过图书馆网页获得招聘信息,下载勤工助学申请表,本人签字经辅导员签字学院盖章后交给图书馆办公室。图书馆通过信息审核,面试考核等多项手续遴选关心图书馆工作,喜欢图书馆氛围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录取后首先由图书馆组织公开培训图书馆文献管理知识,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让快到期学生做好勤工俭学学生的“传帮带”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图书馆馆员对待新生要耐心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馆员要注重言传身教,做到以身作则,和勤工俭学学生共同努力做好每项工作,努力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建立和健全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是对勤工俭学学生最好的管理条例,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学生职责是较行之有效的手段。各部门都要按照岗位需求制订学生馆员管理细则,在日常管理中可以照章管理。同时学生也可以依章工作,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权责明确。图书馆要配备专人来负责管理学生,按照学生不同的系别及个人情况来分配工作内容,不只是图书整理卫生打扫,还让他们参与一些信息技术的工作,调动学生的工作兴趣。同时应当做到奖惩分明,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如今,勤工俭学对图书馆、高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并成为高校图书馆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高校勤工俭学队伍的不断壮大,勤工俭学工作特色的不断体现,未来高校图书馆工作将达到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胡蓉.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管理工作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2009.

[2]黄少丹.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10).

上一篇:走进寻常百姓家 下一篇: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学理论教学研究